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聋人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2020-07-04 03:38金玉兰
教育界·上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做数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金玉兰

【摘要】让聋人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是让聋人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强调的是在数学学习中聋人学生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聋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他们理解数学的重要性。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而轻过程,其弊端之一是割裂了学习知识与发展智慧、能力的内在联系。对于聋人学生而言,他们接受数学知识更为困难,因而让他们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尤为重要。本文以“认识平行线”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了让聋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做数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要建立在学生的主观意愿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前,聋人学生已经学习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但“认识平行线”对抽象能力本就薄弱的四年级聋人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挑战。因此,在设计本课时,教师应始终遵循聋人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并借助生活中的平行来帮助他们理解概念。同时,教师应注重发挥聋人学生的视觉优势,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将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并给其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能。

一、游戏激趣,理解同一平面

根据四年级聋人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可知,他们很难理解“同一平面”这个概念。而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到的平行线都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教师不必突出“同一平面”,但也不能忽视这一概念。因此,笔者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了课前游戏这一环节,请学生把两支笔轻轻地扔在桌上,说一说出现了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一种情况是两支笔都在桌面上;另一种情况是一支笔在桌面上,另一支笔在地面上。由此笔者引出:在数学中,我们说都在桌面上的这两支笔是在同一个平面内;而一支在桌面上,另一支在地面上的就不在同一平面内。最终,笔者引出今天的数学课,与学生一同研究同一平面内的物体。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聋人学生在游戏中直观体会“同一平面”的概念,同时强调今天的数学问题是在同一平面的前提下进行研究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平行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认知出发,联系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笔者从聋人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身边的事物出发,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1.从生活中引出平行线

课堂伊始,笔者创设了聋人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大课间活动。笔者首先出示的是我校大课间活动的镜头,再逐步呈现各个班正在进行的游戏项目,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让聋人学生说一说各个班都在进行什么游戏,并从各张图片中抽象出两条直线。之后,笔者再进行适当的追问,让聋人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新授知识。

2.从教室中找出平行线

在聋人学生初步认识了平行线的概念之后,笔者让他们在教室里找平行线。在聋人学生找平行线的过程中,笔者引导他们认识平行线:平行线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线段。这种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能让聋人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会和理解数学。

3.从生活中找出平行线

在总结环节,笔者再次让聋人学生回归生活,找出生活中的平行线,并进行拓展,如让他们了解为什么电线要设计为平行的、为什么铁轨是平行的,在丰富聋人学生课外知识的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学习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进而培养聋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分类比较,认识平行

通过自主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聋人学生对抽象出来的四组直线有了直观的认识。为了让聋人学生根据这四组直线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在分类前,笔者预设出了几种不同的情况,如图1所示。

学生给出的答案如下。

第一种:分为两类——③是第一类;①、②和④是第二类。

第二种:分为两类——①和③是第一类;②和④是第二类。

第三种:分为三类——①是第一类;②和④是第二类;③是第三类。

之后,笔者通过适当的引导,让聋人学生体会直线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直观地呈现出直线延长后相交的过程,让聋人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同时,引出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相交和不相交,并且明确这样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的。接下来,教师通过直观的认识及相应的语言练习,让聋人学生进一步加深互相平行和平行线的概念。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平行线和简单的巩固练习,加深他们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从聋人学生的生活出发,让他们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构建知识,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另一方面注重抽象概念的建立和理解,通过讨论互相平行这一概念的含义,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通过分类,聋人学生了解到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比较,聋人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巩固练习,聋人学生加深了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为进一步学习做好了铺垫。

四、动手操作,内化平行

动手操作是聋人学生直接获取知识经验的最好途径,它可以启发聋人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索的欲望。聋人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就是手、眼、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

1.动手操作,创造平行

在聋人学生建立并理解了平行概念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内化这一概念,而动手操为内化概念提供了保障。在聋人学生认识、理解平行概念的基础上,笔者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材料创造一组平行线,通过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等活动,自主探索创造一组平行线。聋人学生在摆、折、画的过程中,亲历了创造平行线的过程,同时在操作中感悟了平行线的特点、加深了对平行线的认识和理解,体现了在“做”中学会知识、在“做”中学会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

2.深化认识,内化平行

在这一环节,笔者主要通过操作、比较、归纳,让聋人学生初步探究“同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特征。首先,笔者让聋人学生用同一张方格纸画出两组不同的平行线。通过直观观察,学生发现不同的平行线有可能方向不一样,也有可能距离不一样。这时,笔者提出问题:“同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聋人学生在操作画平行线的距离时会发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其次,笔者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引导聋人学生利用这一性质感悟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再让他们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平行线的内涵。通过思考、观察、操作、练习等环节,达到了使聋人学生内化概念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让聋人学生多看、多做、多想、多“说”,使他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做”中学会知识,在“做”中学会思考,在“做”中学会创造。这样不仅能激发聋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还能培养聋人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周卫东.引领孩子徜徉在数学的“意义世界”里——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追寻[J].江西教育,2014(Z2):37-41.

孙敏娟.《认识平行》教学设计与意图说明[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4(12):52-54.

钟爱明.“认识平行”教学与反思[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Z1):75-76.

陈敏.在自主探索中主动学习——“认识平行”教学设计[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8):110-111.

刘晓伟.给聋校数学课堂注入活力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9):117+119.

杨芳.谈怎样让小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A].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專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三期座谈会资料汇编[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543-546.

张妍.小学数学思想渗透的有效策略[J].小学教学研究,2019(30):33-35.

李素惠.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J].学周刊,2019(25):67.

陆俊玲.在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关注数学抽象素养的发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13):77.

张丽红.聋生数学知识应用意识的培养[J].科教文汇,2015(29):146.

陈洪才.让聋生体验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过程[J].新课程导学,2018(28):68.

猜你喜欢
做数学教学反思教学设计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信息技术课堂微课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