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书法传播新模式

2020-07-07 09:32高雪萌
广告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书法互联网

摘要:在互联网+经济发展新形态的影响下,传统行业与互联网不断融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理应打破旧的观念,认清自己的处境和新使命。本文以互联网+为背景,从大数据分析,虚拟数码,云计算,物联网产业等核心科技,归纳出书法艺术与互联网对接的新模式。依靠新媒体传播方式,书法艺术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分析互联网与书法的结合所带来的优缺点,探究书法艺术在数字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以及在互联网背景下的书法艺术,应如何健康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书法;文化传播

第一章 互联网+背景下书法发展现状

互联网+是指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交流新形态,是在互联网技术与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和信息传导技术,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它引领了一种新的社会交往方式,即借助信息科学技术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全面渗透于社会各域中,推动了社会的创新发展,为社会生产力注入活力。

书法艺术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大数据分析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出新的生存模式。互联网+有效的推动了书法艺术从单纯的实用方面向审美和艺术消费领域拓展,加速大众对书法艺术的接受,增强书法形式的创新能力,有利于构建互联网+书法传播新模式。出现了各类书法APP、集字软件、线上展览等书法自媒体产品,极大地方便了书法家的日常学习与创作活动,激发书法创新活力。

大数据是在极短时间限制内,用常规互动工具对数据进行捕捉,管理和分析,并生成一个数据集合。书家在进行创作时,能够迅速收集到符合主题的书法字帖,有效压缩创作初期准备时间,避免出现错字这类低级错误,降低了书法创作的门槛,使书法艺术更好的吸收新的接受者。大数据的产生也使欣赏书法作品冲破了地域限制,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被制作成高清图片或视频,使人们能够在移动网络客户端就能看到散落在世界各地的书法名作。过往仅在博物馆展出的传播法方式,常常受到时间,空间等束缚,导致大众很难接触到书法作品,从而使书法传播受到阻碍。而互联网+书法以旧传播方式千倍的速度及效果,为大众提供了低成本,更加便利的艺术接受方式。

云计算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数据的输入—计算—反馈,使传播更加高效便捷。书家在云计算所提供的网络资源空间中,随时随地提取“云”上的资源,通过对资源的采集和整合,形成全新的“书法云”,书法家、书法理论学者、教育机构、学生和普通受众者都能够在“书法云”中获取到相对应的数据和资料,为书法云在网络背景下更好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在互联网平台上的书法作品交易。利用网络特有的信息传递机制,书法作品在线上交易领域大放异彩,买家可以轻松搜寻到大量书法作品,通过图片,视频交流来了解作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模式,拓宽了书法作品的销售渠道,使书法艺术得到更多的展示机会。“荣宝斋在线”、“书法江湖”和“微拍堂”是现有规模较大,管理相对规范的电商平台。依靠它们所提供的拍卖与交易服务,实现书法作品流通自由,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二章 互联网+对书法发展产生的影响

近年来,教育部、文化部相继提出“书法艺术进课堂”政策,积极引导书法美育发展。然而,师资力量的缺失,教学方式的局限性等因素使得书法艺术进课堂政策难以落到实处。部分学校甚至聘请未受过专业训练的语文老师或美术老师进行授课,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而互联网+书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或制作视频课程并发布在网上,让学生更容易的获得书法专业知识。技艺高超的书法家通过线上授课方式,使教育资源流动起来,也拉近了书法与大众之间的关系,让更多人接触到书法艺术,达到了较好的艺术普及效果,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

在扩大书法教师队伍和提升教学质量方面,互联网+也成为了很好的助推器。通过书法微课堂,大数据资源库,以及“墨池微信公众号”,“以观书法APP”等新媒体产品,打破培训的多种限制:课程视频可以无限回放,且分区管理的方式让受训人员可以精准找到重点学习方向,节约双方时间成本。在各类集字软件上,大众可以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收集到风格类似的古字,拼接成作品初稿,为书法创作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随着访客量的增多,部分功能开始收取一定费用,为软件开发者带来盈利,一举多得。

