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高职院校“3+2”课程衔接的问题与对策

2020-07-04 02:09李小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分段课程体系

摘要】解决课程街接问题是中高职院校构建“3+2”分段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高职院校针对“3+2”分段人才培养课程需要建立多样化的课程管理体系,突破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课程之间的衔接断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3+2”课程衔接的现状,提出中高职院校关于课程街接体系的解决策略,为推动人才培养体系发展提供良好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3+2"  课程街接  中高职院校  问题对策

基金项目: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院级一般教研项目《“3+2”中职转段学生数学课程的中高职教学衔接探究》(2019JY18)

中图分类号:G718.5

中高职院校在实施“3+2”分段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课堂衔接方面还存在着缺少专业师资力量、未有效落实教学方案、课程执行具有随意性、效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中高职院校应当构建科学系统的调节体系,灵活设计课程内容,实现中高职院校的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从而以最大限度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协调性设计,避免各个课程之间出现交错和重复。

一、中高职院校“3+2”课程衔接的问题

(一)课程目标分裂

中职院校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术技能,以促进就业为培养目标,而高职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注重提高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

(二)课程设计标准不一致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人才培养衔接的关键点,但当前“3+2”分段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缺乏统一、协调、科学的衔接标准,中高职院校之间往往忽视信息的联动和反馈,各自根据教学经验和培养需求进行课程设计,从而导致课程设计标准缺乏一致性,不利于進行人才培养工作[1]

(三)课程内容衔接无序

由于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薄弱,而高职院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没有差异化对待各个生源,以致无法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在专业课教学中,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安排、课程内容和中职院校的设置类似,忽视了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学习需求。

二、中高职院校“3+2”课程衔接的解决对策

(一)打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衔接断层

中高职院校需要明晰自身的人才培养需求,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保障中高职“3+2”分段培养课程的有效衔接。以数学课程为例,通过社会分析、市场调查以及专家讲座等方法,充分把控社会对专业人才数学能力的要求,同时对企业的用人标准、岗位技能以及专业素养进行分析和探究,并结合市场调查结果,制定出符合数学课程设置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且可由院校负责人、专业教师以及企业代表针对数学课程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和课程大纲,通过三方联动制定高效的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学生对提高专业素养、数学知识应用的需要。

(二)创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

创建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时,中高职院校应当对职业岗位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岗位群的实际任务和专业能力,并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设置,通过由简至难、由浅至深、由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此外,还应当重视中职教育的基础地位,比如对于中职数学课程的教育教学要注重促进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在高职教育中,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出形象的工作情境,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通过不断拓宽和延展中高职教育的课程体系,保障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整合,并根据企业、工作岗位提出的发展标准,对数学课程教学中选用的作业任务、学习情景等进行检验和调整,若教学内容和企业的岗位需求脱节,说明当前的课程体系不再适用于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需要对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进行调整。

(三)提高中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

要发挥教师的积极影响,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教育工作的统筹和决策上,不仅需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职能效用,同时需要中高职学院坚持协作配合的原则,构建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此外,可以由学校、企业、政府三方共同建立教学团队,开发具有可行性的教学课程以及相应的专业建设。同时,吸引和鼓励中、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师到相应的对方院校中进行参观和学习,并积极参与到中、高职学院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实现中高职院校的教师资源共享,积极提高中高职教师队伍的教学水平,从而完成中高职教师资源的衔接性。

结语:总之,在“3+2”分段人才培养衔接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提高衔接力度,通过与中职院校加强交流和合作,平等共享教育教学资源,并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资源的衔接性,进一步拓宽人才培养的格局,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全面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敏."3+2"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7-8.

作者简介:李小敏(1987-),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助教,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分段课程体系
一类连续和不连续分段线性系统的周期解研究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分段计算时间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3米2分段大力士“大”在哪儿?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