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海域使用权属数据调查研究

2020-07-08 02:00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15期
关键词:低潮海域精细化

陈 冲 肖 华

(浙江省海洋技术服务中心,浙江 杭州310007)

为了应对《浙江省海洋综合管理“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供给侧改革新机遇及面临的海洋综合管控进入“攻坚期”、海洋基础支撑条件相对滞后等问题,浙江省亟需摸清家底,打造一套有自己特色的海域使用管理数据来满足浙江海域主管部门海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开展基于海域精细化管理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工作显得尤为必要。

在海域管理系统现有数据资料的基础上,扩充完善基础数据内容、破解信息共享障碍,建立海域基础数据体系,对于保障海域管理系统运行,丰富决策服务手段和提升决策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1 海域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随着严控新增围填海的要求逐步落实,对海域由重开发重经济效益转向重保护重生态效益,这对全面掌握海域使用状况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因此,为使海域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专业化,需要定期开展海域使用现状调查,及时了解掌握海域利用的现状和变更情况,分析海域利用在国民经济各产业的分布,获取海域用量和存量数据,评价海域资源和资产,为制定海域管理政策、科学调控海域供需、合理利用海域资源、在促进沿海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海域生态治理提供依据。

通过海域使用现状数据收集、整理及调查工作,构建数据标准统一、内容全面的基础数据体系,实现海域基础数据与专题数据的一体化整合和统一管理基础调查与分析,全面了解当地海域开发利用和海域使用登记管理情况,分析研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产业用海趋势变化等情况,建立健全海域管理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海域使用管理体系,为海域空间资源精细化管理提供数据保障服务,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服务于海洋强省建设。

2 研究内容

利用资料收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现场监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填海造地项目[2]、非透水构筑物用海项目的围填情况、确权情况及项目落地情况等开展调查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2.1 收集整理用海项目名称、证书编号、确权用海面积、实际围填面积、海域使用金缴纳情况等基本信息,综合分析近5 年来用海项目审批情况,编制统计分析图表;

2.2 权属图层叠加高清遥感影像分析判断权属界址是否出现问题(如是否存在重叠、漂移、坐标系是否符合要求等),对问题数据进行界址坐标重测或转换坐标系等工作,同时解决目前动管系统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数据(信息缺失,未录入系统等);

2.3 综合利用高清卫星影像、无人机影像等资料,开展用海项目现状信息提取,掌握用海项目现状[3],现场调查用海项目的项目状态、项目入驻时间、海域使用金缴纳情况、围填海项目是否竣工验收、是否换发土地证,是否存在未确权项目等,并与项目审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2.4 调查围填海项目的规模及企业发展状况,包括填海造地的工程成本、实体项目建设及运营状况,结合历史围填海数据,深入分析地区海洋产业结构,评估依托海洋空间资源的海洋经济发展能力;

2.5 计算用海多样性指数,对用海项目是否符合海洋主体功能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是否涉及生态红线等进行综合分析[4];

2.6 综合分析海域空间资源情况和实际用海情况,并指出海域使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相应管理建议,最后编制基于海域使用精细化管理分析研究报告。

3 主要工作步骤

精细化项目调查以研究地区海域地形测绘及用海项目监视监测等数据为基础,采用现场调查与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航空或卫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具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1 确定理论深度基准面(0 米等深线)

收集滩涂资源历史调查成果;相关水深资料;所调查区域潮间带的潮汐表等资料。

首先查阅各辖区具有代表性的验潮站的相关信息,依据《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1998)测算出当地区域的理论最低潮面(即理论深度基准面)的水深;其次将理论最低潮面的水深换算成1985 国家高程基准的高程值;最后结合理论最低潮面的高程值与收集的水深资料,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处理得到本辖区的理论最低潮面数据成果。

3.2 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的验证

在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成果中抽取部分线段与航空摄影测量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验证。

首先利用航空摄影测量获取当地正处于大潮低潮时的潮间带影像数据;然后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与影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找出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位于影像图中处于陆地部分的区域;最后对于上述有问题的区域,通过现场的实测踏勘或利用无人船水深测量的方式,修改完善并确定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

3.3 建立滩涂、浅海矢量数据库

收集海岸线调查的相关数据,结合已确定的理论深度基准面数据,建立海岸线至理论深度基准面的滩涂矢量数据库、理论深度基准面大潮低潮位到10 米等深线的浅海矢量数据库。

3.4 外业调查

图1

组织人员调查海岸线、滩涂、浅海资源的相关属性信息。如:滩涂面积、浅海面积、海岸线类型、滩涂类型等。

实地踏勘前做好资料搜集并制定踏勘方案,结合踏勘情况完成踏勘报告,确定采集数据内容,完成总体工作量统计。

现场实地踏勘形成现场采集路线规划图,需包含以下内容:

a.适合设备采集的路线;

b.拟选用采集设备类型;

c. 根据大潮期的高潮潮位、低潮潮位和潮时以及登陆和撤离潮间带区域的高程及天气状况,确定作业人员登陆和撤离的时间以及无人机低空飞机器航拍的可执行时间段(图1)。

4 结论

通过海域使用精细化调查,可以更精准掌握用海本底数据,为海域审批、价值评估、监视监测、生态效益评价等等工作奠定扎实数据基础,对促进科学管海、科学用海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低潮海域精细化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遗落海域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标志大革命在湖南走向低潮的是什么事件?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海军舰艇前往演戏海域
开启精细化监督新模式
中韩海域划界首轮会谈成功举行
巴蒂尔Ⅱ代篮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