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未来作战方向拓展分析研究∗

2020-07-09 12:37亮张军张木张典卜晓东许
舰船电子工程 2020年5期
关键词:印度洋边境

孙 亮张 军张 木张 典卜晓东许 啸

(1.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战术武器事业部 北京 100076)(2.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学院 南京 210016)

(3.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 苏州 215600)

1 引言

“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的邻国越多就越不利”。国际著名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下过这样的论断,被后人广为接受[1]。我国地处东亚中心,幅员广阔,有着2万多公里长的陆界,领国众多,光是接壤的国家就有14个之多。周边环境的安定与否关乎到我国的稳定与发展。近年来我国周边安全事故频发,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更是甚嚣尘上。西方大国也着力加强了对我国的经济攻势,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应当认识到能战方能止战,知道往何处用力才能用好力,用巧力。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了我国的作战方向应当立足“三海、两边、两远”这三个大框架来分析,先从大陆走出去,向这三个方向铺开来,才能科学地识局和破局。

2 识局——我国周边安全威胁分析

2.1 三海问题

我国的国土面积有960万平方公里,但是299.7万平方公里的海洋也是我国版图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历史上我国对海洋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海权意识淡薄,一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直到19世纪,西方列强以海上力量为支点撬动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清政府才意识到,确保不了海洋安全,那么陆地安全也就无从保证。所以说,关于我国周边安全问题的分析,海洋问题要比陆地问题更重要。海洋既是我国迎击外敌的主窗口,也是我们对外文化传播、经济交流的纽带。

图1 我国周边威胁分析

图2 三海问题分析

黄海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边缘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我国历史上在黄海地区发生过最重要的一次战役莫过于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黄海战略位置重要,日本对黄海制海权垂涎已久,这一战改变了时代。清政府的战败,使得中国再无海上尊严,高丽也失,并成为了敌人进一步入侵我国河北、山东的根据地。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这个日本、韩国、美国三方同盟的今天,我们明确,黄海的战略重要性仍然没有变,但是我们的敌人更加强大了,所以黄海问题比过去更为严峻,而一旦黄海处爆发战争,我们今天仍然是退无可退,黄海丢则中国丢。虽然近年来黄海地区没有发生过多的海洋争端,但是我国仍然密切关注黄海、渤海的海军训练,仍然密切关注朝鲜半岛问题,就是为了将来在黄海战场上多一份把握。

东海亦称东中国海,是指中国东部长江的长江口外的大片海域,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渔业资源以及极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相比黄海对于我国在战略攻防方面的价值,东海则凸显了资源价值。东海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领海,但是在美国战略扩张的指引下,日本近年来公然介入我国东海问题,妄想在此重施钓鱼岛故技。东海之争聚焦于划界之争和资源之争。过去我国在维护东海权益上确实并不占优势。众多的岛礁被日本占领,天然资源也被其掠夺。为此,2013年11月23日,我国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东海防空识别区是我国破阵的杀手锏,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欺软怕硬且又喜欢取巧投机的敌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我国走的这一步棋是以进为退,一招占先,全局改观。

南海为南中国海(地理水域)、中国南海(中国领海)的简称,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其中的九段线内海域为中国领海。从20世纪70年代始,以越南、菲律宾为代表的周边小国就曾陆续侵占我国南沙地区的部分岛礁,引发南海争端。近年来,在美国的怂恿下和中国威胁论的甚嚣尘上使得这些周边国家纷纷采取强硬措施谋求在南海分得更多的利益。

此外,随着美国和日本等大国在这一地区的强行介入,南海的军事化问题愈加严重,我国政府不得不考虑岛上军民的安全问题以及我国的海洋主权问题,南海问题日益走向复杂化,长久以来悬而未决[2]。很多国家都在猜测中方是否会如法炮制,仿效在东海的做法,在南海地区也划设空识区。但我们要意识到,南海地区的破局更不容易,因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渗透比在东海地区更甚。长久以来,无论是战舰的耀武扬威,或者是战机的侦察巡航,都是美国对于我国底线的试探。一旦我国草草地划设了防空识别区,一方面是使得与周边小国的外交陷入新的僵局,另一方面则是在美国面前过早地亮了底线。据此,美方就可以率先做出调整,想要刺激中国就在中国防空识别区里飞,不想刺激就绕开,而我国也再无法在南海大局上做出更多的调整,我国的被动局面就仍然没有变。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还是需要时间,需要等待周边国家主权意识真正觉醒,需要等待我国的海上实力发展,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离不开南海周边国家的共同协商。

