中国公关传播热点问题分析
——科技给媒介注入新的力量——以腾讯新愿景科技向善为例

2020-07-03 03:36
山西青年 2020年13期
关键词:马化腾公益科技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北京 100089

一、什么是“科技向善”

其实早在2017年,腾讯就已在内部提出“科技向善”概念。但真正首次公开是在2018年1月20日腾讯研究院的活动上(该次活动主题为 科技向善:过载),时任腾讯公司CTO张志东发表讲话。而“科技向善”大规模曝光,则是在2019年1月11日,腾讯研究院“科技向善”的第二次年会(科技向善:刷新)了,彼时腾讯SVP郭凯天发表讲话;此前不久,张小龙(微信事业群总裁)也公开表示“善良比聪明更重要”。马化腾也曾亲笔写过同名文章《科技向善》,发表在《经济学人》特刊《The World in 2019》上,但当时他对“科技向善”的解释较为保守,仅涉及慈善层面。这个时候高管们已经不约而同的向外界传递着“科技向善”的信号。

“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5月5日凌晨,马化腾毫无预兆地在朋友圈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同时还转发了一条腾讯优图通过AI技术帮助警方寻回被拐儿童的文章,首次认可了研究院的努力,这也标志着,腾讯新愿景的诞生。

之后马化腾更是在公开场合表示,他相信科技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应该善用科技,避免滥用,杜绝恶用:科技应该努力去解决自身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那么马化腾半年多次提及“科技向善”到底是什么原因,而所谓的“科技向善”又会给这个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科技向善”会为社会注入新的能量么?

二、腾讯如何引导“科技向善”

在我看来,“向善”是人类商业文明之大势所趋,而科技引导,在这其中必定首当其冲。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较2018年底增长2598万,互联网普及率达61.2%,较2018年底提升1.6个百分点。[1]

而截至2019年3月,全球网民已达43.8亿人,占全球总人口的56.8%。这意味着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口,每天都在享受着因科技连接带来的效率与便捷。[2]

那么在如此巨量级用户之下,如何用科技带去善意呢?

腾讯口号的冒险在于,善是个过于抽象的概念,而技术应用是一桩桩非常具体的事情,在二者之间,如何才能做到无缝连接?

毫无疑问,“科技向善”是一种有意图的设计,有关如何巧妙开发和利用数字技术来应对社会挑战。要做到这一点,不光要具备最强大和最灵活的工具,还要把善意具象的表达。

三、“科技向善”腾讯做出了什么成绩

(一)腾讯打造全球最大在线公益平台,通过科技让人们低门槛地参与公益

2015年9月9日,腾讯推出“99公益日”,希望通过移动支付、社交场景和趣味互动,打造一个可以在指尖上参与的全民公益日,其中3天内就有205万人次捐出了1.28亿元善款。现在,腾讯公益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众慈善筹款平台,总计动员网友约2亿人次,共筹集超46亿元的善款,并且帮助超过8000个公益组织累计多达4.1万个公益项目。

在互联网公益迅速发展的当下,科技带来的连接力能更好的传播公信力,促成“互联网+公益”的模式,不但能低门槛的参与公益,还能保证公益的公平、公正、透明。除此之外,腾讯还从更丰富的产品能力,更精准的扶持政策、更全面的培训计划三个方面,为平台上已有的38000余个公益项目和5000多位伙伴提供更深入的扶持政策,助力合作伙伴成长。

(二)接入AI能力,服务社会,通过人工智能助力打拐,帮助被拐儿童找寻亲人

2019年5月3日晚,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报道一起历时十年的寻亲案件,以及在其背后提供AI技术支持的腾讯团队和故事,展现了这家互联网公司在AI+公益事业上的不断创新与投入。利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和DNA亲子鉴定,四川警方找到了4位走失10年左右的孩子,深圳警方帮助一位被拐19年的青年与家人团圆。面对这些创造历史的案例,不仅令打拐团队大呼“喜出望外”“不敢相信”,网友们也是纷纷称赞这是“了不起的突破”。漫漫寻亲路,哪怕是微弱的希望,也能让牵肠挂肚寻亲者充满期待。在几年前,关注到人脸识别技术可能对打拐有所帮助后,研究人员对0-18岁的人脸的成长变化进行模拟建模,生成大量可供学习的人脸样本,然后采用更高级的深度神经网络算法来学习这些人脸在成长过程中的复杂变化。最终,只要根据儿时照片就能精确识别已长大的被拐对象,得益于这项科技进步,上述家庭才有了重聚的动人场景。而这也告诉人们,让善意和科技更加紧密地结合,就能释放出创造奇迹的力量。有人感慨,这是迄今为止AI最令人动容、最让人振奋的一次应用。

