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雪莉·布莱克译本特殊性研究

2020-07-04 02:49陈琦
现代交际 2020年10期
关键词:浮生六记雪莉生态翻译学

陈琦

摘要:《浮生六记》有诸多英译本,雪莉·布莱克的译本与其他译本相比在译文标题、译文内容和注释方法上的不同。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其进行探究,发现雪莉·布莱克译本对文章内容的大量删减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适应,即译者对于翻译生态环境中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的选择和适应。同时指出,不仅翻译生态环境影响译者的行为,译者也对翻译生态环境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此,翻译现象的研究应该放入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多方考量。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浮生六记 雪莉·布莱克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0-0064-03

生态翻译学是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翻译理论,它将生态学和翻译研究结合起来,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生态翻译学是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建立起来的翻译学研究理论。“生态翻译学可以理解为一种生态学途径的翻译研究,抑或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1]。生态翻译学的核心理念是“翻译即文本移植,翻译即适应/适应选择,翻译即生态平衡”[2]。本文旨在运用生态翻译学理论探究雪莉·布莱克译本的特殊性。

一、《浮生六记》和雪莉·布莱克译本

《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记录了作者沈复的一生。文筆清新简练,记录的内容平淡却不平庸。这种娓娓道来的文笔加上贴近普通人生活的记载,不仅引来一众文人墨客的关注和赞赏,也让它得到了普通读者的喜爱。沈复从小人物的角度记录了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记载为窥探清朝历史和生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浮生六记》出版至今,经由不同翻译家之手译介到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资料检索,共发现日译本、瑞典译本、丹麦译本、法译本和德译本各一本,英译本四本,分别为:林语堂1935年译本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雪莉·布莱克1960年译本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白伦、江素蕙1983年合译本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格雷厄姆·桑德斯2011年译本Six Records of a Life Adrift。在这四个译本中,雪莉·布莱克译本在译文题目、译文内容和注释方法三个方面与其他译本不同,表现出明显的特殊性。

二、雪译本的特殊性

(一)“别具一格”的译文标题

原文题目《浮生六记》意为六篇关于“浮生”的记载。通过对比四个译本的题目可以发现,林语堂译本,白伦和江素蕙合译本以及格雷厄姆·桑德斯译本的题目均采用相同结构,且都没有副标题。这三个译本的题目均为“six(表示六篇记载)+chapters/records(表示章节或篇章的词)+of+floating life(表示‘浮生的短语)”。但是雪译本不同,这一译本并未将原文题目中表示章节数量的“六”翻译出来。介词也由“of”变为“from”,同时增加副标题“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最终的译文为“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二)“改头换面”的译文内容

相较于译文题目而言,译文内容的不同更加明显。《浮生六记》原文中前四个章节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四个章节各有侧重,分别讲述了沈复和陈芸夫妇之间的爱情,文人墨客日常的闲情,生活中的不如意带来的伤情,以及周游各地的怡情。从内容上来讲,每一个章节都是作者生活的一部分,这些章节融汇在一起,记录作者的一生。从文化上来讲,“闺房记乐” 描摹了夫妻之间的爱情和清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闲情记趣”则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爱好和习惯,“坎坷记愁”则间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浪游记快”则展现了风景名胜。这些内容都是《浮生六记》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与其他三个版本不同,雪莉·布莱克版本对原文第四章“浪游记快”几乎全部删除,对第二章“闲情记趣”大量删减,并删除第一章“闺房记乐”中探讨文体的部分。同时,雪莉·布莱克还打破原文的叙事手法,按照时间顺序对原文事件进行排列,完全摒弃原文按照事件主题归类的叙事手法,

(三)“另辟蹊径”的注释方法

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多差异,中国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也有很多不同。《浮生六记》是清代作品,对西方读者来说自然会有很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因此,译者便要提供相应的注释帮助读者理解这些阅读难点。林语堂译本,白伦江素蕙合译本和格雷厄姆·桑德斯译本均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为这些内容加注。相比之下,雪莉·布莱克译本另辟蹊径——将注释隐藏在文内。

