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需增长出口恢复,这条鱼行情大爆发,全国掀起养殖热潮,但需警惕春季高发病

2020-07-08 07:30
当代水产 2020年5期
关键词:养殖户湖北养殖

叉尾鮰是近年来业界一致公认的潜力股,在淡水养殖品种中表现出不俗实力,即使面对加州鲈、黄颡鱼等这些明星鱼,名气与热度也毫不逊色。自2018年全国大面积拆除网箱以来,叉尾鮰触底反弹行情彻底复苏,并迎来了内销市场的“春天”,由于这两年国内消费不断攀升,加之中国恢复对美国的鮰鱼出口,助推2019年叉尾鮰行情大爆发,高峰时鱼价可达12元/斤,产业上下都为之欢呼沸腾。

然而,今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扰乱了出鱼节奏,市场供需平衡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影响,鱼价从春节前的超10元/斤一路下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疫情至少影响全国消费减少2万~3万t,占全年总产量(约48万t)的4%~6%,但是比起消费形势上的不容乐观,现阶段的成鱼积压问题更为紧迫,目前整个湖北存塘量超2,000万斤,广东白云区也面临存鱼的压力,而河南、四川、广西市场压力则相对较轻。

此外,开春后叉尾鮰的病害问题也是近期焦点,由于叉尾鮰过冬之后体质较差,每逢3~5月份水温上升极易发病(肠炎、套肠等),死亡率最高可达50%以上,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药可以治疗,只能把防治重点放在预防上。这两三年,四川、河南、湖北等主产区均遭受病害肆虐,给养殖户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据悉,今年从2月下旬开始,四川井研及周边地区出现爆发性死亡的疾病,目前死亡总量已超500万斤,情况比较严峻。

本刊记者从湖北、河南、江苏、四川、广东、广西等地区了解到目前叉尾鮰的养殖现状及投苗情况,并针对叉尾鮰的好行情能否在今年延续等问题听取了一线市场上的声音。(以下价格参考4月1日报价)

湖北地区:近期正式“解封”,市场流通正常,今年投苗或增10%~20%

湖北省是叉尾鮰的主产区之一,分布于仙桃、嘉鱼以及荆州、黄冈等地,近年来总体养殖面积有不断增长趋势,其中仙桃是养殖最为集中的区域,而嘉鱼以苗种生产闻名全国,2019年的产苗量高达12亿尾,叉尾鮰养殖已成为湖北的一张亮丽名片。据悉,现阶段正是湖北鱼苗的销售旺季,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养殖区,目前产苗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以上,苗价因前期流通管制反而下降了1元/斤,现在鱼苗供应与流通已逐步恢复正常。

然而,今年自新冠疫情爆发已过去两个月,原本准备年后卖的鱼大部分都还在存塘,目前整个湖北至少有2,000万~3,000万斤鱼待销。据知情人士透露,湖北本土叉尾鮰主要依赖于省外销售,如云、贵、川一带以及北方城市,近日随着湖北省的正式“解封”,市场流通逐步恢复正常,饭店、烧烤等消费也有所增加,市场走量虽无法跟去年同期相比,但目前养殖户已经能够陆续卖鱼,1.8斤上规格卖到7.5~7.7元/斤,每天有数万斤鱼销往四川等消费市场。

据湖北某大型养殖企业负责人介绍,“大家也不用被这个‘2,000万斤’吓到,其实整个湖北的年产量在3万~5万t,这样看来‘2,000万斤’的比重并不算大,而且湖北养殖户基本上都是冬天卖鱼,今年年前也已经卖过一部分的鱼,只是在疫情期间停滞了两个多月,后面随着市场流通的逐步恢复,湖北存塘旧鱼也会慢慢消化,且现在其他产区卖鱼的量较少,其中江苏地区剩鱼并不多,而四川因发病也不敢买,后市鱼价将有望逐渐回暖,并趋于稳定。”

而在投苗方面,4月份湖北进入投苗的高峰期,今年因疫情影响导致投苗时间延后,行业内预测今年的投苗量要比去年增加,增幅应该在10%~20%,由于草鱼、鲤鱼、鲫鱼三大淡水鱼价格低迷,今年将有更多人转养叉尾鮰或黄颡鱼。据了解,这两年全国鮰鱼养殖量逐年递增,去年总产量已接近50万t,所幸的是国内消费也随之增长,去年年底国际出口订单也已恢复,今年虽然疫情影响了两个月的销量,但整体来说市场向好发展,大家对鮰鱼养殖热情依然不减。

河南地区:亩利润过万元,养殖规模稳步增长

在河南地区,叉尾鮰是这两年备受追捧的养殖品种之一,也逐步取代鲤鱼成为当地的特色产业。据悉,现阶段当地的养殖户已开始陆续出鱼,而投苗方面因受湖北疫情影响并不顺利,一是前期交通不畅导致苗种无法顺利拉回,最近几天才恢复了正常的物流运输;二是由于苗种投入在整个养殖中占比较大,养殖户都需要亲自到湖北去看苗,所以目前多数养殖户不敢轻易投苗,只有少数人拿当地的大规格苗,今年投苗时间将会延后半个月(即4月中旬)。