近些年,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多多少少都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人脸识别技术更走进了大家的日常生活。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时候,这项技术被应用在了无关痛痒的事情上。比如前段时间,“AI修复老照片”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网友们“捏脸”明星、“还原”先人,好不热闹。然而,热度过后,人群散去,新技术背后的原理、发展的初衷鲜有人问津。让科技进步淹没于商业噱头、娱乐消遣之中,这完全是一种浪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究竟用向何处、怎么使用,完全取决于人。正如大数据可以挖掘信息、优化服务,也可被不良商家用来“杀熟”牟利一样;监控设备可以保障安全、杜绝犯罪,也会被不法分子用来侵犯隐私;直播平台可以传道授业、交流学习,也有可能传播恶俗污染视听……,让科技真正地为人所用,归根结底需要有正确价值追求作为引领。“当科技走入黑暗的角落时,人性是照亮黑暗的蜡烛。”在当下以及可预见的未来里,新技术会不断涌现,我们也将生活在愈加科技化的环境中。人与科技的友好相处,要靠价值的坚守与向善的情怀。人心温暖,技术就不会冰冷,也愿科技进步带给我们更多欣喜的场景与动人的瞬间。[3]

(三)AI联动农业

腾讯的AI Lab 团队曾经研究过种黄瓜,利用大数据让AI做决策、调节温度、湿度等,所需要的资源只有原来的1/5,但产出是5 倍以上。

(四)AI预测疾病

腾讯为国内三四百家医院提供AI 数字工具,科技确实能够真正帮到普通老百姓,通过分析海量图片,由机器辅助进行识别,帮助医生诊疗和判断。例如“腾讯觅影”乳腺肿瘤筛查AI系统,检测乳腺钙化和恶性肿块的敏感度分别达到了99% 和90.2%,对乳腺肿瘤的良恶性判别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 和96%。目前,腾讯觅影已累计辅助医生阅片2.7 亿张,帮助了近160万患者,提示高风险21万次。

腾讯秉持“科技向善”,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强大力量,坚信技术进步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今年3月3日,马化腾曾在接受央视财经专访时表示:科技像一个工具,好人用得好是好事情,如果说坏人拿高科技作恶的话,危害同样是非常大的,监管一定要引导“科技向善”。

今年3 月,《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更是表明了国家对前沿科技领域的伦理建设的高度重视。几天后,马化腾向全国人大提交了7份建议案,其中就包括《关于加强科技伦理建设,践行科技向善理念的建议》。在两会提案里,马化腾认为,科技创新是手段,科技伦理是保障,科技向善是目的,三者相互配合协调,缺一不可。他呼吁在全社会、全行业积极倡导“科技向善”、“负责任创新”、“创新与伦理并重”等理念。

“科技向善”既可以看作是科技公司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然也是未来新的机会与优势。毕竟在面对数字社会带来的种种挑战时,只有那些积极主动寻找创新性解决方案、严格恪守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公司,才能在下一轮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与长远发展。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的时期,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以“科技向善”为己任,通过科技不断向社会传递善意的腾讯会成为整个社会的支柱。

四、科技能给予媒介更多力量

这是一个技术井喷的年代,没有任何一家企业、一个产业,能够离开科技的支撑。技术本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使用科技的人。处在科技革命的巨潮中,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现实中不乏此类案例:从大数据“杀熟”到利益至上的竞价排名,再到打车软件用户保护的疏漏……,这些状况如果得不到改善,势必消解科技所带来的正向价值。

罗曼·罗兰说,善良不是一种科学,而是一种行为。技术的前景不可限量,技术的边界却要慎重考量。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科技企业正在把“向善”的理念转化为行动。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助力“打拐”、电商科技扶贫战略、未成年人守护计划、倡导环保的青山计划……只有“科技向善”成为共识,技术被纳入法律和伦理所构建的社会体系,人类社会才能朝着更加先进文明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马化腾公益科技
让马化腾秒回信息
公益
公益
公益
听马化腾聊“数字生态”
公益
科技助我来看云
偷窥了马化腾的朋友圈,我才明白:马云还远不是对手!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