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伦理的优秀内涵及现代价值

2020-07-04 02:23阮班芳杨莹郭晓蓓
科技风 2020年17期
关键词:孝亲伦理启示

阮班芳 杨莹 郭晓蓓

摘 要:从古至今,“孝亲”这一思想对我国社会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从孔子对“孝亲”的解读,到如今提倡的新型“孝亲”文化,“孝亲”伦理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和沉淀,越发鲜明。我们应该在吸收传统文化中优秀“孝亲”伦理思想内核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与时俱进的“孝亲”方式和方法。

关键词:孝亲;伦理;启示

我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就非常重视伦理道德建设,尤其注重至亲之间的关系和谐,这其中最重要的无疑就是子女对待父母的态度和行为,也就是“孝亲”。正确的“孝亲”不仅有利于家庭的和谐,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孝亲”伦理内涵

“善事父母”的观念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但其古典意义更偏向于物质的给与,随后才越来越重视提供精神的慰藉。像是孔子就提出对父母的“孝”绝不仅仅是让他们衣食无忧,更重要的是强调对父母虔诚的敬爱之情,也就是说要关注父母的精神生活。子游曾经问孔子到底什么是孝,孔子用了一个很生动的例子,他将只对父母进行物质上的满足等同于饲养宠物,以此说明如果仅仅是认为让父母衣食无忧,而对他们没有虔诚的敬爱,那么无异于饲养一个宠物。可见,子女对父母进行物质的奉养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对父母的敬爱,或者说是对父母心灵上的慰藉。增广贤文有云:“羊且有跪乳之恩,鸦且有反哺之义。”也包含了这样的思想主张,要求我们在父母老了的时候,要像曾经父辈照顾我们一样照顾他们,并在这一过程当中做到恭敬、尊敬、敬爱父母。

“以色事亲”指的是要微笑面对父母。情绪是会感染人的,因此,要想让父母心怀喜悦,就要用良好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父母感受到来自子女的温暖。然而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往往把自己最糟糕的一面的完完本本的展现给了我们最亲的人,带给他们最深的伤害还不自知。有人说“如果在最亲的人的面前都不能放松自己的话,还能在谁面前放松?”乍看好像很有道理,但是难道至亲就该无条件承受这些负能量?父母若经常被如此对待,甚至会比子女本身更为难过。

“及时行孝”是为了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岁月易逝,时光荏苒,父母的年岁在一天天的增长,子女应有一定的紧迫感,不能总是疏于对父母的照料,直至父母突然离世,才幡然醒悟。孔子曾在游历各国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哭的很悲伤的人,细问之下了解到该人在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尽孝,等到他想尽孝的时候他的父母已经离世了,于是孔子教育他的学生要“识之,诫之”,切不可忘怀父母。

“几谏”指的是父母有过,人子当谏止。我国古代是“家本位”的社会,非常重视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更有甚者视父母为“天”,不敢丝毫忤逆,而这却恰恰酿成了许多伦理悲剧。《论语》有云:“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说的是在大的是非对错面前,子辈应当有自己看法,不能盲目的遵从父辈的意愿;如果父辈错了的话,子辈要对他们进行劝谏;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多次,一定要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为止。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几谏”不是说子辈随意点评父辈,而是要在尊敬的基础上据理论证。可见,对于父母的错误,子女委婉进行的劝谏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更高层次的孝。

二、当代“孝亲”伦理的特点

古典“孝亲”伦理在整个社会的伦理体系中居于至高之位,是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当今社会,理应有与时俱进的价值和意义。如前所述,孝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给予他们慰藉,这就非常符合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调研显示,虽然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和自己的父母分开居住,但他们也会时常去看望自己的父母;即使有事去不了,也会时常打电话对父母进行问候,表示自己的关心和在意。很多父母也表示自己的孩子还是很在意自己的精神世界,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陪伴自己。这也就说明了我们当代人对于及时行孝的实践及方式是多样的。

“慈孝”并重指的是“父慈子孝,平等互爱”,这也非常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观。但令人惋惜的是真正的平等尚未完全实现,很多家庭中依然更多地表现为单方面的付出,或者说是父母付出的爱与收到的爱相差太大。即“父慈”表现得淋漓尽致,父辈为了自己的后代付出的太多太多,只要自己有能力的,就会把自己的一切都给子女,自己的时间、金钱、经验等等。而子女由于工作、小家庭等种种原因,对父母的回报就显得较为逊色。因此,我们需要始终强调父辈对的爱与付出应有回报,爱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正如《诗经》所言:“孝子不匮,永锡尔类”“事亲难,事亲焉可息哉!”

三、“孝亲”伦理的优化路径

调研显示,当今社会父母一辈对于物质生活的要求并不高,他们更希望的是子女可以多在身边给予陪伴,多和他们聊聊天,以减轻“空巢”之痛。也就是要求子女应“常回家看看”,努力让父母感到心理上的满足与充实,即提倡重视老人的精神赡养。

此外,如“几谏”所指,对于父母也不能盲目听从,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委婉的指出父辈的失误,注意语言恰当,不可过激。“事父母几谏”中的“几”一般翻译为“柔和”、“轻微”、“委婉”,这也正是当代快节奏社会中追求自我的年轻人所缺少的,其往往对父母少了一些尊敬,多了几份随意,有的时候不經意的一句话就伤了父母的心,不但不能获得良好效果,还适得其反。

“孝亲”是我国社会优秀的伦理思想,但也应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价值。作为中国人,我们都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的优秀“孝亲”文化传承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阮慧玲.儒家“孝”文化的核心观念及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意义[J].宿州学院学报,2018,33(10):79-82.

[2]王长坤著.先秦儒家孝道研究[M].四川:四川出版社集团巴蜀书社,2007.

[3]陈爱平著.图说孝道[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阮班芳(1998-),女,陕西商洛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杨莹(1997-),女,陕西汉中人,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系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郭晓蓓(1984-),女,陕西西安人,硕士研究生,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

猜你喜欢
孝亲伦理启示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非伦理领导对员工职场非伦理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
渭南市中小学校大唱《孝亲敬老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