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做好绿色减贫大文章

2020-07-04 02:50王秋蓉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减贫贫困地区攻坚

王秋蓉

人物介绍

张琦,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书记、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长期从事扶贫脱贫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主持有关扶贫脱贫等国家和省部委研究课题80多项。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将有1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如今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的节奏,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551万贫困人口未脱贫,任务依然艰巨;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也成为今年工作重点。然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如何打赢这场决胜之战?如何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绿色减贫在其中发挥哪些作用?4月24日,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

对话:

Q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A| 张琦

疫情加剧脱贫攻坚难度,但不影响大局

Q:您如何看待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影响?

A:总体而言,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增加了难度,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并不动摇全局。我们前不久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时发现:一是疫情将使2020年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加大,需要引起特别关注。二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下降幅度可能超过8%。三是受收入波动变化影响,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风险增大,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脱贫质量和成色。

与此同时,还有两大问题需引起高度警惕:其一,尚未摘帽的52个深度贫困县,大多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来源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其中一些县受疫情影响严重,如果贫困户收入下降,综合贫困发生率可能降不下来,会影响脱贫退出。其二,从疫区分布情况看,已摘帽贫困县中受疫情影响的比重可能大于未摘帽县,脱贫成果可能因疫情影响而出现反复。因此,巩固扶贫成果、防止返贫尤为重要。

Q: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今年脱贫攻坚战怎么打?

A:根据疫情防控和形势变化,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对于没有脱贫的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着力做好挂牌督战;另一方面,对于已经脱贫的地区,要巩固脱贫成果。因受疫情的影响脱贫地区会出现反弹,要强化扶贫举措落实,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具体注重几个方面:一是要增加特殊扶贫政策,努力保障现在没脱贫的要脱贫,保持已经脱贫的不能返贫,而且总体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要有所提高。二是加强东西协作,采取 “点对点”方式,组织输送贫困劳动力到东部城市务工,全力化解疫情期间贫困地区劳动力外出就业难题。三是通过各行各业复工复产,全力支持受到影响的扶贫地区产业尽快恢复发展,优先吸纳贫困地区劳动力就业。四是在产业扶贫方面,继续强化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通过消费扶贫把农产品变成贫困人口的收入。

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全方位衔接

Q:扶贫攻坚之战将收官,如何理解“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振兴?

A:解决绝对贫困以后就是进入相对贫困,也就是后扶贫时代。今年既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鄉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随着脱贫攻坚战进入收官阶段,做好“后扶贫时代”乡村振兴,将成为下一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按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进入“后扶贫时代”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将是未来欠发达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分阶段循序推进,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这是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方向。

Q:那么,在您看来如何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企业在其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A: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者存在耦合和交叉,在厘清二者“同”与“不同”的基础上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精准扶贫思想,坚持分阶段有序推进,坚持分地区逐步推进。具体而言,需要统筹做好战略、规划和政策上全方位的有效衔接。一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规划之间的衔接。二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象、范围、区域的衔接。三是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衔接, 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哪些扶贫政策需要取消、接续、完善或强化,都需要系统全面的考虑。

而在实践过程中,和脱贫攻坚事业一样,乡村振兴更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过去脱贫攻坚战主要是依靠政府为主体推动,未来进入乡村振兴新阶段,政府将主要发挥指导性作用,社会化力量和市场化的力量将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就是其中一股重要力量。在脱贫攻坚事业中,我们已经看到企业积极发挥专长和优势助力脱贫减贫,未来进入乡村振兴阶段,形势发生了变化,企业更是大有可为。

近年来,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产业基础日益完善,为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扶贫攻坚阶段,企业更多地是对贫困地区进行无偿帮扶,各方面投入比较大,并没有考虑经济收益;在乡村振兴阶段,企业就要转变思维,考虑引入市场化机制,将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纳入企业产业链中,着力打造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在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实现贫困地区和企业自身发展的双赢目标。

绿色减贫应纳入国家政策与战略

Q: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终要实现脱贫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您一直在倡导绿色减贫对于可持续脱贫的重要性,相比其他模式,绿色减贫的独特作用和价值是什么?

A:我国正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实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新路。因此,对于拥有青山绿水的贫困地区而言,尤其需要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导向,把减贫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探索绿色减贫产业化、市场化,自觉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践行者、推动者。绿色减贫的核心就是在实现贫困地区发展的过程中不能以损害环境和生态为代价,而是需要用新观念探索新路子,实现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

绿色减贫的基本概念可以概括为通过可持续的、以环境保护和资源科学利用为导向的促进贫困地区扶贫减贫的理念和行动。在实践中,目前主要从两个层面去探索。一是生态保护和生态补偿扶贫类,主要是对因环境保护丧失发展机会的区域内居民直接进行补偿。如今国家生态补偿类的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补助标准逐年提高,生态补偿类型不断完善。虽然目前是以政府为主对这些贫困地区进行生态补偿和财政支持,但是未来要逐步对贫困地区的生态资产和价值进行定价和评估,使其全部走向市场化,实现生态资产价值交换。将来还可以探索依靠科技手段对生态资产进行资本化、资产化和市场化核算,将其纳入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日常工作评价、绿色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成本收益的综合评估等,绿色减贫也就可以落到实处了。

二是绿色产业扶贫类,大力发展可持续产业。如今贫困地区各方面条件特别是交通条件改善了,对当地特色自然景观、民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发展乡村旅游,是目前绿色减贫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涌现了不少成功案例。另外,绿色农业是农村地区未来的方向,也永远都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传统农业不同,要发展新型绿色农业,如观赏性农业、旅游性农业、景观性农业、休闲农业等。目前大多數贫困地区在这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绿色农业的发展潜力有待发掘和激发。

Q:实施绿色减贫的难点和挑战在哪里?应该如何去推动?

A:虽然近几年,绿色减贫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很多挑战,包括认识不足、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发展机制有待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不多、可持续性不足等,如何让贫困人口真正从绿色减贫、绿色产业、绿色发展中获益,仍然是难点。因此,需要从战略上加强政策引导、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一是国家对贫困地区要有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性政策,明确提出绿色发展的总体要求。比如国家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如果对绿色减贫事业也能有类似的战略性政策支持,可以有效解决内生动力不足的难题。二是对减贫考核标准进行调整,对当地绿色减贫发挥导向作用。比如将生态保护成效纳入贫困地区减贫成效考核工作中,今后进入相对贫困时代也是一样。三是贫困地区要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对当地的资源进行高质量开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推进生态产业化、绿色产业化、农业绿色化,实现乡村产业、生态、人文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减贫贫困地区攻坚
比亚迪集团扶贫
报告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攻坚脱贫
支农贷款减贫效应的实证研究
扶贫,我们在行动
中国的减贫成绩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