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开发利用沉睡资源的实践探索

2020-07-04 02:33贾海慧王宇峰张乃琴许少红王希江耿建芬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扶贫

贾海慧 王宇峰 张乃琴 许少红 王希江 耿建芬

摘要:乡村振兴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然而农村集体经济中大量存在的“沉睡资源”却阻滞了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激活了沉睡资源,增强了集体经济实力,增加了农民收入,为扶贫脱贫和乡村振兴增加了助力。他们的经验易操作、可復制,具有全面推广价值。文章分析了临邑县的具体做法,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扶贫;沉睡资源;临邑县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乡村振兴不仅决定着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况,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开发利用沉睡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面脱贫。

一、临邑县沉睡资源的基本情况调查

临邑县处于广袤的鲁西北平原,土地资源丰富。经调研发现,该县大多数村村内、村旁分布着空宅基、空闲地、废坑塘、旧场院等。这些资源归属村集体所有,有的被部分村民无偿占用,有的长期闲置荒废,可以称之为“沉睡资源”。根据临邑县扶贫办的调查统计,该县共有833个行政村,其中530个村存在资源闲置问题,占到占行政村总数的64%,合计全县约有1.14万亩沉睡资源。这些特殊的资产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不了其应有的经济效益。为了整合闲置资源,实现资产增值,临邑县群策群力,统一筹划,通过多方努力,筹集各方面资金,集中投入,系统整合,盘活沉睡的资源。目前,已有70个村完成整治。通过整合,净增可耕土地4890亩,村集体平均每年增收2万元以上,贫困户平均每年增收800元以上。

二、临邑县整合沉睡资源的具体措施

(一)先行试点,循序渐进

首先选择部分班子强、资源多的重点村开展试点。宿安乡邢仙龙村曾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村,2018年开始作为试点综合整治利用闲散土地,共清理残垣断壁500米,拆除废旧房屋52处,整理成可利用土地36.5亩,发展了葡萄和大棚蔬菜种植。现在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昔日的的穷弱村变成了 “乡村花园”。其次是稳步推进。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专门召开沉睡资源利用现场推进会议,全面推广试点村经验做法,从重点村向非重点村延伸,从打造单体村向连片开发转变,现已初步形成临邑县东部“沉睡资源利用经济带”。最后是全面铺开。充分调动县、乡、村、户、企、社等各方力量,群策群力。其中单村开发以村为主体实施,连片开发以乡镇为主体实施。统一规划、统一招标、统一整治。目前,沉睡资源利用已扩大到12个乡镇、65个村及近百家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

(二)多方筹资,集中投入

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政府债务资金及连片治理、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高标准良田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第一书记等行业部门帮扶资金等共3810万元。另外还采取了吸收闲散资金入股的办法,筹集资金4515万元。同时鼓励村民以资金、技术等投资入股,“农民变股东”,通过参股入股方式获取沉睡资源承包经营权,做到多方筹资,集中投入。

(三)找出优势,特色经营

临邑县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导向,依托市场需求,将已完成整合的资源,以“物尽其用,人尽其力”为原则,找出资源优势,进行特色经营,形成了附加值较高的特色项目。比如对整合的面积比较大、成方连片的土地,建成了扶贫产业园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形式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临盘镇后杨村成立了“风光专业合作社”,对原有沙河故道升级改造,建成千亩花果山风景点,年收益达6万元。

(四)收益合理分配,实现共建共享

临邑县开发利用沉睡资源的组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以行政村为主体单村整治,二是以乡镇为主体联村整治。临邑县根据资金投入、土地收益等具体情况,在优先保障贫困户受益的前提下,合理制定分配方案,因地制宜,形成了合理的收益分配模式。具体包括 “贫困户+普通农户+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贫困户”、 “贫困户+村集体” 、“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等多种模式。

三、临邑县开发利用沉睡资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资金依然不足

尽管在筹集资金过程中已经群策群力、多方挖潜,但启动资金不足依然是当前最大的制约瓶颈。据测算,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村,进行沉睡资源利用,再加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平均投资约需100万元。全县500多个有沉睡资源的村若要实现开发利用全覆盖,需投入资金5亿多元,缺口依然很大。

(二)群众有抵触情绪

有些闲置多年的资产是归集体所有的,但已经被村民无偿占用了几年甚至几十年,被村民视为自有财产。个别农户坐地起价,回收难度较大。

(三)规划衔接不够

现阶段的沉睡资源利用尚属市县层面摸索实践,多数以镇、村为单位确定产业,尚未在县级以上层面进行总体规划,也未能与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城乡一体、产业发展等规划有效衔接。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增加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满足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二是引导政策性、商业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县为单位,针对沉睡资源利用,打包开发专门金融产品。三是设立沉睡资源开发利用基金,吸引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参股入股,汇集资金合力。

(二)明晰资产权属

对沉睡资源利用形成的耕地、林地、水域等资源性资产,以及房屋、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等可经营性资产评估折价变为资产,采取入股、合作、集体统一管理等多种方式,获得收益。对于政府拨款、扶贫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要明晰所有权到村集体,放活经营权给能人大户,确保受益权到村集体和贫困户(包括普通农户),落实监管权给乡镇政府。

(三)强化政策要素供给

政策支持就是生产力,就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一是土地政策。结合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探索实施宅基地有偿使用、自愿有偿退出和使用权转让。二是产业政策。发展现代农业同样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企业管理的思维经营农村,最终发展形成高效、现代的农业产业。三是人才政策。鼓励在外务工经商、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参与沉睡资源开发利用和创业,并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总之,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通过整合闲置的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沉睡资源”,使“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实现了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通过将乡村自然资源整合转化为发展资本,增加了村集体积累;通过吸收闲散资金入股,使闲钱变成“股金”,农民变成“股东”,调动了农户参与村庄建设的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内生动能;通过将各级财政投入的发展类、扶贫类资金,量化为股金集中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使村集体和农户按持股份额享受了分红;通过股权激励措施将农户和集体融为一体,使农户成为乡村振兴秩序的积极塑造与维护者;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了产业体系,第一、二、三产业无缝对接提升了初级农产品的利用价值和市场价值,产业体系的有效融合可以吸引大量外部资源进入村庄消费,为吸收外部投资创造了条件。可见,有效利用沉睡资源,是拓宽贫困群众和村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改善农村群众生活环境的有效措施,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的经验易借鉴、易操作、易复制,具有全面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劲松.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相关思考[J].四川农业科技,2018(10).

[2]黄中丽.强化人才支撑 助力乡村振兴[J].中国经贸导刊,2018(20).

[3]林劲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地区发展[J].延边党校学报,2018(06).

[4]王晓毅.完善乡村治理结构,实现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

[5]李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沉睡”资产[J].中国集体经济,2017(02).

(作者单位:德州学院)

猜你喜欢
扶贫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精准扶贫涵义探究
金融扶贫要抓好五个环节
扶贫政策的选择和比较研究
贵州地区扶贫的法律机制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