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汝州 古韵王湾

2020-07-08 02:07霍广银冯清水
农村.农业.农民 2020年13期
关键词:王氏家谱窑洞

本刊全媒体记者 霍广银 冯清水

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因镇区有北宋宗室大臣赵廷美的陵墓而得名。陵头镇北15公里的缎子岭行政村王湾自然村地处僻壤,却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物阜年丰,更因保存完好的古村落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重塑了人们传统的文化观念和旅游倾向。

王湾王氏先祖在明朝初年由山西洪洞县移居于此,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历时数百年,树发千柯,代蕴贤良,成为当地望族。

陵头镇党委书记王增群说,相对闭塞的王湾村在不同历史时期受外界的冲击相对较小,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留下了古寨、古宅、古窑洞、古树木等历史文化遗产,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庭院、家谱、食方、农耕等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目前,该镇正在对王湾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注重提升旅游业整体效益。

前院后窑的古民居

陵头镇王湾村保留了许多前院后窑的明清四合民居。前院建筑多为土木砖瓦结构,由临街瓦房和两侧厢房组成;后窑往往在宅院内土质良好的白土崖上挖掘而成,窑洞墙壁用麦草和泥涂抹,再用石灰批白即成。富裕人家也有用青砖或石块进行拱券,使窑洞更加牢固。土窑洞有造价低、不占耕地、冬暖夏凉的优点,是历史上豫西乡村常见的民居,而像王湾村这样窑洞数量之多、保存完好的实属罕见。

王氏家族的家谱文化

王姓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三大姓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八,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复姓简化及少数民族改姓等。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其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省份。而王湾村的王氏是从山西洪洞移居过来的,家族的家谱一直修缮得很好。尤其是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王氏祖碑保存得很完整,上面记载了王氏家族的繁衍播迁、购置义田、祭拜先祖、报本追远以及和亲睦族等翔实信息,并附有“弘国士继天长建,景殿维新治化成,道德廷用允邦宝,万家克泰庆朝宗”28个字派。数百年来,该家族代次分明、传承有序,目前已延续至十八世“用”字辈……

王湾王氏的家族文化是追宗溯源、尊宗敬祖的体现,是对家规、家训、家风的良好传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窑三百岁 见证长寿村

陵头镇镇长宋晓宇介绍说,王湾村山川秀美、气候适宜、山泉甘甜、富含矿物,这里是理想的养生之地,更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

王湾有一处依山就势开凿而成的一院三窑一柴门,为清代道光年间举人、南阳府师爷王景章旧居。据《王氏族谱》记载,王举人晚年曾在此舞文弄墨、栽花培竹、钻研食方、修身养性,得以寿享107岁;王景章的儿子、同治年间秀才王化南精研医理、教授私塾、不慕荣华、安贫乐道,103岁无病而终于此;王维坤,王化南之子,王景章之孙,清末州庠生,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教授私塾、桃李竞妍,也曾在此静养,2007年去世,享年101岁。此窑院因而被称为“一窑三百岁”。

对此,该镇副镇长张彦杰认为,王湾水质好、空气好,可能是长寿的主要因素,目前该村80岁以上老人有40余人,70岁以上的老人更有200多人。

大美汝州,古韵王湾,这里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自然风光旖旎。远处,群山叠翠、小溪潺潺、古木参天、老宅林立;近处,流水“哗哗”,鸟语“啾啾”,凉风习习,花香幽幽。天空湛蓝如宝石,极明极净。白云悠然自在,空气富含负氧离子,徜徉其间呼吸舒缓顺畅。更有曲径通幽、巷道弯弯、鸡犬相闻、牛羊呼应,让人唤起那孩童时的记忆与淡淡的乡愁,忘却城市的喧嚣,得到山水间的宁静。

猜你喜欢
王氏家谱窑洞
家即是国,钩沉史海乐为舟——“家谱文化的传扬者”朱炳国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家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算命
梦里梦外
陕北窑洞民居
梦里梦外
梦里梦外
岁月沉淀中的老家谱
论窑洞的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