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7-04 02:24刘姿怡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初中科学问题意识

刘姿怡

【摘 要】本文简要阐述了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就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教学;问题意识

初中科学课程旨在通过基础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对科学的基本认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科学基于研究,而研究源于问题。初中科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探究性,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学好这门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问题意识并不是很强,很多学生在学习科学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显得较为被动,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自己不善于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科学课程教学的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本文基于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对其培养途径、策略进行了探讨。

1   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现状

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习惯于让教师给出答案或是结论,认为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很少有学生会质疑教师给出的结论,也很少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根据相关文献,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有40%的学生表示自己在课堂上不会提出问题,有20%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应该提出什么问题,另有10%的学生表示自己可以提出问题,但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被教师或是同学看轻。一些初中学生由于基础较差或是缺乏思维拓展能力,在碰到问题时不知该如何总结,也提不出有深度或是有新意的问题。初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是一个普遍现象,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只是依照教师的教学思路或是课程安排来学习、实验,教师讲什么就记什么,教什么就做什么,全盘接受教师讲授的知识,缺乏深入思考的习惯、能力。而一些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中以自己为中心,忽视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问题意识较差。

2   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首先,师生之间缺乏平等交流、沟通的氛围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一直提倡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不自觉地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未得到有效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严肃,学生不敢提出问题,无法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识,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听讲,这些情况在初中科学教学实践中十分常见[2]。

其次,应试教育环境下,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受到制约。迫于升学压力,学习成绩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标,甚至是唯一目标。一些家长盲目跟风,从小学开始为学生安排各类课外辅导,学生疲于应付,被动地进行题海训练,学习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只知被动接受答案而不追根究底,慢慢失去了宝贵的探究能力和好奇心,问题意识也就难以形成。

再次,缺乏激励与合理评价也是学生问题意识不强的重要原因。初中学生由于思维尚不成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可能比较浅显,缺乏深度与创见,这一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但提问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提问积极性的保护,对学生提出问题这一行为缺乏激励与合理评价,使得一些学生不敢提出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总的来说,初中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强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既有学生个人因素,也有整体教学环境的影响。只有明晰问题形成的原因,才能使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

3   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相关策略

3.1  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要想改变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不敢问、不想问、不愿问的现状,关键一点就是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3]。良好的教学氛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二是轻松的教学环境,三是良好的课堂互动。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试想,如果对教师心存敬畏,学生如何能够放心大胆地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教师一直以权威自居,又如何能让学生敢于提问、平等交流?因此,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理念,赋予学生平等的地位,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轻松的教学环境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也是十分关键的。在课堂教学中,轻松的教学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更活跃,进而促使学生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问题源于思考,而互动交流则是引发思考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引发思维的碰撞。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解决问题,进而让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无疑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加强引导,鼓励求异思维

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引导。初中科学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索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体现这种探索性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教学,那么学生势必难以产生探究的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使学生在思考中不断发掘更多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意识。提问教学法是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其核心就是通过设置问题来不断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发掘出更多的问题,从而形成问题意识。此外,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提出问题,如在进行“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实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往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吹气,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然后让学生自己来总结问题。学生的思维被实验调动起来后,问题也会层出不穷,这种方法相較于事先设置问题的方式,更有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求异思维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求知识,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以培养创造性思维。

3.3  多元评价,激励问题意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本身具有教育性,是人与人互动与交流的过程。利用评价对成就进行鼓励,对于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主动把握新课程标准,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使学生在积极的表扬和肯定的回答中强化问题意识。教师在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基于学生成长的客观情况,不要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用鼓励语言进行评价。如“你的问题是通过你平时的仔细观察后提出的,细心和耐心使你得到了更多的收获。”“你用了异中求同的方法提出问题,很科学。”“你用了同中求异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不轻信书本,不迷信权威,你很有勇气。”也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的方式,如鼓掌、伸出大拇指、做一个OK的手势、荣誉命名等。

【参考文献】

[1]毛建锋.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13).

[2]廖宇红.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浅谈科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30).

[3]李立云.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1(5).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初中科学问题意识
微课不微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