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去年早春三月,河南是叉尾鮰疫病爆发的重灾区,并在开封、中牟、郑州、荥阳一带蔓延,发病率大概在30%~40%之间,部分塘口出现大量死亡,养殖户损失惨重,而且不敢投喂饲料,导致5、6月份存塘规格偏小,市场紧缺成鱼。所幸的是,今年的养殖情况相对较为理想,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病害问题。虽说叉尾鮰的早春发病率居高不下,但去年河南整体的养殖效益还是可观的。

由于这两年河南鮰鱼养殖逐渐兴起,饲料厂、动保厂纷纷进军河南市场,也为当地带去了先进的养殖模式和理念,养殖周期从之前的3年缩短到1年半或2年,且用料档次和价位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池塘普遍单产可达4,000~5,000斤/亩,去年卖鱼高峰能维持在7.6~8.3元/斤(2.2斤上),平均利润超过10,000元/亩(无重大疫病爆发的养户)。因此受去年行情的鼓舞,今年河南当地投苗量将会有增无减,行业内预测今年将稳步增长10%~15%。

黄石朝杨露露满脸堆笑道:“让你见笑了,小女不懂事,还请包涵。人死了,什么都是空的;高木的病要紧,我看这样吧,择日不如撞日,明天我就去把梨花的骨灰迁回来。”杨露露见黄石这么通情达理,双腿一软,要朝他跪了;黄石连忙扶住她道:“高木是我的女婿,应该的。”

此外,今年这场疫情对河南鮰鱼同样造成影响,由于叉尾鮰销售主要依赖于餐饮行业,但第一季度的餐饮营业额大幅锐减,整个叉尾鮰市场因此遭受剧烈冲击,市场流通严重受阻,鱼价从年前9.4~9.6元/斤一度降至8.5~8.6元/斤(目前恢复到9元/斤以上)。业内人士称,河南地区大部分都是多塘养殖,可分批出鱼,目前养殖户出鱼意愿不强。而后市行情恢复或许要等到6月份,届时全国餐饮业有望全面恢复,并且也是河南叉尾鮰的出鱼旺季。

江苏地区:转养成风,今年将激增6万~7万亩

江苏与河南两大产区近年来发展都十分快速,养殖规模和产量正逐年增长,据不完全统计,江苏叉尾鮰养殖面积达12万亩左右,对比2019年至少增加了6万~7万亩,由于草鱼行情一直比较低迷,而鲫鱼因“鳃出血”问题又越来越难养,相比之下叉尾鮰养殖效益较为可观,去年平均利润可以去到4,000~5,000元/亩,一口200亩大小的塘可净赚百万元,所以不少养殖户倾向于转养叉尾鮰,新增养殖面积主要集中在大丰和东台。

据悉,江苏目前主要有“冷水、热水和苗种”三种养殖模式,投苗高峰期为3月中下旬至4月份,热水养殖的出鱼时间通常在6~10月份,而冷水养殖会在11~12月份卖鱼。据江苏养殖户反馈,现阶段正处于叉尾鮰的投苗旺季,今年养殖热水鱼的相对往年要多,一般投放0.7~1.5斤/尾的“二卡苗”。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苗种价格也是居高不下,5尾/斤规格苗要卖到8元/斤,可以预见今年的投苗量将会大幅增长,对下半年的行情会造成一定冲击。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虽然今年江苏养殖规模增长明显,对于2020年的市场行情是会造成影响,但由于这两年叉尾鮰国内需求也在增长,市场销售渠道逐步拓展并趋于完善,2019年的最低塘头价也有7.5元/斤以上(北京货)。此外,江苏叉尾鮰还能进加工厂深加工,相比草鱼、鲫鱼等销售渠道更加宽广,现在大型养殖场积极寻求与加工厂合作,确保全年成鱼供应以及稳定的收购价格,因此,今年叉尾鮰价格还是能够维持足够的利润空间。

四川地区:早春疫病爆发,局部死亡率达50%

众所周知,四川是叉尾鮰的主产区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消费大省,当地养殖户会根据行情走势,选择在5~11月份之间适时出鱼,并绕开湖北、江苏等市场的出鱼高峰,主要销往成都、重庆、兰州、绵阳、贵州等多个城市。据了解,现阶段只有少数养殖户陆续出鱼,由于开春拉网打鱼极易引发病害,目前养殖户都不敢轻举妄动,4月中下旬才会逐渐进入出鱼高峰,在出鱼之后养殖户都会立即补苗,所以当地投苗时间拉得比较长。

据业内人士透露,前期受疫情影响,四川至少有300万~400万斤鱼压塘,但今年从2月下旬开始,因四川多地的气温比往年偏高,在井研县及周边乐山青平、白马、金峰、周坡,当水温上升到10~20℃时,不少塘口出现爆发性死亡现象,1个月时间已累计损失500万斤以上。这次疾病表现出发病时间长、死亡率高、常规药物无治疗效果的特点,养殖户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乐山养殖户李老板称,自家的鱼从2月28日开始发病,养殖20亩塘已死亡2万多斤,死亡率接近50%。