清末民初,中国文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和进步,随着工业文明发展与外来文化的传播,钢笔取代毛笔,书法的实用属性受到不小打击,时至今日,书法已完全走入视觉艺术行列。展览,自然成为书法面向大众最常见的方式之一。自1981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以来,不同规模,不同风格的展览不计其数。展览所具有的权威性,奖励机制成为人们进行书法创作的主要动力源。入选及获奖作品会制作成册,以电子书的方式发布到网络上,接受大众的评审,让优秀的作品存储在云数据中,供人查阅。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由于大众专业知识缺乏,网络上的许多评价并没有太多建设性意义,一些在专业人士看来扁平,立意不深的作品,却更加平易近人,深受大众喜爱。这就很容易导致道行不深的書者将这些评价奉为圭臬,开始过于迎合大众审美。在网络空间下,作品数据和热度一清二楚,就会有一部分善于讨巧的书者从中找到规律,容易诱发盲从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是互联网+书法展览所带来的弊端,不利于书法艺术的进步。

第三章 互联网+背景下书法发展趋势

从家族传授到互联网+云书法,书法艺术的传播方式在瞬息万变的时代环境中孕育了新的对接方式,书法艺术从少数文人之间的意趣变为普罗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之一,这是传统艺术的一次革命,可称为是书法史上里程碑式的变革。互联网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连接了人与物,物与物,拓展了多种新的传播途径,让书法艺术在互联网时代再次大放异彩。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让书法与互联网二者之间产生了良好的化学反应,书法艺术因此得以在更广的舞台上发光发亮。

传统书法艺术在互联网的带动下不断大众化,创作者与审美对象之间的互动增多,且互联网可以将文字,图像,音频进行结合,再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带动了许多书法新興行业,这些都是传统传播方式望尘莫及的。与此同时,互联网极高传播速度,自由性,匿名性,也给云书法带来许多弊端。一幅作品被发布到网络上之后,其全部相关信息都将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中,成为人们议论的对象,创作者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在未来的创作过程中就会变得畏手畏脚。艺术是人的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且社会生活是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艺术作品不仅是生活的体现,而且是经过艺术构思,将表象与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度交汇的产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太过受舆论控制,必然会失去创作自由,最终让书法创作只顾其流而忽略其本,意蕴渐薄。因此,完善网络评审机制是互联网+书法亟待解决的首要难题。网络评审过程中要始终秉承公开、公正、公平原则,采用实名制监管制度,让评审形成一个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在自律方面,大众评审应学会包容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书法作品,求同存异。他律方面,对于明显的抬杠、不理智甚至人生攻击的评论,网络平台应出面进行举报或删除,净化网络评审环境。

艺术反映社会生活,是包含认识、情感、意志在内的综合心理认知过程,因此,对于艺术作品的主体性、特殊性和价值问题,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书法作为艺术创作的一种,是书家对生活的审美反映,更偏向于主体情感与客观对象的表现性关系,这就要求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要把艺术的独创性放在情感论和形式论的领域内,进行深入讨论。

结语

书法艺术承载着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古代尽职尽责的记录着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时至今日,它用极高的艺术性让世人流连忘返。正如本文所讨论的,传统书法艺术想要在风云变幻的网络时代站稳脚跟,就要在创作时更积极的探寻其在网络时代中更符合现代人们社交方式的艺术手法。只有学会与时代共进步,书法艺术才能在未来熠熠生辉。书法艺术能够在互联网+技术大行其道的环境中抓住机遇,以积极的面貌迎接时代的考验,收获颇丰。正视现存和未来将会出现的难题,共同期望未来的互联网+书法新业态。

参考文献:

[1] 黄亮.论“互联网+”时代的书法发展[J].中国书法,2016(24):189-191.

[2] 张杰.互联网+时代下的书法艺术传播趋向分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3] 刘安娜.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互联网+”模式的保护与传播[J].福建茶叶,2020,42(04):376-377.

[4] 景楠.新媒体时代语境下书法文化传播策略研究[J].艺术评鉴,2020(04):29-30.

[5] 楼芳.浅谈现代书法创作[D].中国美术学院,2014.

[6] 郝永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书法艺术学习中的闪光点[J].美术教育研究,2012(20):56-57.

[7] 唐婷婷.“互联网+”视域下博物馆文化的融合传播策略及效果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高雪萌(1997.4.14)女,汉族,山东青岛人,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书法。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书法互联网
诗书画苑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