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将本土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活动

2020-07-04 02:10邓覃贵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3期
关键词:韶关市红军红色

本报综合消息  韶关市仁化县城口学校是红色战火淬炼过的地方,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2019年,经中央批准兴建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铜鼓岭红军长征烈士纪念园、由谭甫仁将军故居和红军街等打包的革命遗址群同时被中共广东省党史研究室公布为“广东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韶关市教育局局长张立江曾提出“将城口學校打造成为韶关市红色教育基地名片,粤北教育亮点”的要求。为此,学校高扬红色文化特色旗帜,努力形成红色文化特色立校、红色文化特色强校、红色文化特色兴校的格局。制定出“扬红承本、尚德笃学” 校训,大力开展“墙壁文化”“走廊文化”“广场文化”,进一步加强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创设红色人文校园。本校通过以下举措积极把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当中、融入到师生的思想和行动当中。

一、打造立体的有红军精、气、神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

校门上方的红五星,宣传栏的党旗、华表,宣传栏顶端“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的字样,以“扬红承本 尚德笃学”校训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校园 。学校宣传栏展示城口本土的红色文化。其中,有经中央办公厅批准、广东省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粤北纪念馆,在战争遗址中建立起来的铜鼓岭烈士纪念园,校友开国中将谭甫仁生平和他旧居的简介。学校的红军广场上,屏风墙“弘扬红色文化 继承红色基因”大幅标语,是学校“扬红承本”校训的延伸和细化。中间的浮雕体现了红军敢于担当、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光辉形象,广场和舞台(兼升旗台)是学校开展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

二、打造会宣讲、能力行红军精神的师资队伍

一是加强教师校本培训,使教师提高认识,自觉学习红军历史和领悟红军精神,特别是了解本土的红色历史文化;二是加强校本教材研发,使学校的红色文化校本教材更具系统性、层次性、可行性、时代性;三是加强课题开发与研究,使红军精神与师生的现实生活、学习、工作融合起来;四是加强校际交流学习,使教师视野更开阔,理念更新颖,目光更远大。

三、培养初具红军生活、学习、工作习惯的新时代学生

1.学生仪表习惯:统一着装(校服、红军装服),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2.学生言行习惯:(1)言的习惯培养:师生、生生的礼仪对话;回答问题和表达的能力等;(2)行的规范培养:(模拟“军人”式的言行);

3.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模拟“军队化”生活起居和学习习惯)尽力把学生培养成品质高尚、热爱学习、敢于创新、追求成功的时代接班人。

四、开展红色德育活动,弘扬红军精神

以“扬红承本 尚德诚行”为主题,铸就校园浓郁的红色人文精神,为学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五、落实红色教育课程,传承红军精神

让“扬红承本,笃学成才”的主题融合在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红色特色文化氛围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六、建立红色渠道平台,宣传红军精神

1.出版校园报刊,宣传红军精神;2.用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组织,拓展学校红色文化特色;3.开办“红领巾”广播站,播放红色歌曲,宣讲红军革命故事,尤其以谭甫仁将军的革命精神和他一生的革命斗争事迹为典例,大力宣传红军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

总之,学校以红军精神为引领,让各项工作得到有序推进,使红色特色文化接地气、有立体感、有亮点,把校园文化与红色小镇融为一体。让青少年继承我党优良的革命品质,发扬不惧艰难、勇于战斗、重于求实、独立自主、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红军精神。让红色旗帜永远飘扬,让红色基因世代相传。                                                       (文/邓覃贵)

猜你喜欢
韶关市红军红色
李红军美术作品欣赏
红军不怕远征难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韶关市举行首届新诗教育经验交流会
十送红军
追忆红色浪漫
韶关市腹泻患儿肠道腺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韶关市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