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源自于小学语文学习中摇曳生姿的拓展理解

2020-07-06 16:42丁秀萍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巴迪单亲家庭孤儿

丁秀萍

不应固守于“一时一地”,不止步于因循守旧。相反,不断地“擺脱”现有答案,不断地“跳出”固定思维框架,才使得阅读仿佛一串钥匙,层层开启文本的大门。而一旦开启,必将促使孩子们深入到语言的深处、思想的深处和情感的深处,发现不一样的鲜活的风景,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更多亮光和幽光。而发现之后,孩子们必将和以往不一样。

曾有专家言:“不断地拓展,是文学的要义之一。”把这句话搬到小学语文教学就是:“不断地拓展,是阅读的要义之一。”说得很诗意,实实在在道出了我们共有的一个阅读情结:好的阅读并不是旧有的,不是在预设的轨道上“亦步亦趋”,而是时时溢出我们原来的边界。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固定的、狭隘的、单一的理解都是应该予以摈弃的。引领孩子们反其道而行之,或有不一样的精彩或收获。

听过一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公开课,执教者引领学生反复品味爸爸和妈妈的两种态度所代表的“两股风”。有的说;“只有妈妈的溺爱和慈爱是不够的,还需爸爸的‘糟糕透了。”有的说:“对,光有慈祥的母爱是不够的,还需严厉的父爱。”有的说:“是呀,只有溺爱有可能让人骄傲自满,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只有严爱可能让人自卑,以致于失去奋斗的勇气和信心。”有的说:“是呀,如果只有妈妈的一味的赞扬,巴迪一定会翘起高傲自大的尾巴,最终一败涂地。如果只有爸爸的严厉的批评,那么,巴迪一定会跌到人生的低谷而一蹶不振”……

老师最后总结到:“对,每一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两种爱:宽容之爱和严厉之爱,缺一不可。”听到老师的定论,潮水般地,我退回到自己的经验世界里,静静反刍。我想到了更多:老师的这种“盖棺论定”对吗?这种标准答案使孩子们重新发现自己,开阔自己,提升自己了吗?这种“缺一不可”真的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应验吗?

事实上,听课的我,当时心中已经急了:真的缺一不可吗?这世上单身家庭中成功的孩子不是照样存在吗?这世上只通过赞美之爱成功的孩子不是也有吗?同样的,只通过严厉之爱成功的孩子也是存在的吗?甚至还有一些孤儿什么爱也没有得到,不是照样也成功了吗?进一步地,我想到,假如此时此刻,就有一个单亲家庭孩子或者孤儿坐在教室里,听到老师的定论,会不会有一点绝望?因为他就只有一种爱呀,慈爱也罢,严爱也罢,他没得选择!难道就该不能成功吗?就该经受或者面对失败的、不健全的、灰色的命运吗?

“语文教学应注重孩子们的创意理解。”我想,“创意”大概是指不能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吧。不断地“摆脱”现有答案,不断地“跳出”固定思维框架,才使得阅读仿佛一串钥匙,层层开启文本的大门。就《“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而言,当孩子们一再地重复同一个答案时,教师应“摆脱”或“跳出”:“缺少一种爱,真的就不行吗?生活中有没有反面的成功的例子吗?”

是呀,教师一定更要关注课堂是否在意外的生成中有额外的增值?应该引领孩子们反复体会人的生长过程中的诸多生命辗转、迂回和螺旋式发展。如只有母爱,或许也能成功;只有父爱或许也能成功;或许,什么样爱都没有得到也能成功……当语文教学中所有的谈论都朝“一边倒”的时候,教师应该反省,应该警惕,应该敏感,应该暂时地停下来,哪怕课堂为此有一丝的不顺畅和磕磕绊绊。

好的阅读应该不拘囿于现成答案,不固守于“一时一地”,不止步于因循守旧,如此才能发现更辽阔的语文的世界;如此,师生才能发现另一片鲜活的乾坤。这片乾坤中,孩子们或受到言语生命的滋养,或受到情感活水的眷顾,或受到思想大厦的启迪。比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教学中,应该对同一种理解或标准答案勇敢地按下“暂停键”,而设计以下反面的思考题,引发不一样的拓展理解:

如果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老天爷决定了你只能得到单一的爱,而且就是那种特别严格、“拳脚相加”的爱,你会怎么面对?逃避?沉沦?或者变压力为动力?

相反,作为单亲家庭中的一员,你偏偏得到的是能够满足你所有愿望的溺爱,要什么有什么,哪怕做了坏事也得不到惩罚,而是原谅,一味的原谅,此时,你会怎么面对,是坦然享受这不正常的溺爱,还是自立自强?

曾经有一个孤儿,父母亲的爱都得不到,却偏偏成功了,而且是辉煌的成功,这其中有必然因素,更有偶然因素,对此,你是怎么想的?能否得到另一番启示、感悟和理解?

这样的拓展,这样的思考,这样的反向理解,可以促使孩子内心的扩大,找到可以溢出自己原有审美边界和规则的地方。的确,“求同”的同时“求异”,“求粗”的同时“求细”,“求浅”的同时“求深”,必将促使孩子们深入到语言的深处、思想的深处和情感的深处,发现不一样的风景,发现隐藏在文本中的更多亮光和幽光。而发现之后,孩子们必将和以往不一样。

参考文献:

[1]李伟明.寻找与学生沟通的角度[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28) :1.

猜你喜欢
巴迪单亲家庭孤儿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职业学校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研究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一起加油
一起加油
孤儿
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单亲家庭幼儿在幼儿园学习过程中的个性表现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
关于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