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遗梦在常州

2020-07-06 03:19王继宗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横山红楼梦

王继宗

摘    要:从曹家家庙的方丈后来在常州天宁寺任住持,曹家祖坟在常州横山,常州天宁寺方丈及横山大林寺方丈在曹雪芹祖父曹寅时便与曹家有着深厚联系等多方考證,得出《红楼梦》最后一回贾宝玉在常州毗陵驿告别父亲贾政是曹雪芹的原意,横山就是宝玉出处青埂峰的原型的结论。从而,确立常州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地位——红楼梦故事的圆结地。同时,也为《红楼梦》总120回均为曹雪芹所著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证明。

关键词:《红楼梦》;毗陵驿;常州天宁寺;横山;大林寺;白龙观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94(2020)01-0029-05

《红楼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书籍之一。常州人对于《红楼梦》应当怀有一种特殊情怀,因为曹雪芹把整部书的结局写在了常州。尽管胡适认定后40回是高鹗续写,但常州人应当对其作公允的考证,恢复其应有的历史真相。常州市民俗学会为此成立“《红楼梦》与常州”课题组,由笔者负责研究,历经多年耕耘,通过190余万字的研究成果,佐证了曹雪芹家族和常州一地的家世渊源,也为常州赢得“红楼圆结地”这一与北京“红楼原创地”、南京“红楼原型地”鼎足而三的红学中应有的地位。同时,也为《红楼梦》总120回均为曹雪芹所著提供了另一个视角的证明。

一、常州是曹雪芹亲定的红楼梦圆结地

《红楼梦》圆满结束在常州运河岸上的“毗陵驿”,因为《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宝玉在“毗陵驿”的运河船头拜别父亲贾政,消失在常州郊外白茫茫雪原的一座土坡后面,丝毫没有违背第五回《红楼梦·收尾》曲所唱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1]107,著名小说家白先勇盛赞这一大结局意境空灵,是全书的最美篇章。

可惜世人深受1921年胡适《红楼梦考证》[2]一书结论的影响,认定后40回是高鹗狗尾续貂。实则不然,民国濮一乘编的《武进天宁寺志》卷七,有乾隆朝常州天宁寺方丈“大晓实彻”的传记《大晓彻禅师行略》,称“织造部堂曹大护法”任命他为香林寺住持[3]179。吴新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香林寺庙产碑〉和曹寅的〈尊胜院碑记〉》[4],考明香林寺就是曹雪芹家在南京的家庙。《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声称自己“因色悟空”成了情僧,改书名《石头记》为《情僧录》[1]7,可见全书有深厚的佛学底蕴,其家庙方丈大晓实彻,无疑就是曹雪芹幼年时的佛学导师。

《武进天宁寺志》卷七《天涛法师行略》又载:“大晓师翁,……庚午(乾隆十五年,1750)夏,师翁以常州绅衿请,住‘天宁。”[3]183而《大晓彻禅师行略》写明大晓禅师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偈毕以终。”[3]179《红楼梦》甲戌本开头称: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1]7,红学界基本认定这是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岁定本时写的话,则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是从乾隆九年(1744)到十九年(1754),大晓禅师到常州天宁寺任住持的年岁,正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那10年中的后5年(1750—1754)。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写贾政到南京葬毕贾母,派贾蓉送黛玉棺材到苏州,自己则收到家信后匆忙赶回北京,途经常州毗陵驿。[1]1740可是从南京回北京显然毋须到常州,作者不顾常理,起特笔写到常州,只能证明常州在其心目中实在太重要,常州与“宝玉出家”这一结局密切相关。常州得以成为《红楼梦》这部书的圆满结束地,成为宝玉人生的功德圆满地,关键原因便在于曹雪芹的佛学导师此时就在常州天宁寺任方丈,而其曹姓至亲家人又因抄家之灾看破红尘,追随禅师出家修行于常州。曹雪芹与常州有这么深的佛学渊源而高鹗没有,任何续书人都不可能够续出从南京到北京要经过常州的荒诞情节。

