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艺术 在群体创作中疗愈社会问题

2020-07-08 04:34雨田
收藏·拍卖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艺术家社区

雨田

社区艺术(Community Arts)有时也被称为“对话艺术(Dialogical Art)”“社区参与(Community engaged)”或“基于社区的艺术(Community based Art)”,是指以社区环境为基础的艺术活动或艺术项目。在创作与载体上可以是任何媒体,其特点侧重于与社区互动或对话。通常来说,社区艺术由专业艺术家发起,与社区的民众合作,共同完成,当然这些民众在大多数时候并非从事专业艺术活动的人。社区艺术一词在20世纪60年代末被定义,并在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引发了一场运动。在北欧,“社区艺术”一词更多的是指当代艺术项目。

植根社区,唤起广泛参与

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艺术,社区艺术的核心更强调“社区”二字。一方面,它必须根植于社区进行艺术活动,强调社区民众参与,促进社区的文化交流、社区身份以及归属感的形成。社区艺术早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就开始流行,当时艺术家将目光投向那些衰败、少数族裔或弱势群体聚集的社区,旨在通过艺术改善社区环境,复苏经济产业,重塑社区精神文化等。它符合美国社会主流的观念,即“一种确定的开放性”。社区艺术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以公共装置、街头涂鸦、表演、观念艺术甚至以艺术教育等形式出现。随后在欧洲、日本也逐渐引入社区艺术的概念,并结合当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艺术。

另一方面,社区艺术又强调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性,即社区的参与和协作。这也是社区艺术的又显著特征。社区艺术呼吁艺术来源于民众生活,同时又服务于民众。它以一种开放陸的姿态吸引大量居民参与到项目中来。艺术家不定期组织活动,以艺术的形式回应与所在社区相关的议题,同时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区艺术也包含社会公正、社区公共艺术实践等范畴,以社会公正和民间非正式教育为手段。因此,社区艺术通常是社会变革的艺术,在艺术主题上,往往关注当地的民生问题,如贫富差距、族群歧视等方面,以艺术形式呈现出来。社区艺术也被认为是治愈人心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润滑剂。它以艺术将社区居民号召起来,鼓励他们共同奋斗、乐观面对生活上的不尽如人意。也给予弱势群体宣泄情感的渠道,甚至激发社区外的社会力量给予更多关注与支持,继而引发国家乃至国际层面的广泛共鸣。

北美经验,以艺术解决社会问题

在北美地区,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社区艺术已经形成多种形式。早期社区艺术由艺术家作为驱动的核心,即艺术创作、项目进行多由艺术家负责统筹和主导,并通过作品中的社会评论向社会发声,艺术家被视为社会变革的催化剂。随着公民艺术参与意识的提高,社区艺术也变得越来越开放,其创作的主体逐渐变为社区居民。艺术家与社区团体进行交流,促进专门形式的艺术创作,目的是在公共论坛上展示这些作品,以提高意识,并在更大的社区进一步讨论。在艺术创作上合作的个人可能不会将自己定义为艺术家,而是被认为是造成社会变革的艺术创作过程的实践者。在加拿大,社区参与艺术领域如今更广泛地使用艺术来改变非艺术变革组织的社会变革实践。由此产生的伙伴关系使这些合作社区能够解决健康、教育和土著与移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社会性问题。商业发展协会与艺术家或艺术组织合作共同制作解决社会问题的文化节日或活动,也出现了类似的社会创新趋势。

所以,值得指出的是,在北美地区,社区艺术并非简单地理解为由艺术家及社区居民共同完成某项艺术创作或艺术项目。而是把重心落实在解决社会问题及社会改革等重大课题上。

美国社区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模式是“艺术+社区+教育”。各级地方政府在艺术政策的执行上行之有效,让艺术的概念被大众所接受,并融入大众的生活中。这也让艺术家转变传统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模式,更注重源于生活、贴近大众的艺术方向。美国地方政府在推进艺术文化手段时,会侧重于对社区历史文化状况进行分类,分析其所处环境,结合社区独特的文化特性展开相应的艺术实践。在美国“艺术百分比”计划法案的保证下,一些地区的社区空间有大量的预算和资金,不仅委托艺术家创作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自发地通过艺术实践和当地居民合作,创造出优秀的社区艺术作品。

在众多社区艺术案例中,较为著名的是1984年在美国费城开展的“费城壁画艺术计划”(Mural AdsRiladdphia)”。当时,“二战”后的不良青年犯罪经常在费城街头随意涂鸦,让城市居民深恶痛绝。壁画家简·戈尔登(Jone Gdden)成立了“费城反涂鸦组织”(PhiladdpNa Arai-Graffiti Network,PAGN),尝试用良性沟通和艺术手段使青年参加艺术培训,从破坏性的涂鸦转为建设陸的壁画创作中去,从而也获得重返社会的机会。费城壁画艺术组织从根源上解决社区问题,以艺术熏陶不良青年,在美与德的培养中,让他们形成自尊心以及解决社区问题的责任心。经过壁画艺术计划改造后,费城反而因此获得“壁画之都”的美誉,从此享誉全球。

此外,来自美国加州的创意探索艺术馆(CrecitvityExplored)也极具代表性。创意探索艺术馆是一家为先天性障碍者提供创意空间和社区艺术教育的机构,由艺术家佛罗伦斯·卡茨(Florence Ludins-Katz)及其丈夫埃利亚斯·卡茨(Elias Kcrtz)于1996年创立,旨在通过艺术教育将社区的障碍者培养为具有独特表达能力的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艺术教育过程提升个体认同感,使这些大众眼里的弱势群体,以艺术创造者的面貌示人。机构每年会举办艺术展览,展出他们创造的绘画、雕塑、手工制品和书籍等,甚至在网站上出售他们的作品,以此进一步激发障碍者自我价值的肯定。在这里,艺术家和志愿者共同工作,创造一个自由表达思想、情感、经验的艺术社区。艺术也以一种温和、美好的方式改变世人对于障碍者的看法。中国,艺术介入社区的多元态势

中国近二十年来。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社区艺术随之出现。中国艺术家面对当前国情与诸多社会问题,将目光聚焦的社区多为城中村、老城旧街、甚至深山老林的乡村,社区艺术在中国表现出更为多元的形态,既有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问题、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反映出城乡差距、传统文化与当代观念等各类形态的激烈碰撞与冲突。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碰撞与冲突又无疑反映出社区艺术的“中国特色”。

北京201 8年持续101天的西什库艺术季曾获得较为广泛的关注。数十位当代艺术家,进驻北京西什库社区,包括黄彦、裴丽、叶甫纳、姚灵、孙策、刘耀华、吉木等,将携带他们的作品来到这里,与社区居民互动,甚至邀请社区大爷大妈共同完成作品。而广州的“源美术馆”是一项乡村公益艺术项目。“源美术馆”项目邀请藝术家进入远郊山区乡村,以在地艺术创作和交流互助的方式分享自然美学与文化再生之路,并将艺术创作的主体交给当地村民,由村民共同决定一座美术馆的设计、建造等,从艺术家进驻开始,一直与当地村民平等合作,到最后撤离,社区艺术参与、决策主体一直是当地村民,在实验性的实践中不断探索社区艺术的更多可能。

总之,社区艺术没有固定的形式,它“因人而异”,也因所在社区的群体属性而异,当然,万变不离其宗的是,社区艺术将着力点放在解决社区居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这也是其生命力所在。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艺术家社区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