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地堡,匿身防空洞的最潮私人藏馆

2020-07-08 09:43峰之
收藏·拍卖 2020年3期
关键词:曼斯罗斯柏林

峰之

在柏林市的中心地带有一栋长相奇葩的建筑,它共有5层楼高,四面无窗,看上去非常笨重。该建筑通体由混凝土建成,没有一丝外部装饰,唯有一些炮弹留下的弹痕以及街头青年喷上去的涂鸦,让它灰白色的水泥外墙显得稍稍有点生气。然而这么一栋外表看上去让人有点避之不及的建筑,每天却接待着络绎不绝的访客,而且要想来此一探究竟,还得提前好几周在网上预约。

这座建筑名叫“Bunker(地堡)”,修建于二战时期。在地堡内部,却存放着当下最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之一——博罗斯收藏(Sammlung Boros)。布满弹孔的建筑墙身,以及沧桑古朴的室内空间,与光鲜前卫的当代艺术品形成非常强烈对比,历史的厚重与沉淀与闪耀的当代思想在此时空汇聚交织。

赤裸混凝土变身最潮艺术空间

柏林地堡(Bunker Berlin)或许是这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标之

,即便已经站在它的门口,你依然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进入这座建筑。

生锈的铁门、水泥抹砌的通道、昏暗的灯光……外墙面上斑驳可见,从透明电梯里可以看到外墙面厚达3米的水泥墙,建筑内部的墙也基本都有40公分厚,手机在里面完全没有信号,这就是柏林地堡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转过拐角,挑高的门厅安置着登记台,一间休息室拦住了所有参观者——没有人可以单独在柏林地堡中行动,每一组来访者都需要等待工作人员带领进入展厅。而每个渴望来到柏林地堡的人都需要提前在网上预约,数量有限的参观名额通常在一个月前就被订满。

在成为博罗斯艺术收藏馆之前,Bunker曾有过许许多多的用途。1942年,德国纳粹强迫一群劳工把它建好,作为防空工事供柏林市民躲避空难,该掩体空间巨大,可以同时容纳2000人并提供空袭时的掩护。之后苏联红军占领了这栋建筑,用它来关押战俘。再往后由于内部凉爽避光,Bunker又被用作仓库储存纺织品和瓜果蔬菜,直到柏林墙倒塌之后德国政府接管这个建筑,并把它改为剧场和夜总会供演出和娱乐用。

随后又经历了几次关停和易主,Bunker终于在2003年被从事艺术品收藏的博罗斯(Boros)夫妇给买下,用来放大件艺术藏品,所以它如今被称为博罗斯私人收藏馆(Samrnlung Boros)。当博罗斯夫妇买下柏林地堡时,关于其是否能当作美术馆使用的争论一直在继续:地堡墙体厚度近3米,完全由混凝土砌成;建筑内部缺乏足够的自然光;逼仄的隔断划出了200个牢房般的房间。2007年,建筑改造完成,建筑师Jens Casper谨慎地改动了柏林地堡的内部结构,只有印个房间被留了下来,低矮的天花板选择性地被移除以构造更开阔的空间。改造以一种保护的方式进行,不少原墙面上的涂鸦被保留,传统的白盒子空间只谨慎地穿插分布在内。现在它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在做私人现当代艺术展览,另一部分用作私人住所。每四年更换一次展品。博罗斯及家人便居住在美术馆最顶层的空间,与他们的藏品为伴。

交错的走廊,赤裸的混凝土,防空洞独特的建筑设计,留给了艺术作品足够的伸展空间,伴随着其承载的时光印记,柏林地堡自身带有一种能量,陈列在内的艺术品被笼罩在这样一种力量之下:色彩鲜艳的变得缄默,轻佻幽默的也多了一丝深意。来自装置的声音在楼层间回荡;光束在水泥墙面上薄薄地延展;不可捉摸的气味循着来者的脚步声,盘旋在人们的头顶。参观者在进入展厅前被隔在墙的一侧,展厅中作品制造出的声响传到每个人的耳朵里,所有人侧耳倾听建筑中的回音,期待被逐渐推向了高点……

“这建筑既不是为艺术而生,本身建得也不艺术,但用艺术来抗衡建筑本身的丑陋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收藏馆馆主博罗斯表示。同时他和妻子也认为大约一半的访客对地堡的兴趣大过对馆藏艺术品的热情。

博罗斯的“私人”收藏

作为全球私人藏家热衷的聚集地之一,柏林的私人美术馆数量位居世界城市第二。成长于战后和更年轻一代的藏家也更倾向于开设自己的私人展示空间,所以柏林的私人博物馆同时也是私人藏家的住所。Bunker的主人克里斯蒂安。博罗斯(Chisiion Boros)是BOROS德国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同时也是艺术收藏家;而艺术史专业出身的凯伦。博罗斯(Karen Boros)则长期为瑞士巴塞尔艺术展工作。从2006年至今,博罗斯夫妇一直是全球顶级收藏家榜单上的常客。

