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徐悲鸿作品中传达出的“悲鸿精神”

2020-07-07 09:42项永恺
广告大观 2020年7期
关键词:爱国

摘要:“徐悲鸿出生于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正发生着巨大的变革。1840年和1857年两次鸦片战争,帝国主义列强用坚利的炮舰轰开中国的国门,之后经历的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一系列战争使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为了复兴中华民族,一大批爱国的有志之士又不断反对西方侵略,相继掀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保家卫国的运动,直至1911年的辛亥革命,最终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随着“科学”和“民主”观念的传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关键词:悲鸿精神、爱国、艺术改革

一、什么是“悲鸿精神”(含义)

二十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改革的非常时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中国优秀的美术界人才非常多,又正值洋务运动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引得大批艺术家出洋留学,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行更深更广的学习,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绘画理念和表现方式,说到将西方特有的绘画方式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加工引用到中国画的创作,首先就要提到徐悲鸿先生,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是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经是留学法国学西画,之后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悲鸿精神”体现的第一点我认为就是坚持,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不太容易能做到的事情,这是一个自身所包含的内在特质,当然这个特质也是可以后天培养出来的,纵观古今的伟大之人,都不约而同的具备了这一项基本的特质,也是作为我们青年一辈必须要去领悟和实践的,一个小小的习惯也需要坚持,坚持每天练一张书法或画一张画,不会因为琐事而中断,如果能坚持做到,那么对于“悲鸿精神”的参透又进了一步,精神便是拿来激励自己去达到目标的,如何将一种抽象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就是我们学习“悲鸿精神”的本质意义了。

徐悲鸿首先撰写了《惑》,他认为“中国有破天荒之美术展览会可云喜事,值得庆贺。而最可贺者,乃在无塞尚、马蒂斯、薄奈等无耻之作”,并将他们的恶影响比类“来路货之吗啡海绿茵”,如果美术馆专门收罗他们的作品,“在我徐悲鸿个人,却将披发入山,不愿再见此类卑癖昏溃黑暗堕落也”。徐悲鸿在美术上坚定不移的选择了现实主义绘画道路,认定“素描写生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指出“艺术家应与科学家同样有求真精神,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认为要恢复师法造化就要靠写生,而乞灵于抄袭模仿只能造成中国艺术的停滞不前,所多进行写生,在大自然中寻找物象,进行加工才能将艺术带动起来,毕竟大自然才是最终的归宿。这种艺术观与他一贯关注的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从而创造出了中国画《奔马》、《逆风》、《愚公移山》等一系列作品,其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歌颂英雄与鞭笞邪恶的主题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不愧为中国近代现实主义艺术大师。同时他又投身于美术教育事业,培养扶植了一大批美术人才,成为一代卓越的美术教育家。

艺术家并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允许艺术通过他来实现艺术目的之人。艺术家应认识到,自身的思想认识、价值判断与艺术观念不仅是个人行为,还具有社会效应,是思想文化的引领者。因此,艺术家具有自我实现与时代担当的双重使命。艺术家在追求品行高洁、理论精深、技法纯熟的艺术探索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还要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以优秀的艺术作品教育感染大众,发挥艺术的导向作用,成为视野开阔和洞察力深刻的思想者、引领者和行为者。徐悲鸿作为一代艺术大师,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双重使命,在国画、素描、油画三个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风格新颖独特。同时,又将鲜明的政治立场、不屈的民族精神、浓烈的爱国情怀蕴含于创作之中。

二、从徐悲鸿作品中传达出的悲鸿精神(举例)

徐悲鸿早期作品中的典范是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作品于1928年开始创作,历时2年多完成。当时徐悲鸿痛恨国民党腐败和帝国主义侵略,而有些人却为了个人名利,趋炎附势于国民党和洋人,毫无气节,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感,促使徐悲鸿选用这一历史题材来作画,呼唤社会正义的回归,对那些趋炎附势之人给予无情的贬斥,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作品取材于《史记》,这个历史故事中,徐悲鸿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浓重的白云,躁动的白马,人群后黑色的衬景,田横肃穆的面容,送行者悲伤愤怒的神情,使得整个画面悲剧色彩浓烈,色彩对比度高,能够拉开整个画面关系,让观众能直观的感受到其中的矛盾冲突感,充实均衡而浑厚有力,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族气节,在当时的中国深具现实爱国意义,启发后辈们的深思。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及关头,徐悲鸿用画笔鼓舞斗志,激励国人,为同胞塑造出坚强不屈的伟大形象。冯法祀在《现实主义画家徐悲鸿》中说,“在他的有些画中非常强烈地表现了被压迫人民要求解放的现实,表现了被压迫人民要求解放的意志和愿望”。徐悲鸿创作题材中一幅非常独特的作品是《放下你的鞭子》,创作于1939年10月,当时国内知名女星王莹在新加坡的一个广场上演出此剧,宣传抗日,徐悲鸿看到此景非常感动,随后用10天左右的时间创作了这幅抗日题材的作品,这幅画尺寸为144cm×90cm,接近真人比例,画面中王莹及围观的群众从服饰到表情、场景都刻画入微,将抗战时期百姓的生活状态和心态细腻而逼真地表现出来,构图方式十分有特点,近大远小的对比突出人物的表现。是徐悲鸿作品中最重要的爱国题材油画巨作。“愚公移山”的故事在中国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流传甚广,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象征。1940年,是抗日战争进入极其残酷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国内国民党高层主降思想严重,大批高官和高级将领相继投降日本,但全国各地的抗日力量却克服重重困难,继续英勇顽强地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徐悲鸿有感于中华民族在绝境中坚持抗战、必然胜利的坚强决心,埋头创作了构思已久的巨幅国画《愚公移山》。他所创作的《愚公移山》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当时真实且朴实的现场环境,对于每一个移山者的描绘也十分细致,生活气息浓厚,画面中人物形象饱满,充满力量,凸显了中华民族卓绝的精神和必胜信念,讴歌中华民族百折不撓、坚韧不屈的铮铮傲骨。

三、结语

徐悲鸿先生用他的整个艺术人生告知了我们什么是“悲鸿精神”,并且我们应该如何去发扬“悲鸿精神”,艺术家应具有自我实现与时代担当的双重使命,徐悲鸿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双重使命,用一生的艺术实践与探索践行了如何做到自我实现与时代担当的完美结合,在当下更凸显其伟大的现实意义。徐悲鸿将崇高的精神、强烈的民族情感、鲜明的政治立场与个人道德品质、文化修养和艺术精神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思想上彰显民族精神,艺术中有“悲天悯人”之情怀,创作中有“威武不屈”之志,表现出高屋建瓴之傲骨和气魄,使作品焕发出巨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值得后人永远铭记。

作者简介:项永恺(1996.4-),男,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漓江画派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研究方向:中国画山水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爱国
虎啸声声,寄爱国深情
爱国侨医毕道文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爱国知识竞答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奚爱国
爱国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