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数学

2020-07-04 02:10刘志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玻璃杯水桶饮料

刘志勇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8-0166-0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他所著的《数学教育学》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实质上一种认知发现活动,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学生认识“容量和升”,既要建立“容量”和“1升”的概念,又要掌握容量的比较方法。通过参与丰富的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广泛交流、积极反思、充分体验,学生能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材料转化为数学模型,既获得概念、掌握方法,还能不断积累活动经验,对数学形成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数学素养。

片段一:认识容量。

(1)出示两个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玻璃杯,如果不考虑玻璃的厚度,(如图1)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为什么?

(2)出示两个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玻璃杯,(如图2),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为什么?

(3)出示两个高度不同,粗细也不同的玻璃杯,(如图3),哪个杯子能盛的水多? 猜一猜。(一共有三种可能)

(4)怎么验证呢?学生交流方法后操作验证。

将A杯装满水,倒入B杯,如果倒满还多,说明A杯盛的水多。如果没倒满,说明B杯盛的水多,如果正好倒满,说明两个杯子能盛的水一样多。

(5)小结:像这样,A杯比B杯能盛的水多,A杯的容量比较大。

【设计意图】学生都知道玻璃杯能盛水,玻璃杯有大有小,盛的水就有多有少。有些玻璃杯的大小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如图1,图2,但有些玻璃杯的大小是不能一眼看出来,如图3,这时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分析并加以验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于“玻璃杯能盛的水多”就是“容量比较大”的内在联系,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课堂上。

片段二: 1升有多少。

那1升究竟是多少呢?请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升饮料。

(1)看一看:1升是多少?

(2)拎一拎:1升有多重?(约重1千克)

是不是所有1升都重1千克呢?1升油呢?1升蜂蜜呢?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播放录音:1升水重1千克,1升油重0.85千克,1升蜂蜜重1.4千克。……

看来并不是所有的1升都是1千克,如果把这三样东西都倒在一起,你猜会怎样?播放录像。

那么,升和千克究竟有什么区别吗?指出:升是容量单位,千克是重量单位。

(3)把1升水倒入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正好倒满。实验操作。

如果把1升水倒入一次性纸杯中,数一数,1升可以倒满几杯?1杯饮料几口喝完。你一口气能喝完1升的饮料吗?

【设计意图】1升水重1千克,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升和千克究竟有何区别?是不是所有1升液体都重1千克?带着这样的疑问,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把同样多的液体,1升水,1升油和1升蜂蜜都倒入同一个容器,观察液体的变化,发现混合后的液体迅速分层,从上往下依次是油,水,蜂蜜。通过这样的实验,帮助学生有效区分升与千克这两个不同的单位,真正建立了1升的容量概念。

片段三:水桶的容量有多少。

出示水桶:你估计这个水桶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升?学生猜一猜。怎样量一量它的容量呢?学生讨论并交流方法:将学生已喝完的饮料瓶中装满水,正好是1升,依次倒入水桶中,倒至水桶的二分之一处,再估一估水桶的容量。

组织学生操作验证。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学习容量单位“升”是为了计量液体的多少。但实际操作时,由于操作工具的局限性,不可能像学习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也不可能像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等一样,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用工具去量一量物体的长度,称一称物体的重量。但我们可以尽量创造这样的机会,课前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每组准备一瓶正好1升的饮料,在体验1升有多少时,可以让学生看一看1升有多少,还让学生拎一拎,估一估1升有多重,最后让学生把1升饮料倒入同样大的纸杯中,数一数,1升饮料能倒满几杯,喝一喝,1杯饮料几口喝完。而此刻,看似无用的空饮料瓶却可以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把容量为1升的饮料瓶将满水,把水倒入水桶中,量一量,再估一估,水桶的容量究竟是多少,在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自己获得了体验1升的机会,更增加了一次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机会,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体验式学习呀!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我们在教学中要尊重教材,更要用足教材,整合教材。

教材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茶杯和水壶,比较它们所盛液体的多少,体会容量的含义,感受容量是有大小的;再引導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统一容量单位的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容量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进而认识1升的实际意义。

而实际教学中,我把教材中一次比较两个水壶所盛液体的多少分类成了三次,第一次比较两个同样粗细,不同高度的玻璃杯,第二次比较两个同样高度,不同粗细的玻璃杯,第三次比较粗细不同,高度也不同的玻璃杯,谁盛的水多。这样整合,不仅体会到了“容器能盛的水多,容量就大”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获得了一次比较容器容量的方法。

教材要求我们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但估计能力是建立在1升有多少的容量概念之上的。生活中升与毫升资源随处可见,我们要用好用足这些素材。把1升饮料带进课堂,看一看1升有多少,拎一拎1升有多重,喝一喝,估一估,量一量,这样的数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数学思考是连续性的活动,数学学习是螺旋上升的过程,学生在每一次的数学活动中都能获得新的感悟、新的疑问,这种感悟与疑问正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总之,这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应用及反思等数学活动中学习,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学习过程是快乐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分享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成功与快乐!

猜你喜欢
玻璃杯水桶饮料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跟踪导练(五)(3)
彤彤和水桶
在玻璃杯中制造“落日”
分发饮料
巧提水桶
穿越玻璃杯
两只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