博罗斯收藏艺术已超过20年,契机要追溯到1990年,他在伦敦遇到了摄影师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 Tillmans),博罗斯从他那里购得了一些提尔曼斯本人及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博罗斯这么评价提尔曼斯:“广告和媒体行业光鲜亮丽,充斥着赢家。但一碰到提尔曼斯,真实的事物、寻常人中的英雄、日常生活才会出现。提尔曼斯也将街头文化带到了人们的视野中来。”

围绕着博罗斯收藏建立的柏林地堡拥有一个年轻的团队,对于博罗斯夫妇来说,美术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艺术有着绝对的热忱。“当一个人充满热情时,这份感染力会带领观众更快地走入当代艺术的世界。”而对艺术的热忱,博罗斯夫妇两人最有发言权。事实上,他们的私人居所就在美术馆的楼顶。

私人收藏相较公立美术馆,不存在寻找资金支持的压力,展览只对自己说话,不需要考虑太多公众的想法。正是由于藏家长期专注于自己的收藏领域,他们因此所积累的知识对于机构。策展人和艺术家都有所裨益。柏林地堡凝聚了博羅斯夫妇所有的心血。十几年来,柏林地堡一直保持着独立运营,这意味着夫妇两人承担着美术馆的所有开销。这种经营模式为美术馆提供了最大程度的自由,柏林地堡内的展品每四年更新一次,展览中有博罗斯夫妇最早的收藏,也有他们近期购买的新作,博罗斯收藏的开放与多元是其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

布满弹孔的建筑墙身,以及沧桑古朴的室内空间,与光鲜前卫的当代艺术品形成非常强烈对比,历史的厚重与沉淀与闪耀的当代思想在此时空汇聚交织。此馆藏品包括沃尔夫冈。提尔曼斯(WolfgangTillmons)、达米恩嚇斯特(DomienHirst)、崔西艾敏(TrocyEmin)、莎拉·卢卡斯(Sarah Lucas)、托马斯·沙毕兹(Thomas Scheibitz)、安塞姆·雷尔(Anselm Reyle)、伊丽莎白佩顿(Elizabeth Peyton)和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Eliosson)等艺术家作品,数量多达700件,类型涵盖雕塑、装置、油画、草图、录像、摄影等各种媒介。值得一提的是,博罗斯的装置收藏中有很多声音艺术作品,观众在经过每层楼时都有不同的听觉体验。这些作品都由艺术家根据空间环境特别制作。独一无二的感官冒险

如果可以成功预约参观,访客们花上12欧元就可以进入Bunker。游走在地堡内部,强烈的对称空间,仿佛行走在一个大型的迷宫之中,东西南北四部剪刀楼梯,加强了这种迷宮般的感觉,楼梯上来往的人,可以相见,却无法相遇,奇妙而充满诧异。

直顶天花板的高大枯树,吊在空中由铁丝搭成的抽象艺术创作、立在地上用几十根日光灯管扎成的柱状环灯、一只轴承连接在墙上的汽车轮子,甚至只是一条穿墙而过的银白色金属杆……博罗斯夫妇还精心放置了一些很有趣的室内装饰物件,例如明代宫廷御用的茶几、来自不丹寺庙里的老虎画作、某位艺术家制作雕塑时用过的铲子。实验性项目用的10色光谱图等,700多件有趣的展品错落在地堡的各处,贯穿展览的主线常常抽象而难以定义。

从2008年对外开放参观到目前为止,柏林地堡累计迎来了40万来访者,而他们都是由12人一组的形式被带入美术馆的。这样的观展方式几乎只能在这里找到,美术馆知道每一位来访者的名字,一些作品甚至开放给观众互动。人们来到地堡的原因不尽相同,但他们在美术馆内获得的体验却拥有同样的质量。工作人员带领来访者走过每个房间,为重点的藏品提供背景信息,并讲述收藏过程中的轶事。柏林地堡的展览每四年更换一次,展览从不做任何作品说明。懂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艺术就是要让你这样慢下来,沉入孤寂、学会思考。

柏林地堡是藏家与艺术家之间保持联络的一段纽带,有时它并不仅是一个存放艺术品的地方,还可以是艺术品本身。博罗斯夫妇鼓励艺术家们利用地堡进行创作,并且给予他们在布展时完全的自由。2011年,艺术家组合Awst&Walther便在地堡内部墙体上打了几个大洞,中空的金属杆穿过漆成白色的走廊墙壁。这些作品打破了人们对于空间的预设,并且逼迫来访者调整视角,重新思考在空间中的移动方式。

Bunker Berlin这座伫立在柏林市中心密不透风的地上堡垒,本身的身世可谓历尽沧桑,无论是出自对当代艺术的喜爱,或是单纯的猎奇心理,Sammlung Boros都是一场值得赴的约。

猜你喜欢
曼斯罗斯柏林
汽车冲进柏林闹事酿惨剧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我想自己做
当法国插画家“遇见”木兰和孔子
勇敢地去原谅
文化融合是并购合一的秘钥
勇敢地去原谅
废弃柏林
柏林
维斯瓦河的琴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