二、常州横山是《红楼梦》宝玉出处与归宿地

《红楼梦》第一回言明宝玉出处地是青埂峰:“原来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练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1]1

《红楼梦》最后一回言明宝玉归宿地是常州“毗陵驿”外的一个小坡:“只听见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哪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贾政一面听着,一面赶去,转过一小坡,倏然不见。”[1]1741可见贾宝玉消失在常州城外一个小坡之后,归隐于青埂峰、大荒山。

(一)草蛇灰线,镜像呼应

前80回的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让宝玉梦游太虚幻境[1]95,而后40回的倒数第五回即第一百一十六回“得通灵幻境悟仙缘,送慈柩故乡全孝道”,让宝玉在晕厥中再度魂游警幻仙境,看到第五回牌坊上的“太虚幻境”四字翻牌变成了“真如福地”,看到第五回宫殿上的“孽海情天”四字变成了“福善祸淫”,“薄命司”殿的殿名也化作了“引觉情痴”殿,[1]1685第一百一十六回与第五回关于“太虚幻境”的描写完全呈镜像对照的格局。

(二)伏脉千里,山鸣谷应

全书第一回是“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1]1,而第一百二十回是“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1]1739,两者全都以甄士隐、贾雨村两人的一同出场来构思全书的起结,这也如同镜像般两相照应。而且第一回写甄士隐看到一僧一道手中那块青埂峰下顽石幻化成的通灵宝玉后,一僧一道便携此通灵之玉进入“太虚幻境”的牌坊;而第一百二十回写甄士隐度化英莲后,从“太虚幻境”牌坊走出,迎面碰上一僧一道携此通灵之玉前来销号,然后打算将其打回原形、送回原位。第一回最开头“空空道人”读到复归原形、复还原位的顽石身上的故事,而第一百二十回又写空空道人再度读到这复归原形而回归原位的顽石身上的故事。总之,第一回与最后一回也完全呈镜像对照的格局。

正因为《红楼梦》全书首末两回、开头第五回与倒数第五回均呈镜像般的前后照应,因此全书第一回与最后一回关于贾宝玉出处和归宿之文便可以“互文见意”。这就意味着宝玉就出自末回所说的常州,末回所说的宝玉消失的常州那座小坡,便是首回所言的宝玉出处大荒山、青埂峰。

或许人们会拘泥于横山这座常州城外的土坡太小,从而怀疑此山是否有资格作为《红楼梦》所说的故事出处“女娲炼石补天”所在?其实这座横山也不小,绵亘数十里至江阴,只不过第一百二十回是从常州城东遥望这12 km外的百米高的横山,所以只能形成小土坡般的观感。而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横山有登仙馆“大林寺”,有登仙台“白龙观”;前者有羽化升仙的王八百,后者有能降雨的白龙神;前者先为道观而后为僧寺,后者则历来就是道观,两者正合宝玉最后追随一僧一道消失于常州城东山坡后的描写。

三、宝玉辞别贾政于毗陵驿,皈依于常州横山

常州城从“毗陵驿”开始一路繁华,唯有天宁寺旁的东城濠处开始进入东郊,方才有茫茫旷野可以看到,这便是今天的红梅公园,《红楼梦》主线情节既宝玉人生的最后落幕地便在于此。由此处东望,便可遥望到常州城郊仅有的一座山“横山”。此山高仅百米,与常州城又相隔12 km,书中便据此观感而把它写成为“小坡”。此山西麓有大林寺,东麓有白龙观,正合宝玉追随一僧一道出家之旨。

横山原名“芳茂山”,因安葬东晋右将军曹横而得名“横山”。曹横是曹操子孙,西晋代替曹魏后,把曹操子孙遣散各地,曹横一支便来常州横山定居。曹雪芹好友敦诚有《寄怀曹雪芹(霑)》诗:“少陵昔赠曹将军,曾曰魏武之子孙。君又无乃将军后”[5],点明曹雪芹一家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则曹横即便不是其嫡亲祖先,也是其同宗祖先,曹横坟遂可视为曹家祖坟。

