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偶像崇拜与高校榜样教育耦合研究

2020-07-04 02:49宋秀慧王淑彩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宋秀慧 王淑彩

摘要:当代青年大学生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其学习、生活、交往与思维方式广受新媒体等时代因素的影响,进而影响着其偶像崇拜的状态和高校实施榜样教育的效果。通过解读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分析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偶像崇拜与高校榜样教育现状,可从中得出一些能够提高高校榜样教育的启示,包括制定多元化、可量化的榜样选树标准,采用个性化、多层次的榜样教育方式及深入新媒体阵地助力高校榜样教育等。

关键词:偶像崇拜 高校榜样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23-02

探究青年大学生狂热的偶像崇拜现象,如何以此提高高校榜样教育实效,促进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理论与实际应用来看,能填补学界在二者耦合研究领域的空白,填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具有可行性与可推广性。

一、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内在逻辑

1.偶像崇拜

社会学家涂尔干、伊曼奴等认为,偶像崇拜源于人类最初对图腾、神灵、宗教的崇拜,是伴随人类意识觉醒和认知发展出现的,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世俗化,影响人的情感、行为和意志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心理学研究认为,“偶像崇拜是个人对所喜好的人物的社会认同和情感依恋,是在光环效应下形成的具有完美倾向的社会现象,并由此产生高度认同与崇拜、伴有情感依恋和行为倾向的对特定对象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偶像崇拜是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对新时代背景下产生并流行的人物的认同与追随的现象,体现着当代大学生的理想、追求与价值取向。

2.榜样教育

社会学习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榜样可以引导少年进行自我认识与探索,帮助人们获得适当的社会技巧。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来看,榜样教育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德育方式,其示范作用可以引导受教育者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内在逻辑

总体来说,偶像崇拜在文化工业化时代应运而生的,其本质是流行文化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趋势。榜样教育则是主流价值观人格化的体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其教育效果愈来愈不尽如人意。二者的内在逻辑在于:积极向上的偶像崇拜具有良好的德育价值,能够帮助大学生探索和认识自我;消极盲从的偶像崇拜则会影响青年大学生身心健康,增加高校榜样教育难度。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及高校榜样教育现状

本研究编制调查问卷,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级普通高职在校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随机抽取1200位在校生样本,对当今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对象、行为、认知、影响及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九星”品牌榜样教育活动的内涵、意义、效果等进行调查,经过定量与定性分析,可得到以下结果:

1.大学生偶像崇拜现状

据调查,约70%的在校生目前或曾有过偶像崇拜经历。从持续时间来看,约41.6%的同学对某一偶像的崇拜仅能持续半年以内,29.2%的同学对某一偶像的崇拜多于三年。从偶像身份来看,约85.7%的同学崇拜的偶像为影视明星,其他人崇拜包括政治领袖、商界精英、英雄人物、作家、艺术工作者、父母師长朋友、宗教人物、虚拟人物甚至自己在内等多类别的偶像。从偶像崇拜的原因来看,约47.1%的同学源于欣赏偶像的气质容貌等个性魅力,突出的个人成就、社会声望或爱国、敬业、诚实等优秀品质;约37.6%的同学源于将偶像视为精神寄托,从中寻求学习生活的动力;0.01%的同学们源于因从众而追星。

在偶像崇拜行为方面,约63.4%的同学采用微博、微信等网络自媒体留意偶像近况。可以说,网络已经取代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方式成为获取偶像资讯的主渠道。

在偶像崇拜认知方面,约67.1%的受访者认为偶像崇拜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59.9%的受访者认为偶像崇拜可以促进思想多元化,40.8%的受访者认为偶像崇拜能够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72.8%的受访者认为偶像崇拜可以自我激励,60.3%的受访者认为偶像崇拜行为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仅有约16.1%的同学认为崇拜偶像会迷失自我,16.4%的同学认为会荒废学业,浪费时间和精力,14.4%的同学认为会影响人的正常的日常生活,12.7%的同学认为会影响与家人及他人的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新时代背景下,偶像崇拜依然在青年大学生中广泛存在且更具多元化,具体体现为崇拜对象的多元化与崇拜原因的多元化。

