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故事的发现与挖掘

2020-07-04 02:50杨慧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现挖掘

杨慧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作为媒体人,讲好中国故事是责任更是担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那首先就要发现和挖掘故事。我们常常苦于找不到故事素材,不知道这些好故事到底在哪里,下面我就跟大家谈谈新闻故事素材的发现与挖掘。

关键词:新闻故事;发现;挖掘

我们的故事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那些看起来平凡却又有深刻意义的故事常常就在我们零碎的生活中。而我除了观察生活,收集素材,还喜欢留意一些“好人”“好事”。比如妇联、残联、共青团、工会、教师等行业中都有最美家庭、最美残疾人、优秀青年、最美乡村教师、劳动模范等评选活动,我们的“好人”故事也许就在这些人当中。

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去做个有心人,时时处处去发现典型,宣传典型,让我们的典型走到队列的前面来。

那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能够发现典型呢?有一次,一位包村干部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条线索:一位社区干部,在外面,努力工作,在家里,善待自己脑梗瘫痪的妻子。在社会上有义举,在家庭中有担当,这样的人物形象是丰满的,可以树立起来的。通过采访,讲述这位村官的故事,这位村官后来获得市县“好人”“最美家庭”等称号。

但不是所有的干部都是可以树立起来的,这需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去识珠。这就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时时去关注,去发现,去寻找我们身边的熟悉的“好人”。只要仔细琢磨一下,他们就是我们需要的“好人”素材。因此,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投入生活,投入地工作,一定就会在生活中发现真善美。

写什么,怎么写,可以说是每天都在困惑着我们这些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因为我们要周而复始地去做这样的事。有时候写着写着就会有种被单一、重复的感觉。这样我们就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我们为什么要来写这个人,这个人是哪一方面打动了我。这就是细节问题。所有的故事都离不了细节——这也是我们在平常的工作中,经常说的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

2014年的冬天,我去一位贫困户家采访,这个贫困户家里特别穷,因为夫妻两都生病,因病致贫,但是当我看到一张破旧的书桌上码放着整整齐齐的课本,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就像在荒漠里看到一株破土而出的幼芽。我的心被感动了——这是我进入这个家庭以后现场场景的描写。这些场景都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这个家庭当中人的状态。

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中年妇女,穿着单衣单裤,坐在轮椅上,目光呆滞,面无表情。后来,我来到他们女儿上学的地方,见到了这个女孩。更让我有了要帮助这个女孩的愿望。那她到底是个怎样的女孩呢?

虽然她在寒风中穿着单薄的衣衫,但她的脸上却始终流露着纯粹的快乐的笑容。她知道,家里没有钱,所以为了给家里省钱,作业多或者下雨下雪的时候,她中午就留在学校。她有时候舍不得吃二块一份的盒饭,就去买方便面,她要把钱省下来买笔芯。她说,她每天都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工作,多挣钱,治好爸妈的病。她的成绩名列全班的前茅。为了自己心中的梦想,她努力着。她说过最打动人的一句话就是:“因为有爸爸媽妈的爱,我不觉得我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

这个故事通过很多细节描写打动了很多读者。因此,人物怎么写,写故事,写情节,写细节。写他生活中的能打动你的点点滴滴的小故事。

曾经有一位通讯员写了位村书记,在下雪的时候,因为连续扫雪,过于疲劳,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昏迷不醒。

当时通讯员写了这位村书记的事迹,材料拿过来让我看。我一看,通篇都是作者在说,这个村书记怎么怎么做的,然后评价一番。

一篇文章,主要人物没说一句话,全是作者在描述,这个人物能鲜活吗?

这个通讯员悟性很高,很快把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都加进去了。于是这个人物的言行出来了,形象也就生动起来了。

为了能全方位展示人物形象,每个故事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侧面来把这个故事讲圆满。让人物形象、生动、立体,写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们既不要盲目地去夸大、拔高,也不要违背事实去编造故事,因为我们写的是身边的普通人,讲的是身边的故事,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实事求是地把这个人物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现实中,我们身在基层,可写的素材很多。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好声音,要以事感人,以情动人,以精神激励人,这就需要我们在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上多下硬功夫,掌握新知识、开阔新视野,让我们的中国故事更劲道、更动人。

猜你喜欢
发现挖掘
将“再也没有”带向更有深度的思考中
挖掘档案文化资源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关注数学思考 提升数学本质
大数据技术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