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新街口中心区设计研究

2020-07-08 09:47孙铭泽
写真地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新街口土地利用

孙铭泽

摘 要:   新街口是南京的中心区,无论从地理、商业、文化等多个角度看,新街口在南京市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南京城市中心体系、新街口街区概况、核心区“小四环”等多个领域进行分析研究,对新街口街区的现状特色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做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新街口的未来建设提供参考,使其更好地发挥中心职能,并最终提升南京的城市地位和空间品质。

关键词:  新街口;中心体系;交通分析;土地利用;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6-0043-01

1 南京城市中心体系

南京市主城区是由一个综合中心,三个专业次中心和若干区域级中心组成的。其中各个中心区的区位、功能定位和服务范围都不相同。新街口是南京城唯一一个城市主中心,公共设施高度集聚,交通便利。更重要的是,新街口有著近百年的历史,凝聚着市民们高度的心理认同。本文就着重对于新街口中心区做了调研,并对于其中心体系、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新街口中心区概况

新街口是南京老地名,但早期只是普通街区,直至1929年,《首都计划》将新街口规划为商业区。1927年至1937年间,新街口的面貌发生质变,4条大道在此交汇,道路两侧广植法国梧桐,道路交汇处形成环形广场。新街口成为新的全市交通枢纽,并迅速形成新的城市中心。目前,新街口中心区拥有较为完备的交通配套设施,并且是地铁1、2号线的重要中转站。

3 新街口核心区“小四环”设计研究

新街口商圈核心区域是由东边洪武路、洪武北路,南边石鼓路、淮海路,西边王府大街、管家桥,北边长江路、华侨路限定出的区域,以中山先生铜像为中心,俗称“小四环”,是此次调查研究的重点区域。

3.1 横向对比研究:新街口作为全国知名城市中心区之一,笔者认为单单只对其自身进行调查和研究是不够的,需要将其放在更广的区域上与世界上其他知名城市中心区进行对比。在与上海、东京、巴黎等大都市中心区同比例道路肌理的比较下,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新街口中心区存在的问题,就是道路等级高,路网密度小、城市支路少,且道路过于笔直,这样就吸引了大量的穿越交通,再与到达交通一叠加,就造成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欧洲很多城市中心区都以高密度小路网组织交通,并且灵活运用单行道的设置,这样就不易造成拥堵,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值得借鉴。

3.2 道路交通研究

3.2.1  路网演化历史。

由南京老地图可以看出,历史上南京新街口地区路网体系并不是垂直正交的,而是有一定的角度。但是《首都计划》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该地区的面貌。中山路等四条笔直的干道在此交汇,并且是正南北和正东西的走向。

3.2.2 道路属性。

新街口的道路可以分成三种属性,交通性街道、商业性街道于生活性街道。交通性街道贯穿且围绕小四环布置,可以看出,除主干路外,城市支路极度匮乏;商业性街道主要分布在小四环里面,其中东南象限开发较好,内部有活跃的中心节点,并与地下空间有效连通,商业活动密集;生活性街道多分布在小四环外围。

新街口中心区交通便利,车流量和人流量大。其中,沿主干道车流量较大,小四环各地块内车流量不大,但是由于地块内交通组织混乱,路网缺乏,导致了人车混行的现象非常严重,只有东南象限规划较好,中心为步行街,车辆被挡在外围,所以中心商业气氛浓郁。经过现场踏勘与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新街口中心区有大量步行优先路,但是分布散乱,毫无联系,所以反而无法集聚人流。如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对现有地块内交通进行梳理,区分道路等级,人车分流,营造更好的步行空间。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小四环中心两条正交的主干路等级过高,跨道路缺乏联系,这也导致了该地区商业集聚效应不佳。

3.2.3 静态交通。

对于一个中心区来说,静态交通的设置至关重要,而新街口中心区在停车方面考虑不够。停车场数量及容量明显不足,很多的到达车辆无法停留。除机动车外,非机动车的停放空间也明显不足,大部分非机动车都沿小型商铺线性分布,大面积非机动车停车空间稀缺。正是由于对于交通配套的停车空间考虑不足,导致了新街口中心区吸引力下降,无疑是对中心区发展的严重限制。

3.3 土地利用研究。

新街口用地划分是由在三个级别的网格体系控制形成的。首先,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而历史积淀形成了第一级别的网格。第二套网格体系形成于民国,引入了另外一套网格对新街口的土地进行了又一次的划分,形成了目前四个象限的格局。而第三级网格,则是具体到了每个象限的用地划分,且第三级网格延续了历史的网格秩序,并未形成垂直正交的划分方式。

两套网格划分的土地形状不规则,带来了一定的秩序混乱的问题。正是由于第二级网格,中山路与中山东路形成的垂直正交体系的插入,造成了该地区的土地分割出现了许多与老网格矛盾的空间,形成了一些不规整、难以利用的空间,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而这些空间的也无法形成比较积极的空间形态,导致新街口中心区整体空间质量的下降。

3.4  空间形态。

新街口中心区主要的公共空间都沿主干路展开,缺乏能供大量人群停留的公共节点。开放公共空间的缺乏也导致了新街口中心区缺少可以大量聚集人流的室外空间,这也对新街口中心区的公共吸引力造成很大影响。

新街口中心区的并未形成立体开发的空间模式,主要的交通连接还是靠地平层的交通,在地下连接方面做得不够,地下空间开发孤立,没有形成完整的地下空间系统,发挥不出规模效应,空间资源浪费巨大。而且地下空间易于迷路,没有较强的方位感知性,这也是有待加强之处。而对于地面上高层的连接,新街口街区仅同属一个开发商的德基百货一期二期有空中连廊将二者相连,未形成大规模的空中廊道系统,给跨地块的交流联系带来不便。

4 总结

南京新街口有着辉煌的历史,其作为南京市第一中心的地位是无法动摇地。但是由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到,新街口中心区在发展的进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交通问题、空间形态问题尤为严重且急需改善。在改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一个整体的控制和规划,笔者发现,新街口小四环中心区竟隶属于三个行政区,这也许是小四环四个象限之间发展不均衡,缺乏联系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通盘的规划和考虑是很必要的,这也会促进新街口成为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中心职能,并最终提升南京的城市地位和空间品质。

参考文献

[1] 杨俊宴,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 段进,城市空间发展论,江苏科技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新街口土地利用
新街口街道总工会 学习培训重落实 促建会抓服务
新街口的新故事
南京新街口商业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与城市精神探究
浅析城市商业圈可持续发展
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进展及启示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滨海县土地利用挖潜方向在哪里
论低碳经济与转变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利用变化与碳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