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本色亮出来
——南召县创新出彩系列报道之四

2020-07-08 02:07冯春久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南召县老兵

本刊全媒体记者 冯春久 特约记者 廖 涛

“把军人的事当家事,让当过兵的人一辈子受优待。”

这句话,在南召县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红色大字格外醒目。5月20日,记者在太山庙乡军人服务站见到62岁的协管员王怀亮时,深知这不是一句空话。

一本A4纸装订的本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退役军人的各种诉求,王怀亮说,来这里有求必应,上面都有记录。有的人没有啥事,经常来这里坐坐。就这,王怀亮也要给来人端上一杯热水:“现在天热了,来了都给一瓶矿泉水,既然是当兵人的家,就得有个家的样子。”

全乡497名退役军人,王怀亮如数家珍,谁是哪年兵、在哪个部队、是干啥的,他心里门清。日常主要处理一些退役军人反映的待遇、低保、纠纷等问题,逢年过节还去慰问,老战友们见他老远就打招呼。

事实上,2017年起,南召县就开始了创建全国首家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的探索。南召县地处伏牛山腹地,军工企业多,驻军单位多,全县退役军人2万多人,尽管县委、县政府对有政策支持的问题做到应落实尽落实,累计调整安置退役军人407人,解决养老保险欠缴6000多万元,创造性出台拥军优属20条新举措,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拥军尊军崇军氛围,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政策支持难以解决,一些退役军人的保障待遇乃至事业发展等处处受困。

南召县委、县政府立足于强化服务保障,从体制机制建设入手,丰富拓展服务内容,通过有益探索、先行先试,逐步实现退役军人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单一向多元、由粗放向精准的历史性转变。县委副书记王稚形象地说,那就是“插党旗、建阵地”,利用退役军人联合党支部架起每个党员与退役军人间的桥梁,及时掌握退役军人的所思所想所盼和创业愿望,让退役军人重回战位,回归党旗。

该县成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各机关事业单位和乡镇、村(社区)设立退役军人服务站,50人以下建立服务点。各级服务保障机构都设立“一厅五室”,优抚优待、政策咨询、创业就业、优待证办理四个窗口,对退役军人事务分级负责、分级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

发挥“老兵带新兵”优势,组建战友之家、雷锋之家、教育之家、创业协会四个老兵组织。整合现有政策法规,出台优抚优待新举措,推出10个方面20条拥军政策,发放优待证4万多个,退役军人、军属及现役军人、军属持证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车、免费旅游、免费法律援助、优先住房保障、约定商户商品打折、就医“两免五优先一预约”、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优待措施,把服务覆盖到每一个角落,用真心真情让退役军人感受到优待和尊崇,找回自豪感、荣誉感,营造浓厚的拥军尊军崇军氛围。

整合维稳、信访力量,成立涉军信访平台,放开涉军信访口子,对退役军人的各类诉求每天进行分流:属于政策咨询的,搞好政策宣讲;属于部门或乡镇应该解决的,立案交办,限期解决;需要集体研究的,提交到有关会议集体会商;属于无理诉求的,提交“战友之家”由老兵集体评判,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院内建设了国旗台、军营文化长廊、英雄荣誉墙,设置了党员活动室、茶叙室、文体娱乐室。每个周一早上,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老兵代表开展升国旗、唱军歌、练军姿活动,他们踏着整齐的步伐,喊着气势磅礴的口号,唱着雄浑嘹亮的军歌,成了一道温馨亮丽的风景线。

重回战位,一个个老兵有了用武之地,“班长”再次风靡南召脱贫攻坚主战场。

“蔡班长”蜂蜜首立战功。南河店镇退役军人蔡长久1972年入伍,退役后因为小儿子患病被牵绊得不能外出务工,守着薄田生活艰难。2017年,南河店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为他争取到5万元创业基金,成立了养蜂合作社,县委书记刘永国用心帮着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蔡班长”牌蜂蜜,很快在市场上声名鹊起,年创收12万元。此外,他还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山蜂养殖,人见人夸。

“老班长”艾叶保健品也不甘示弱。刘南征1978年入伍,在南疆的硝烟中勇敢作战受到嘉奖,1981年退伍分配到县邮电局工作,2017年和爱人一起下海创业,回到城郊乡创办了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立“老班长”艾叶保健品牌。在军人服务站的支持和帮助下,政府派出专人负责,从厂房选址地的协调,到土地管理部门协助办理土地使用变更,再到电力部门协助优先办理安装,短期内就完成了一切手续。

如今,舒心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种植、观光养生、生产加工、研发、销售互联网新零售招商代理于一体的综合型公司,新建扶贫就业车间4个,除招收退役军人进公司就业外,又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贫困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让每个贫困户及群众都掌握一门创业适宜技能,由普通的农民转型升级为新型的职业农民,70多户村民进公司务工,实现了“流转土地有租金、进厂务工有薪金、企业分红有股金”。

退伍不褪色,带富显身手。截至目前,全县共培育军创示范企业27家,扶持200余名有创业意愿的退伍军人发展生态农业基地,建立扶贫就业车间,创办各类经济实体,引导他们通过吸纳贫困群众务工就业、利用到户增收项目资金入股、实行合作社入股分红等形式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2000多名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成为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尖刀”。

下了战场,上会场。退役军人“三家一会”带领退伍军人珍惜荣誉、奉献奋斗,成为引领南召社会风尚的新标杆。

以退休军转干部和理论水平较高的退役军人为主体成立的“教育之家”,定期为全县广大退役军人及中小学生开展国防教育知识讲座、国家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受教育群众2万余人(次);从参战、参试、立功等重点优抚对象中选取思想觉悟高、有威信的退役军人成立“战友之家”,搞好感情联谊,及时掌握老兵的思想动态,共接待老兵3000余人(次),化解矛盾苗头200余起;以原广州军区学雷锋标兵、拥军模范为主体成立“雷锋之家”,经常性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将退役军人服务工作拓展到全社会,举行老兵学雷锋等活动200多次,为困难老兵捐款捐物100余万元;以50名优秀退役军人企业家为基础成立的创业协会,吸收广大拥军企业家参加,已发展会员140名、企业111家,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

刘永国说,退役军人的初心本色,在于一生都“立正”,从未“稍息”。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不断完备,党的领导不断强化,社会导向不断优化,拥军风尚不断深化,“南召经验”在全国双拥工作座谈会和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上进行了交流,中央领导作出重要批示,南召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也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

猜你喜欢
南召县老兵
乡村老兵
南召县粗骨土土类的分类及改良措施
老兵
扶贫路上的“老兵团队”
张晓兵 扶贫老兵
春暖花开(组图)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
老兵笑了
晚霞伴归人
河南省南召县种植业发展现状调查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