由于目前四川当地的出鱼量偏低,相比去年同期,每天从20万~30万斤减少到10万斤,鱼价还能稳定在9元/斤(1.5斤上),而烤鱼、火锅等餐饮也陆续恢复营业,虽然消费量尚未恢复到以往水平,但是随着后市消费的不断增加,养殖户出鱼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对于2020年的叉尾鮰行情,不少业内人士是比较看好的,目前四川的鱼价还存在上涨空间,6、7月份将会抵达鱼价高峰,相信待疫情真正解封之后,叉尾鮰即将迎来消费“旺市”。

广西地区:养殖超2万亩,今年投苗或增20%以上

据悉,广西叉尾鮰主要分布于广西南宁、贵港桂平、钦北防一带,柳州、桂林的养殖量也在不断增加,常见养殖模式有网箱和鱼塘两种,其中网箱养殖户会拿200~300尾/斤的苗标到1~3两规格后分塘,再养到2.8~4斤左右卖鱼,大部分销往云贵市场,目前塘头价在9.5元/斤左右;而鱼塘养殖户一般投放1两左右的苗,直接下塘养到1.2斤以上(有些地区要1.5斤/尾),目前1.3~2斤规格报价6.8~7元/斤,2斤以上规格在7.4~7.6元/斤。

在市场销售方面,广西主要走的是内销市场,以西南市场居多。通常情况下,养殖户看好春节前后以及年后行情,部分养殖户年前惜售,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市场流通几乎停滞了两个月,导致当前广西市场仍有部分存鱼压塘。随着全国的“解封”,外省鱼的冲击会逐渐明显,业内人士建议养殖户尽早出鱼,加上国外新冠病毒愈演愈烈,叉尾鮰加工品的出口还是未知数。目前,广西很多地区1~3两的新苗已下塘,旧鱼是否能在新鱼上市前清空,也未可知。

总之,对于2020的行情趋势相对会比较平稳,广西叉尾鮰的养殖综合优势,重点在于养殖管理是否到位,平时多关注融氧问题、套肠出血综合症等养殖痛点,进一步探索标苗成鱼一体化轮补轮放等创新模式,尽量选择专业的叉尾鮰料,才是实现长远赢利的重要保障。

广东地区:珠海、江门已放苗,白云区出鱼需排队

在广州白云区,目前成鱼压塘的情况比较严峻。由于比起珠海、江门地区的精养,白云区养殖叉尾鮰相对粗放,用料档次参差不齐,在出鱼难的前提下,鱼中一般会优先选择精养的叉尾。据流通商透露,现在白云区的存鱼量还很多,当地养殖户出鱼都需要排队,等个十天八天才能开始抓鱼。广东鱼走外省市场比较多,后面随着全国逐步“解封”,市场流通和消费都会慢慢恢复,这个星期的走量明显增加,情况已经好转很多。

虽然广东叉尾鮰存在一定的积压,但养殖户的投苗热情却丝毫不减,就去年的养殖效益而言,1.2斤上鱼价可以稳定在6.5元/斤左右,有些时候甚至去到7.8元/斤,而当地养殖成本一般在4.8~5.2元/斤,养殖户仍有1.5元/斤以上利润,再加上其他混养品种,效益相当可观,而且今年的草鱼、罗非价格低迷,不少养殖户选择转养叉尾鮰,因此,今年广东地区的投苗量将会有所增长。

在珠海、江门,早在2月份,不少养殖户开始投放标过的大苗,苗种规格一般在30尾/斤左右,大家比较看好头批鱼的价格,至少在7、8月份之前的鱼价都不差,而后期的行情走势则难以预测,所以投苗时间比去年反而有所提前。

深秋到春季的预防工作

从11月开始做预防工作(由四川禾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水温低于15℃,不能动网,如需出鱼,请清塘;水温低于22℃,不杀虫,不杀菌,减少对鱼体的应激;投喂免疫饲料,通过提前投喂免疫饲料增强鱼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提高白细胞吞食病源能力,起到抵抗病毒感染、降低发病率、减少死亡的作用;控制水质,保证水中的溶氧,特别是春季气温上升,上下水层对流引起水质变化,甚至倒藻,尽量不加注新水;控制投饵,不能因为天气原因和鱼吃的好等原因加大投喂,尽量在水温和气温上升并稳定后再逐渐加量,减少肠道负荷。

如若发生死亡:刚开始发现死鱼:全塘泼撒抗应激产品(果酸、VC等),不杀虫、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停止投喂饲料。已经死亡超过100尾/d/10亩,采用“三不”+增氧政策。即:不换水、不投喂、不用药,只增氧。同时需注重水质管理,尽量通过水质调控保证水环境(补藻补菌)的良好状态。

本文感谢通威、海大、粤海、澳华、佛山丰华、成都三阳、禾晨科技等企业给予的大力支持以及养殖户朋友的热情帮助,在此祝愿2020年养殖顺利,丰产丰收。

猜你喜欢
养殖户湖北养殖
The rise of China-Chic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驰援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