横山白龙观前又有内外两个“龙潭”,相传是曹横斩蛇的圣迹。《红楼梦》第二十九回贾府在清虚观打醮时演戏:“头一本《白蛇记》,……是汉高祖斩蛇方起首的故事。第二本是《满床笏》。……第三本是《南柯梦》。”[1]509这便是作者用戏名概括贾府也即曹家的发家史:由祖上创业(“斩蛇起首”),到后辈富贵(“满床笏”),最后抄家而“南柯一梦”。“斩蛇起首”固然是说汉高祖起义建立汉家天下的故事,回到原型中来,曹家祖先曹横年轻时也斩过蛇,作者未尝不是借《白蛇记》影写自家祖先的神奇由来。

大林寺古名冲虚观,《咸淳毗陵志》卷二十六载:“曹将军横墓,在横山冲虚观后”[6]3188,则大林寺便是守曹家祖坟的坟庵,难怪最后一回曹家那位出家人,要消失在常州城东的小坡“横山”之后。《红楼梦》第五回判词“玉带林中挂”[1]97也一语双关,既关林黛玉之名(玉带林);又关宝玉结局,即:宝玉出家后,挂单于带“林”字的禅林中,其即常州城东的“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和横山的大林寺。其所影写的原型,便是曹雪芹那位至亲族人出家于常州天宁寺大晓禅师法座之下,学成后挂单修行于横山自家祖坟前的大林庵。

早在曹雪芹祖父曹寅时,曹家便与常州天宁寺、横山大林寺结下深厚交情。即《武进天宁寺志》卷一“建筑”载:湘雨纪荫禅师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出任常州天宁寺住持。[3]1712年后,曹寅保举他担任扬州高旻寺住持,见《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江宁织造曹寅奏以僧纪荫住持高旻寺折》。[7]纪荫有《宗统编年》一书,书首题名中有弟子秉岳之名[8],而秉岳便是大林寺方丈,见《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卷十四第四十六页“大林庵”:“即‘冲虚观旧址。……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圣駕南巡,寺僧秉岳,于扬州高旻寺接驾,钦赐唐诗一首,挂对一联。”[9]此时正是曹寅与纪荫在扬州接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的大驾,大林庵又是曹家祖坟所在,由此更可看出曹雪芹祖上与横山关系的密切,则曹雪芹有至亲族人在常州天宁寺出家后,挂单修行于曹家祖坟前的横山大林庵也就不足为怪。

横山最出名的文人是明初谢应芳,他有关横山的诗文,也对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大有启发。如其《龟巢稿》卷十《大林庵佛像装金法事疏》首句“补陀岩圆通法会,妆假成真”[10]242,“真、假”并举,佛理无限,直启《红楼梦》“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佛门玄旨。卷十七《和游大林庵韵》首句“石头数里横山路,丹井多年羽士家”[10]456,点明横山多石头,又与《红楼梦》以青埂峰下的石头为主角堪称吻合。

横山分西“青明峰”、东“芳茂山”两峰。上文已从《红楼梦》首尾镜像照应的互文见意中,证明横山是“大荒山青埂峰”的原型,今再从横山这两个峰名与“大荒山青埂峰”音义俱通,再度证明这一结论。

(一)青明峰应当就是青埂峰的原型

《武进县地名录》载青明山“以青翠明亮之意得名。”[11]其山往北延伸十数里到达舜过山,再往东延伸数十里到达江阴城,虽然高仅百米,不很壮观,但形似一道青色土埂、绿色长城,故可视为“青翠明目的如埂之峰”,正合“青埂峰”之意。而且《咸淳毗陵志》卷十五“横山”条又载宋人胡宿以“此地横青嶂”的诗句描绘此山[6]3079,可见横山自古又名“青嶂”峰,与“青埂”之音更为接近。因此,“青明峰、青嶂峰”与“青埂峰”音义俱通,当是“青埂峰”的原型。

(二)芳茂山便是大荒山的原型

相比于青明峰,芳茂山更是名闻天下。因为明初名士谢应芳在此授徒,乾隆朝奇才孙星衍以此为号。其山顾名思义,便是满山芳草萋萋,一派荒莽景象,正与“大荒山”荒芜而杂草丛生的含义相通。而“芳茂”之音又与“荒莽”相近。由此可见“芳茂山”当即“荒莽山”,难怪会成为曹雪芹笔下“大荒山”的原型。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自小生长江南的南京人曹雪芹,在北京所追忆的自己这位当年“石头城”第一公子的繁华往事。作为江南人写江南事,其“大荒山、青埂峰”取材于石头城南京东南方向不远处的曹家祖坟所在地常州横山,又何足为怪?

