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

2020-07-04 02:50王晶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传播路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王晶

摘要:近几年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同时也被赋予了新的内容。我国学术界在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学术成果。笔者通过对学术论文库进行检索发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的传播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必须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路径

马克思主义作为具有较强开放性的理论体系,是以实践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随着我国社会实践不断进行改变。自十九大宣示我国进入新时代以来,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了我国重要的理论研究课题之一。

为了更好地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笔者对国内知网、万方、龙源三个网站的论文库进行了检索查询,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为检索关键字,知网查询结果为33篇,万方查询结果为96篇,龙源查询结果为6篇。

同时,对其相关学术论文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总结,发现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有关的论文也仅仅只有27篇。不难看出我国在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方面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论研究。

笔者从现有参考文献中发现,在深入研究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性时,大多数文章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不同之处也仅限于研究的切入点和侧重点。

在时代背景方面,一些学者认为新时代发展面临着很多新问题,只有通过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更好地解读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加快整个社会发展速度,就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作用,尽快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社会矛盾解决理论体系。同时,应该对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内容更新,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新发展,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以此对接新时代的社会实践发展。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不同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入我国,这对我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理论形式上,很大程度模糊了人们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制约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发展。当前,西方国家利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大力鼓吹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希望以此动摇社会主义国家对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信心。

新时代传播方式的转变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最大挑战。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使人们很难辨别出信息的真假,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迷惑,严重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权威性。尤其是一些非官方的自媒体,其发布的带有个人色彩的信息很容易导致网民分化,极大地削弱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时效性。为此,在新媒体技术不断普及的新形势下,需要加强网络传播主体建设。首先,需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核心地位,做好新形势下的党员思想建设工作。其次,强化网络安全意识,提高我国互联网核心技術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对马克思主义网络话语权的控制能力。

通过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目前,学术界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进行研究。第一,在内容体系构建上,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导向,以此建设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形成一套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第二,网络媒体技术层面。近年来,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得到了广泛普及和应用,逐渐成为了人们重要的学习途径。

因此,可以通过联合有关职能部门建立起独立的网络平台,利用人们日常的碎片化时间有效地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信息传播出去,从而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大众生活当中。第三,加强理论队伍建设。借助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历史机遇,应该着重培养一批既懂理论又懂传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型人才。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建设。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项系统化的历史性理论工程。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须拓宽研究视野,积极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对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性研究,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传播路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传播的路径研究
都市报传播城市文化的创新路径
新媒体时代科普类微博的传播路径探析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网民介入公共政策传播的路径及其风险规避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