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示范区脱贫攻坚精彩纷呈

2020-07-08 02:07卞瑞鹤盛素芬通讯员段静宇孔德贤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平原示范区贫困户

本刊全媒体记者 卞瑞鹤 盛素芬 通讯员 段静宇 孔德贤

芒种过后,田野翠笼绿绕,一派繁盛景象。

6月12日,走马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只见一个个产业扶贫基地点缀田间,它们特色各异,充满活力;一项项扶贫政策落地生根,早已惠及百姓,深入民心。在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之年,放眼平原示范区脱贫工作,可谓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立足党建引领,突出产业发展,完善公共服务,拿出绣花本领,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平原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王相民介绍说。

打造特色产业,使贫困户就业有门路

平原示范区绿品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师寨镇苗楼村,该合作社总投资637万元,主要种植黄瓜、西红柿、韭菜、火龙果、草莓、葡萄等瓜果蔬菜。

负责人薛伟锋30来岁,思路新颖,敢于创新。几年下来,合作社发展迅速,效益猛增,并在带贫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有8名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主要采摘蔬菜,月工资1500元。其中一名贫困户叫薛五车,今年46岁,腰部因受伤一直佝偻着。根据实际情况,薛伟峰让他干一些比较轻巧的活儿。

在一栋大棚里,去年种下的火龙果已经开花。薛伟锋介绍,火龙果一个多月后成熟,丰产期亩产5000斤,收益6万元。还有一个大棚里种植的是番石榴,丰产期1万斤以上,一年四季挂果,亩收益10万元以上。

“2021年,合作社将建设成200亩集种植销售、采摘、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生态园区,到时可提供就业岗位80个,为全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奠定良好的基础。”薛伟锋说。

笔直的小路草色青青,周边装饰着彩色的风车和绿色的叶子,两旁清澈的小河里,鱼虾游走,荷花飘香。来到祝楼乡振方阳光农场,清新雅致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

该农场成立于2017年,采用农业生态种植和休闲观光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在田间和路边,打造了景观鱼、螃蟹、小龙虾等水体养殖,在林下养殖了鹦鹉、孔雀、鸵鸟、珍珠鸡等鸟禽,并建设了彩虹吊桥、儿童滑梯等娱乐设施。现在,阳光农场一年四季瓜果飘香,游人如织,成了周边村民,甚至郑州、新乡市民的理想去处。

阳光农场现带动贫困户18户,忙时能安排近百人就业。胡秋红是18户贫困户之一,她常年在阳光农场工作,月工资能拿到2000多元。胡秋红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只是因为两个女儿得了脑瘫,花钱成了无底洞,让她的家庭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我家就是本村的,在这里上班,不仅增加了收入,也方便照顾孩子,丈夫也可以放心打工挣钱了。”胡秋红说。

平原示范区坚持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有效抓手,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4+1”产业扶贫模式,加大“三带”扶贫力度,想方设法使贫困群众参与到产业链条当中,确保每个贫困户有2~3项产业扶贫增收措施,为贫困户建立长久稳定的增收渠道。

产业有特色,生命力就强,带贫效果就突出。

“为了扶持培育特色产业,平原示范区结合实际,选择符合当地发展,适宜群众脱贫致富的涉农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带贫主体,建立产业项目库,给予信贷扶持。”王相民介绍。

目前,平原示范区有20多家以宏达集团、由甲田、金水电缆、千味央厨等为代表的优质扶贫基地,并培育出了盐店庄村桃树种植基地、洪庄村美景生态园、韩董庄镇张大粟足球农庄、东天农牧公司、绿嘉园农牧专业合作社等一大批致富带头企业与高效农业基地。

发挥能人效应,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半小时车程,郑北万亩‘蜜桃’采摘节上线了,采摘点和游玩路线都准备好了。”眼下,盐店庄万亩桃园的桃子陆续成熟了,一个个桃子鲜艳欲滴,挂满枝头。

盐店庄紧临黄河,是一个有着3400多人的大村,耕地3600亩,滩地8000余亩,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08户533人。近年来,该村大力发展优质桃树种植,形成了万亩桃林,实现了昔日“黄沙滩”到今日“花果川”的华丽转变,村民们纷纷过上了甜蜜的日子。

说起万亩桃林,不得不提到该村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关源群。2008年,关源群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从那时起,他带领全村大力发展桃树种植,不到10年的时间,使村庄甩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并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先进村。