四、結语

“宝玉别贾政于常州毗陵驿”的结局并非高鹗续写,应是曹雪芹原稿,是曹雪芹“亲定”的《红楼梦》句号所在地。可谓是:北京乃《红楼梦》的原创地(全书创作地),南京乃《红楼梦》的原型地(全书主要故事情节的发生地),常州乃《红楼梦》的圆结地(即贾宝玉人生功德圆满,《红楼梦》全书空灵结局之地)。在红学的领域内,常州当和北京、南京拥有同等的地位,这是常州历史文化“自古一流”的又一重要体现。

曹雪芹文笔巧妙,书中丝毫看不出贾府在北京还是南京,“原创地乃北京,原型地乃南京”这是红学研究得出的结论,并非曹雪芹直笔写明。曹雪芹唯一写明的主人公贾宝玉亲自涉足的地点,其实只有常州“毗陵驿”一个①。常州是全书主角贾宝玉人生的功德圆满地,是故事主线情节的圆结地。常州独占曹雪芹亲点之赐,可谓雀屏中选。

注释:

① 书中第一回写到苏州,是与甄士隐有关;第二回写到扬州,是与林黛玉有关,都不是故事的主线情节。与故事主人公贾宝玉有关的故事主线情节,其所写明的地点,其实只有常州运河岸边的“毗陵驿”这一处。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脂砚斋评批红楼梦[M].济南:齐鲁书社,1994.

[2] 胡适.红楼梦考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5.

[3] 濮一乘.武进天宁寺志[M]//杜洁祥.中国佛寺史志汇刊:第1辑第35册.台北:明文书局,1980.

[4] 吴新雷,黄进德.曹雪芹江南家世考[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56.

[5] 爱新觉罗·敦敏,爱新觉罗·敦诚.懋斋诗钞, 四松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46.

[6] 史能之.咸淳毗陵志[M]//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北京:中华书局,1990.

[7] 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75:29.

[8] 释纪荫.宗统编年[M].常州天宁寺木活字印本.清光绪十三年(1887).

[9] 沈琬.道光武进阳湖县合志[M].国家图书馆藏本.道光二十三年(1843)原刻本.

[10] 谢应芳.龟巢稿[M]//永瑢,纪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1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1] 武进县地名委员会.江苏省武进县地名录[M].武进县地名委员会(内部出版物),1984:461.

责任编辑    赵文清

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 Changzhou:Research on the Ending Place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WANG  Jizong

(Local Cultural Research Center in Changzhou Library,Changzhou 213003,China)

Abstract: The abbot of Temple of family Cao was the abbot of Tianning Temple in Changzhou and the tomb of family Cao was in Hengshan,Changzhou. The abbot of Tianning Temple in Changzhou and the abbot of Dalin Temple in Hengshan had a profound connection with family Cao since the time of Cao Xueqin s grandfather Cao Yin,and so on.Reach a conciusion: Jia Baoyus farewell to his father Jia Zheng in Pilingyi,Changzhou in the Final chapter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s Cao Xueqins original intention .And Served as a prototype of the birthplace of Baoyu,the Qinggeng Peak locates at Hengshan.All of above ensured the status of Changzhou in the book- a place of the story ending. At the same time,it also provided another proof for Cao Xueqin was the writer of the total 120 chapters.

Key words:A Dream of Red Mansions;Pilingyi;the Tianning Temple in Changzhou;Hengshan;the Dalin Temple;the Bailong Temple

猜你喜欢
横山红楼梦
新时代横山说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横山谷子产业发展探析
海边,一个小村的倒影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浅谈横山农村公路养护对策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