(2)在新媒体时代,青年大学生崇拜偶像的主渠道已然是网络与自媒体。

(3)偶像崇拜作为流行文化的一种,得到了大部分青年大学生较为理性的认同,影响其日常学习生活,对其身心发展和“三观”塑造有着重要作用。

(4)部分青年大学生的偶像崇拜认知与行为存在偏差,如对偶像本人的容貌、金钱或社会地位过分关注等,需要进一步纠正与引导。

2.新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现状

“九星”评讲系列活动是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最具代表性的榜样教育品牌活动,截至目前已持续开展八年。其目的在于通过挖掘学生典型,提高榜样育人实效,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导和激发其形成积极上进、刻苦勤奋、励志成才、乐于助人、勇担重任的时代风尚,促进优良学风、校风与和谐校园建设。

聊职“九星”分为基础类和拓展类两类,基础类涵盖了学生在校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要求,包括学习之星、遵纪之星、修养之星、健康之星、文明之星五类;拓展类包含了学生今后成长发展所需要的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分为竞技之星、创业之星、服务之星、励志之星四类。“九星”评选分为班级、年级、院级、校级四个层次,其中班级九星评选每月一次,年级九星评选每两月一次,院级九星评选每学期一次,校级九星评选每学年一次,皆由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组织评选。同时,每次评选结束后需配备相同层次的“九星”事迹宣讲活动,以激发榜样示范活力,提升典型引路效果。

调查结果显示:约35.1%的受访者对“九星”评讲活动完全不了解或不是很清楚;约3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班级各层次“九星”仅根据日常量化分择优产生,导致每次“九星”获得者重复;甚至有约42.7%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班级各层次“九星”的产生是由学生干部组织评选或不经评选直接上报。

当问及“是否参加过后续的事迹宣讲活动”,约63.5%的受访者选择了没有参加过任何层次的宣讲活动;当问及“您认为九星评讲活动的意义何在”,约14.9%的受访者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毫无意义。

当问及“您认为我校九星评讲系列活动成效如何”,仅有40.17%的受访者认为成效较好;当问及“我校各级九星是否值得成为您学习的榜样”,约60.3%的受访者选择了“仅有部分值得”或“完全不值得”;当问及“我校各级“九星”事迹是否曾对您的生活起到过正向引导作用”,约76.33%的同学选择了“是”,约23.67%的同学选择了“否”。最后,在开放式填空题“您对我校九星评讲系列活动有何意見建议”中,许多同学填写了诸如“不公平”“形式化”“占用时间过多”“部分同学获得九星称号以后就不再努力”等希望改进等问题。

由此可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的榜样教育成效不容乐观,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榜样选择缺乏自主性、脱离时代背景形式老旧、榜样教育依然存在停留在表面功夫等问题。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对高校榜样教育的启示

可以说,目前高校榜样教育正在经受来自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新媒体等多方面的考验,若想提高高校榜样教育有效性,须得择优内化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使其服务于新时代的高校榜样教育。

1.制定多元化、可量化的榜样选树标准

当今时代高校大学生主力已然成为“95后”甚至“00后”,其自幼生活在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科技创新层出不穷的新时代,接受着多元价值观的冲击,榜样选择具有多元化倾向。同时,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榜样教育经验来看,其榜样选择标准多样,榜样类别设置合理,榜样教育效果却依然得不到有效发挥,根源在于其制定的榜样标准主观性较强,数据量化乏力,单纯依靠日常表现分进行量化排名,导致每次评选出的九星榜样重复,对学生吸引力下降。

因此,高校榜样教育首先应充分考虑时代因素,制定多元化的榜样选树标准,并应确保榜样标准可量化执行,以增加榜样教育的吸引力与可信度。

2.采用个性化、多层次的榜样教育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部分高校在榜样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多采用完美榜样、统一标准的灌输式教育,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难以激发在偶像崇拜中常见的对偶像的自主模仿行为;形式感过强,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教育的本质在于成就个性,高校榜样教育亦应如此。高校在进行榜样教育时,需要因材施教,充分考虑青年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根据其年龄层次、个人经历、道德水平的不同,采用多层次、科学化的榜样教育方式。

3.深入新媒体阵地助力高校榜样教育

新媒体时代,高校榜样教育也须深入新媒体这一思想教育阵地,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创新性地开展榜样教育。例如,在高校官微、公众号平台上开辟榜样教育与评比专栏,赋予学生自主选择榜样的权利;挖掘学生流行偶像的榜样故事,强化偶像崇拜的积极影响;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与语言传播榜样力量,促使学生从中获得积极情绪体验,潜移默化地将榜样升华为偶像。

参考文献:

[1]李戈.青少年依恋、人格与偶像崇拜的关系[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2]杨依溪.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3]冯玉华,唐汉卫.新媒体时代学校榜样教育有效性的弱化及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16 (11):22-29.

责任编辑:杨国栋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