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04 17:28朱叶政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

朱叶政

【摘 要】“导学案”模式主要是通过改变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有效提升,并促使学生从“要我学”逐渐转变为“我要学”。“导学案”模式运用于高中物理具体教学中,不仅可以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教学地位,而且还能使教学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教学;应用

“导学案”模式作为新课改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其是对传统化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进,其提倡在教学中多方交互,通过合作与自主探究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运用“导学案”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得到有效强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物理知识学习中的乐趣,促进学生与教师间的有效互动。这样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都能有效提高。

1  “导学案”应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优势

高中物理实际教学中应用“导学案”模式,通常具有以下优势。①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导学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不仅能深化学生对物理问题的理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升。即通过有趣、科学的导学案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的感受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高。②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部分高中生而言,由于其掌握的物理知识较为薄弱,而物理知识的逻辑性、科学性较强,这就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可将自己设计的导学案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课前学习时,如果遇到困难,则可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在上课时向老师提问[1]。这种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③突出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与运用物理知识。导学案的设计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主要是引导学生从浅到深地对知识进行理解,以使学生能精确地理解关键知识,掌握重难点以及核心内容。④有助于学生创建知识框架。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其知识结构通常有着较强的逻辑性,导学案的运用可以使学生構建更加完整、系统的知识框架,使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物理知识,以应对物理试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物理问题[2]。

2  “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1  课前预习

在高中物理的课前预习阶段,应用“导学案”模式主要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以明确学习的目标与任务。学生在实际预习中,可以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进行标记,并提出自身的看法与猜想。这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形成了相应的主观意识。他们通过教师的讲解,能重构知识结构,进而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熟练地掌握。教师在引导课前预习时,需合理控制预习时间,并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尽可能少用课堂时间。如在对力与力的关系进行教学时,大部分学生可通过课前预习了解到力的基本类型及力的图示,但是,对力的分解与合成却存有一定困惑,这时学生就可以对自己困惑的地方进行标注。当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讲解到该部分内容时,受求知欲的影响,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学习,这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2.2  课堂教学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课堂时间通常十分有限,而教学内容不仅繁多、理解难度相对较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是按照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开展讲解,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物理思维,而且还会影响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将“导学案”运用于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完成理论知识的讲解后,可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将导学案作为载体,设置相应的学习问题,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实施探究讨论,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获得问题答案,以此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乐趣。同时,物理教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相关问题的探究活动中,并在学生学习产生疑惑时,给予相应的引导与提示,防止学生产生急躁心理。如在对曲线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在完成曲线运动的规律的讲解之后,可以提出“生活当中常见的抛体运动有什么?”“各种抛体运动有什么区别?”等类似问题。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从自己的记忆中搜索,并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相结合,总结出抛体运动的具体类型,并实施逐一分析。最后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从而明确各种抛体运动的不同点。

2.3  课后复习

对于高中物理而言,其知识通常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通过课堂的学习,学生通常只能形成较为浅显的记忆,如果不能及时地复习巩固,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他们就难以掌握相应的物理知识。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不仅能对课堂的知识点进行总结,而且还能理清教材中各个章节的知识结构,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相关学习内容。教师设置多层次、开放性的课后习题,也能让学生在实际练习中,牢固记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同时,通过导学案进行课后复习,还能从简到难逐渐完成全部知识体系的总结与归纳,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负担与压力得到有效降低。如在对机械能的守恒定律开展教学时,可通过导学案对能量守恒、功率、功、弹性势能、重力势能等相关的概念性知识点进行总结,并形成完整的复习计划,使学生的复习思路更加清晰,使他们能依据自身的学习状况,熟练地掌握自己薄弱的部分,形成系统、完善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将导学案运用于高中物理的教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学效果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导学案运用于物理的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巩固,不仅能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还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柴锋贤.探讨“导学案”模式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

[2]吴菊新.基于导学案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探究[J].成才之路,2018(25).

猜你喜欢
导学案模式高中物理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高中物理实验
撑一支竹篙 向更深处漫溯
浅谈如何提高导学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