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橙 幸淘净
摘 要:我国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将中学物理新课程改革推向面对全国范围授课的“风尖浪口”。因为中学物理的整体知识网络结构庞大,导致学生普遍认为物理学科是最难学,疑问存在最多的一门科目。针对这一现象应做出基本性讨论,也就是究竟疑难出在哪一块,什么原因导致疑难,针对这些疑难该怎么解决,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高效彻底的帮助学生走出阴暗圈?以上这些笔者认为都是现今中学物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首肯问题,因此下文对其进行探究。
关键词:中学物理 疑难问题 解决方法 研究
引言
中学物理主体思想是要求学生在掌握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验从而做到准确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但整体教学要求中,大多数知识点学术性过强,很抽象,难理解,而且繁多冗长,枯燥乏味。实验又是以观察,动手来验证理论的一大板块,对于学生来说更是短板。这些造成疑难点的元素,我们都应该着手细致剖析,探究其解决方法。
一、知识点混淆、书本实验过程不够细致、惧学,厌学引发疑难
中学物理中很多知识点“神似”,如必修二中的“失重,超重”问题,虽然字面意思很好理解,但做题时极易迷茫无措。而教学中很多知识点又很抽象,比如人教版物理选修3-1课本中的电势能和电势相关问题,因为电场对电荷做功,所以推断出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仅与电荷有关,而与电荷移动路径无关。然后要考虑该结论对非匀强电场是否适用,经讨论才知也适用,再与重力势能进行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而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又指电势能的变化量,它又不能决定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的数值。又引出电势能零点这一定义。这类题往往容易造成学生做题疑难点,导致听懂了,不会做。它要求学生对知识脉络绝对明晰,并且能从一个知识点迁移到相关知识点,并熟练运用,对思维,计算能力要求相当苛刻。而实验部分以螺旋测微器和游标卡尺的读数,书中只是简单讲授,并没细致提及读数应该注意小数点后保留的问题。但是练习册,试卷中的实验大题总是在这给学生“挖坑”。久而久之,诸如此类疑难圈的出现,学生在“怪圈”中跌倒的次数多了,就会惧学,因为他错的次数多了,就不敢再做,也不愿意去做,这就是中学物理疑难问题的所在。[1]
二、針对中学疑难问题做出研究
1.摸索法课前预习,渗透式课后钻研
课前预习已经算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说的确很有用,从物理这门科目来说,因为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都很多,很抽象,更多考验的是思维,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课前预习必不可少。老师可以帮同学们打印出导学案,标记重点难点,同学们通过去书上找,直接进行摸索式思维训练。每节课后,老师可以布置几个关于本课或结合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点相关的小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下堂课上课再提问,由此,环环相扣,便把难点,疑点,渗透式传递给学生。
2.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思考能力
物理这一学科,很大程度上是对思维能力的考验,而探究式学习可以很好地做到对其的培养,同时也利于同学们解决疑难问题。以人教版选修版3-2中第四章电磁感应中的第4小节法拉第电池感应定律为例,这一节的教学重点学会计算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方法。而本课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又告诉我们电路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某一变量成正比……这些都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行相应的实验研究,动脑动手的同时,学生也会对此处知识点,公式记忆犹新,从而使疑难点通过学生个人而达到突破,产生积极学习面貌。再如,电磁感应定律中电动势的方向的判断,又可以通过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来确定。右手定则内容:伸出右手使拇指与四指垂直,手心向着磁场的N极,拇指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四指所指的方向即为导体中感应电流的方向(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与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而楞次定律指出磁通量变化与电流具有密切关系。直白地说,就是磁通量变大,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小的趋势;而磁通量变小,产生的电流有让其变大的趋势。这两者方式,老师带着学生对比式探究讲解,明了地剖析了难点为学生以后做题克服了一道“鸿沟”。
3.结合多媒体情景教学,理解透彻,脱离盲区
有些物理概念较为抽象,老师凭借板书无法刻画,这个时候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演示。以选修版物理教材3-1最后一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为例,在多媒体放映中能进行情景教学,生动直观的演示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方向,速度……往往学生在此类题中做题,容易犯错,小迷糊,所以在一开始,我们就将其讲透彻,由根“治病”还有物理实验,通常考试以大题形式来考,但往往得分很低,原因在于书本原型实验介绍不够全面,不够细致。老师可以通过PPT进行情景演示,播放的同时,讲解注意事项,易错点。由此,扫清疑问难题。[2]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中学物理疑难问题,我们对其进行研究可以从自身教学角度来进行解决。进行解决因知识体系结构庞大,过于抽象而造成的知识混淆,实验认知模糊等引发的疑难问题,从根本上来剖析中学疑难问题。
参考文献
[1]苏明义.初中物理教学疑难问题辨析——与习题相关的问题[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5(12):14.
[2]王殿龙.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华少年》,2019(8):9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