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专业建设机制势在必行

2020-07-04 12:37崔志钰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结构优化

崔志钰

【关键词】建构机制;专业设置;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28-0076-02

职业院校如何实现专业结构优化?笔者认为建构完善的专业建设机制势在必行。

一、提供参照:制定专业设置标准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近年来,国家相继制定了职业院校建设标准、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等,为职业院校专业办学提供了基本遵循。在专业设置上,国家制定并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等,明确要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主动服务经济提质增效、产业转型升级和重大国家战略,对接国家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和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适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催生的新职业(群)需要。这些文件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起到了一定的导向作用,但这些要求是宏观的、原则性的,缺乏具体的实施和操作细则,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难以产生实质约束力,职业院校“任性”开设专业的现象依旧存在。

制定专业设置标准,既是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化专业设置、保证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应明确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除了规定教学必备的设施设备、实习实训场所、教学资源、教学师资外,还要根据当地产业结构状况、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和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报告(由人社部门出具),规定专业与产业吻合阈值、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阈值等。如果专业不能有效对接产业、低于规定的阈值,就说明该专业设置偏离基本的办学方向,不符合专业设置标准;如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人力资源需求分析报告出现较大偏差,就说明专业人才培养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如果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低于规定的阈值,就说明该专业没有实现基本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水平低下。总之,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整现有的专业设置相关文件,尽快制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对核心指标进行必要量化,在指标量化时可采用阈值、区间值、参考值等多种形式,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基本参照。

二、适时反馈:建立专业预警机制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需要动态调整。长期以来,决定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核心因素是专业招生,也就是说专业是否开设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学生选择,这也是职业院校热衷于开设所谓热门专业的重要原因。职业院校要满足生存和温饱的需要,生源成了专业设置的第一原则,从而使得职业院校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建设综合性的、航母型的职业院校成为时尚追求。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专业发展正成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一个沉重话题。

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就是要对开设的专业进行动态监测,全面评估专业与产业的适配性、专业与群众需求的适配性、专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适配性等。如果专业建设脱离合理区间,则预先发布警告。比如,某专业招生数严重不足,系统会发出专业预警,学校研判学生不选择该专业是由于专业前景、产业就业、传统思维、学校管理还是其他原因,进而对专业进行相应调整。专业预警是对专业运行的适时监测和及时“提醒”,便于学校对专业设置进行分析研判,保证专业的良性运行。

三、评估成效:确立质量追踪机制

长期以来,我们缺乏一套专业建设的常态评估机制。虽然曾经开展过形式多样的合格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的建设评估,但依据的多是一些静态的数据,且是一次性的评估或验收,缺乏对专业建设质量的动态追踪。

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评估判断该专业是否达到合格专业、示范专业、特色专业等标准,然而一个专业建设的质量究竟如何,并没有明确的评价指标,甚至连基本的评价机制都没有。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更多的是看专业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很少关注专业本身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各专业教学标准的出台,教师在社会发展需求追踪、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制订、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方法革新等方面有了基本遵循,专业教学质量也有了坚实的保证。专业教学质量与专业建设质量线性相关,但专业教学质量并不等同于专业建设质量,专业建设质量更多地取决于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这就需要建立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机制和用人单位对学校专业建设的动态评价机制。

专业建设的最终“产品”是毕业生,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直接关乎专业建设质量,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专业建设质量的核心指标。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追踪机制要把握三个方面:1.明确就业质量指标。就业质量基本指标大致包括薪酬福利、个人发展、劳动关系三个方面,其中薪酬福利包括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个人发展包括学习培训、专业对口、岗位匹配度、单位性质、企业规模、岗位晋升等,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强度、劳动适用、劳动保护等,可根据实际赋予一定的评价权重,各校以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2.适时进行数据采集与更新。职校可根据就业质量指标,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完成对本专业毕业生相关数据的采集,建立数据的适时更新机制,全面把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态和发展情况。3.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数据的分析模型,给出评价结论。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形成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说话”,这是专业建设质量最权威的声音。

建构一套科学、有效的专业建设机制并不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应景之需,而是专业设置结构优化的应然选择。这种专业建设机制应能对如何设置专业、专业运行是否合理、专业建设成效如何等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做出清晰的回答,使学生的专业选择、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社会的专业评价真正回歸理性与专业。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结构优化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基于Hyperworks Inspire的结构拓扑优化设计
中韩贸易结构优化策略探析
医疗保险制度的经济社会效应和结构优化探究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