特别是2018年,关源群经过多次考察市场,带领村民引进了优质品种,改良了栽培技术,使全村桃树形成早、中、晚三花齐放的发展格局,提高了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只要听话,跟着村里干,都能脱贫致富。”关源群成竹在胸地说,“种植1亩桃树,年收入在7000元以上,1亩能脱贫,3亩能致富。”

现在盐店庄的万亩桃园已是声名远播,不仅成为平原示范区的一张产业名片,还成为桃子的重要集散地。如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每到桃子成熟季节,这里商客云集,村民坐在田间地头,就能将桃子变成钞票。

关源群介绍,接下来,盐店庄将采取村集体和村民入股的形式,发展桃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桃子附加值,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年来,韩董庄镇杨厂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这样的改变,驻村第一书记李汝江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

2017年,李汝江由河南省委办公厅派驻,担任平原示范区韩董庄镇杨厂村第一书记。今年50岁的李汝江,曾在新疆服兵役27年。驻村3年时间里,李汝江俯下身子,真抓实干,协调争取项目30个,完善了村基础设施,探索形成党建“五个一”工作法,引进并培育了4个扶贫产业……

在李汝江的带领下,甩掉贫困帽子的杨厂村产业兴旺、环境优美,村民富裕幸福,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向着振兴之路阔步迈进。

王相民介绍,典型人物带动,是平原示范区脱贫攻坚的有力举措。为强化典型带动作用,平原示范区在扶贫工作中挖掘出一批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在全区树立公民榜样,倡导文明新风。在村干部中,关源群被新乡市评为“史来贺式好干部”;在驻村工作队中,涌现出李汝江、车清桥、张寅伟等一批优秀驻村工作队队长;在企业家中,涌现出宏达集团董事长尚广强等一批带富典型;在贫困户中,也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

夯实兜底保障,让困难群众共享幸福

“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对残疾人进行康复理疗服务,提供免费配餐……”对于贫困户或生活困难的家庭来说,平原示范区探索的“369”脱贫养老助残行动,堪称一大喜讯。

为实现社会资本和民政部门兜底保障的有效融合,助力脱贫、聚焦特困群体,平原示范区引进社会资本,和新乡市亿鑫中西医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新乡亿鑫)进行合作,依托乡镇敬老院,探索出了“369”脱贫养老助残行动。

3指为贫困户家庭搭建三个就业平台;6指新乡亿鑫提供6项康养服务;9指为贫困户量身定制9个工作岗位。该活动从今年4月份启动,现在桥北乡和原武镇进行试点。为了让服务真正进家入户,服务到每一个有需求的贫困户家庭。新乡亿鑫还根据各村和贫困户情况,建立村级日间照料站和居家日间照料站。

“我们委托新乡亿鑫按照居家、村、机构、医养平台‘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对平原示范区范围内老年人与贫困残疾人进行托养,同时,吸收重残贫困人口的家属就业,在解决重残托养的同时为贫困户增收。为本区的兜底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力保障兜底人群稳定脱贫。”王相民说。

社会兜底户是指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基本丧失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参与到经济发展中的人员,政府将承担起“兜底”责任,为这部分群体实施低保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保障他们不愁吃、不愁穿。

近年来,平原示范区始终将兜底保障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勇于创新,不断探索,成果显著。

2019年,平原示范区将贫困户中18人纳入了城镇低保、1646人纳入了农村低保、275人纳入了特困供养。

2020年第一季度,平原示范区民政、残联等有关部门对剩余贫困户与5100元以下脱贫户中的非低保、五保户全面排查,对符合低保办理条件的,实现“应保尽保”,目前第二季度已经新纳入低保贫困人口113人。

王相民介绍,2019年以来,为强化惠民政策支撑,平原示范区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扶贫、教育资助、危房改造等政策文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以财政专项扶持资金为引导、产业扶贫为核心、社会保障为重点的扶贫政策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

“有低保、有五保,还有养老、有社保,国家的政策实在好,有儿有女比不了……”近日,平原示范区原武镇贫困户李占德老人利用快板赞颂国家扶贫政策好的视频刷爆朋友圈。视频中,李占德用朗朗上口的朴实语言,表达了贫困户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唱出了扶贫政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心声。

猜你喜欢
平原示范区贫困户
那一片平原
江淮平原第一关——古云梯关探秘
金融扶贫站惠及3万贫困户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平原的草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浪起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