三、雪译本特殊性解读

在生态翻译学中,翻译生态环境指的是“原文、原语和译语所呈现的世界,是语言、交际、文化、社会、作者、读者、委托者等互联互动的整体”[3],也可以理解为“影响翻译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条件的总和”[4]。翻译生态环境可以进一步分解为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两个方面;其中翻译生态指的是“翻译主体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而翻译环境指的是“翻译活动所涉及外部环境(客观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文化语言环境及社会政治环境等的总和。”[4]雪译本的独特性,便是译者受到翻译生态环境影响,对翻译生态和翻译环境作出的适应和选择。

(一)译者对翻译生态的适应

“译者在特定的生态场中起作用,受其他翻译主体的牵制。”[4]在翻译生态的各个主体中,读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体。译本的受众便是读者,译本能否吸引读者阅读,读者对于译本的评价等都会影响到其他文化人群对译本的接受度。因此,译者在翻译中会考虑读者这一重要因素,作出对读者的适应。

1.译文标题对读者的适应

各译本的题目:

林译本: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白江译本: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格译本:Six Chapters of a Life Adrift

雪译本: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

从原文题目《浮生六记》的字面意思来看,题目应为“六篇关于空虚不实的人生的记载”,直译应使用of表示“关于”,records表示“记载”,six表明卷数。其中白江译本题目便由这几个词直译而来。林译本和格译本也只是在life的修饰语和“记”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雪译本的介词是from,并将表示“六”的six去掉,只使用单词chapters,并且添加了副标题。

介词的轻微改动只是将原来“关于”“floating life”的记载,改为书中事件的记载“来自于”“floating life”。虽然两种译法都能表明本书内容,但并不能表明本书的文体——自传,即真实的故事。很多描述虚构人生故事的小说也可以使用of或from、“…life”來翻译。这模糊了译本的文体,使读者单凭题目难以分辨书中内容是真实还是虚构。雪译本增加的副标题便点明本书是autobiography。通过增加副标题,雪译本相较于其他译本更加明确地指出本书的文体——自传,这可以避免读者因为在阅读中忽略书中事件的真实性而减少对清代生活的认知。

去掉six则是为了避免误导读者。虽然原书为“六记”,但是该书问世时只有“四记”。并且在译者打乱原文顺序后,只有三个章节。因此,如果译者增加数量词,上述数量词都会造成歧义。而使用“chapters”这一复数名词便可以规避这一问题。

2.译文内容对读者的适应

上文已经提到,《浮生六记》四个章节是按照事件主题归类的,这样归类有利有弊。优点是六个章节和书的题目“浮生六记”相互呼应,并且从叙事角度来说,结构和主题更清晰。弊端是不按时间排序会使事件的时间线错综复杂,使读者难以明确事件的先后顺序,在阅读时产生困惑。因此,雪莉·布莱克将书中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3.注释方法对读者的适应

雪莉·布莱克译本注释未采用脚注或尾注形式,而是借助书中人物的口吻或作者的口吻将注释融入原文;或是当前文已经出现某一阅读难点时,直接在这一词语出现的段落之后增加一段解释。

例如,对于原文中的典故“鸿案相庄”的解释,便借助了作者的口吻。

We lived the years of our short married life with a courtesy and harmony worthy of Liang Hung and Meng Kuang,whose story is told in the Records of the Han Dynasty.Here is the tale as I remember it.

Meng Kuang ...Or so the story goes!

文中讲到陈芸喜欢李白的诗歌时,为了向读者传达陈芸所描述的李白诗作“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种落花流水之趣”的感觉,借助陈芸的口吻增加了李白的诗作《春夜洛城闻笛》的译文来佐证这句话。

"Hearing the Flute on a Spring Night" has always been one of my favourites.

Tones of a jade flute—flying from whose hidden garden—

Floating on the breeze—scattering over Lo City.

I listen in darkness to "Breaking of the Willow"—

And memories of home fill my heart.

而在解释“牛郎织女”的故事时,因为“牛郎织女”一词已经在前一段提到,译文便直接在这一段之后解释这一故事。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of the Herd-boy and the Weaver-girl,...so that she and I could pay our respects to the Heavenly Lovers together.

The story goes...

