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中传统媒体记者采访突破技巧之探究

2020-07-04 11:30李磊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记者传统媒体

李磊

摘要:随着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自媒体等在传播力方面大有超越传统媒体之势。而传统媒体想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优势,深度报道就是其中之一。而如何将深度报道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记者的采访技巧。因此,传统媒体记者在新闻报道中,一定要不断突破采访技巧,进一步提高深度报道的质量,提升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公信度和传播力。

关键词:传统媒体;深度报道;记者;采访突破

(一)有利于记者提高自身职业素养与技能

传统媒体新闻的深度报道主要目的就是将价值更高、更具影响力的新闻信息呈现在受众眼前,而在深度报道中,记者至关重要,在开展新闻报道之前,记者要先整理好采访资料,了解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访方式进行采访,从而获得更多、更具价值的新闻信息。这个过程也是记者提高自身采访突破技巧的过程。另外,新闻记者采访突破技巧的提高可以促进自身职业素养与技能的进一步提高。

(二)有利于记者挖掘更多的新闻线索

随着社会以及中央对新闻行业关注度的不断增高,对新闻记者也提出了更多要求,其中之一就是“三贴近”。

在新时代下,新闻记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报道中将时代精神体现出来,如何将社会群众的责任意识调动起来,引导社会舆论方向的正确发展。针对此,新闻记者要紧紧围绕“三贴近”原则,不断提高自身的采访突破技巧,使被采访者主动配合新闻采访,进而挖掘出更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一)从外到内渗透式采访

采访是记者挖掘事情真相的主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还有一个通俗说法就是“剥笋子”,也就是说在难以直接接触核心采访对象的时候,可以先了解外部工作,从外围着手,然后一步一步渗透到内部,找到事件的關键与核心采访对象。

如果某一事件中有多个当事方存在,那么这些当事方中处于弱势的一方会积极配合记者的采访工作,因为他们寄希望于社会舆论的支持;而核心采访对象有很大可能是强势的当事方,他们具有一定的封锁消息、拒绝采访的权利,当记者上门采访的时候,他们对所发生的事情闭口不谈,或者是东拉西扯,与记者谈论一些毫无关系的话题,这种现象经常发生。

对于这种情况,采访要如何突破呢?可以将从弱势当事方获得的信息适当地告诉强势当事方,说清楚自己已经掌握的信息,讲明白该事件对他们的影响,如果他们继续选择拒绝采访,那么可能会受到舆论抨击,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当核心采访对象明白这一道理以后,出于对自身的考虑,都会选择接受记者的采访。

以笔者曾采访过的海南琼海某中学的一起欺凌事件为例,在该事件中,被欺凌的女生和其家庭就是弱势当事方,而实施欺凌的女生则是另一当事方,也就是核心采访对象。但在采访过程中,实施欺凌的女生和其家长都处于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拒绝接受采访。再加上网络上所曝光的欺凌视频,在网络上的言论都无一例外地将该实施欺凌的女生施暴的原因指向校园管理的缺失。其实这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表象,真实情况是怎样谁都不知道,这个时候,作为新闻记者的笔者先从被欺凌的女生父母、学校老师等方面着手采访,了解大概情况,然后再找到实施欺凌的女生的父亲,将其中的利弊关系以及舆论发展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他,让他接受采访,将事件真实情况呈现出来,最终寻找出了实施欺凌的女生因缺少家庭关爱,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引起父亲注意的最终原因。

(二)调动感官式采访

在深度报道中,记者所采访的事件并不全部都是突发事件,有很多事件跨越了十几年或者几百年,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在采访这类事件中当事方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十分配合,但是记者却显得有点力不从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因为这类事件跨度大,碎片化强,如果记者直接将之前的新闻报道以及相关信息带入到采访中,那么难以实现突破,难以将最深层的信息挖掘出来,甚至会陷入到采访“死胡同”中。这种情况下,记者需要将自己身上的感官全部都调动起来,突破采访。具体就是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可以将自己或者采访对象的感官变化当做切入点,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带他们走进采访状态中。

这样,记者掌握了正确的采访突破技巧,采访直奔主题也变得顺理成章。

总之,记者在对新闻事件深度报道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采访技能,掌握有效的采访突破技巧,使得新闻采访走出“死胡同”,将更多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呈现在受众眼前,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记者传统媒体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