这些注释虽然与常用注释方法不同,但很好地解释了原文内容,通篇又看不到“注释”的模式,给读者提供更加流畅的阅读体验。

(二)译者对翻译环境的适应

在翻译中,译者所处的客观环境也会影响译者的翻译行为。“译文必须遵守译入语文化规范或社会政治权力的制约”[4]。因此,研究雪译本的独特性,还应将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等客观环境考虑在内。

雪莉·布莱克译本成形于1959年,出版于1960年。在雪莉·布莱克译介《浮生六记》时,中国经济力量尚未取得大幅度提高,发展水平并不能与当时的英国匹敌。经济上尚不能在国际取得强有力的位置,作为上层建筑的文化更不会引起国际的高度关注。相较于当时的英国本土文化,那时的中国文化是一种弱势文化。因此,雪译本中大量的删减便可以找到解释。

雪莉·布莱克删减的内容含有大量的中国文化信息。第四章对于旅游景点的记载和评价被悉数删除,第二章中关于插花、园艺和盆栽的内容都被删除,第一章中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评价论述也被删除。

在中国文化中,名山大川和山水园林不仅仅承担审美的功能,更是人们精神文化的载体。《浮生六记》第四章中对于景色的记录和描写,包含作者的评价和景物本身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些内容都不应删除。

第二章閑情记趣中对插花、园艺和盆栽的描写,虽然是对作者日常生活的记录,但从中可以窥探到清朝文人们的闲情逸趣,知晓那个时代文人闲暇时间的爱好品位。相较于第四章的内容来说,这其中的文化信息更为丰富,无论是作为作者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还是作为清代文人生活的一面镜子,这部分内容都不应删除。

第一章中对于诗词歌赋的评价论述,涉及中国古代的常见文体。这些评价论述并非单独列出,而是自然而然地出现在夫妻二人的日常对话中。并且这一部分内容并不像第二章和第四章内容一样占据大量篇幅,不会对翻译造成太多困扰,理应保留在译本之中。

对删除原文内容的行为,译者在前言中给出了解释。作者认为第四章整体内容较为相似(rather alike),同时对于不了解文中描述景观的读者来说没有什么意义(would not mean much to the reader unacquainted with the actual places described);而第二章和第一章内容的删减则是因为这些内容太专业,大众不会感兴趣(of too specialized a nature to be of general interest)。从表面来说,删除原文内容的原因和读者直接相关,是对读者的适应。但是很显然这并不是深层原因。对于读者来说,一种尚未了解的异域文化理应是迫切想知道的,有强烈好奇心想要了解的,而不应是被漠视的内容。同时,译者将原文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时,第四章“浪游记快”的内容便穿插在全书中,虽然内容都是记述游历经历,但穿插在全书中并不会产生枯燥的感觉。由此可见,“rather alike”“would not mean much to the reader unacquainted with the actual places described”和“of too specialized a nature to be of general interest”只是删减原文内容的表层原因。当时的中国文化处于弱势文化,不能引起强势文化的强烈关注才是深层原因。译者对文章内容的大量删减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适应,即译者对翻译环境的适应。

四、结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雪莉·布莱克译本特殊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是译者对读者的适应,即对翻译生态的适应;也是弱势文化对强势文化的适应,即对翻译环境的适应。读者作为翻译生态中的重要主体,是译本能否被接受,能被接受多少的主要评价主体。因此,译者翻译这一作品时,充分考虑读者这一主体。同时,社会环境作为翻译环境中非常重要的客观环境之一,也对译者的翻译行为产生了很大影响。

虽然翻译生态环境影响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适应选择行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译者永远都是被动的。译者的选择直接影响译本的最终形态,而译本也是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元素。作为翻译活动的重要主体之一,译者在受到翻译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对翻译生态环境产生能动的反作用。由此可见,对于翻译现象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应该将这一翻译现象放入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多方位的分析考量。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2]胡庚申.刍议“生态翻译学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42(2):129-135+16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4]方梦之,FANGMeng-zhi.论翻译生态环境[J].上海翻译,2011(1):1-5.

[5]Shirley Black.Chapters from a Floating Life: The autobiography of a Chinese artist[M].Martino Publishing,201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浮生六记雪莉生态翻译学
浮生六记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浮生六记》的人物形象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这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