喜人的是,近期,正在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上,东盟—中国关系协调国新加坡外交部长维文宣布中国与东盟成员国已形成了“南海行为准则”(简称“准则”)的单一磋商文本草案。这标志了中国和东盟国家有能力通过协商和谈判达成未来共同遵守的地区规则共识,体现了与会的11个国家之间具有较高的政治安全信心和信任程度,创造了新时代下海洋问题解决的理想方式,这也为未来落实后续的工作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3]。

2.2 两边问题

我国的陆地边境问题主要包括东北边境问题和西南边境问题[4]。其中东北边境问题可具体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近期指朝鲜半岛的纠纷给我国边境带来的问题,朝鲜核试验常常诱发我国边境地震,常常有朝鲜人通过边境出逃入我国,在我国边境屡屡犯罪,给我国边境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此外,朝鲜半岛长期的不稳定严重影响到我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朝鲜半岛问题是解决东北欠缺对外开放程度的主要切入点[5]。

图3 两边问题分析

2018年上半年以来,朝鲜半岛可以说是风波不断,朝韩和谈几次还没有明确的进展,美国在谈判中又始终摇摆不定,让人对于朝鲜半岛的局势多了几分忧虑。朝鲜半岛问题怎样解决对我国东北边境的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最终可能会对我国东北边境构成新的成熟的中期威胁。我们一方面不希望美国、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势力继续蔓延,另一方面也不希望手握核武器的朝鲜政权继续成为造成这一地区长久不稳定的因素,对我国的发展稳定和战时后方造成威胁。然而如果朝韩统一,即使其内部可能还有一些间隙,但其以一个整体民族国家的身份来影响东北亚局势的情况已不可逆转。此时的朝鲜将成为中国东北地区与日本,甚至是整个太平洋之间的第一道闸门,其位置和意义变得举足轻重。再考虑到朝鲜趁乱与我国发生边境冲突的可能性,虽然朝鲜目前的军事实力与我国还存在不小差距,但是朝鲜可以通过利用其地理优势来陆上进攻沿中朝边境进犯沈阳、锦州,威胁关闭关内与关外的通道;海上进攻则指向大连、威海,然后进一步威胁渤海,甚至直逼北京门户。而我军则不得不出动渤海舰队和东北军区主力进行反击。

再看远期,这个时期我国东北的主要潜在战争威胁应当来自俄罗斯,中俄关系从历史上就一直是起伏不断,即使是在中俄空前互助友好的今天,中俄的多处边境争端问题还未有所定论,并且俄罗斯仍大量出口武器给印度、东南亚诸国,客观上影响了我国边境安全。可以预见到的是,在2050年前后,如果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最终有了一定的结果,那么中俄之间的双边关系就可能会有微妙的变化。俄罗斯强大的陆军机动部队和高纬作战的天然优势会在那时对我国的东北边境造成莫大的威胁,甚至最终威胁到首都北京的安全问题。如果中俄提前交恶,甚至是在中美太平洋战争打响之际交恶,则我国将陷入极度不利的局面,我们应尽力通过外交和政治上的配合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西南边境的问题则更为复杂。不过大体上也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少数分裂国家的不法分子联合域外势力发动恐怖行动;二是南亚某些国家受外域强国的鼓动,骚扰我国边境。如果我军在将来在这两类问题上不得不出动大量武装力量,所面临的将是一系列的非对称战争,必须追求速战速绝,既是要扬我国威,杀鸡儆猴,也是不给其他势力趁机搞破坏的机会;三是与印度的陆上冲突问题,印度长久以来视中国对印度的陆上压制为插在印度头上的一把尖刀,加上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对领土问题十分敏感,可以说是寸土必争。中印冲突的焦点主要在藏南地区,历史上双方就曾为此爆发过战争。近年来中印双方也常常在边境地区形成对峙,不过可以理解这是印度官方为了转移国内视线、为选举造势而抛出的烟雾弹。不过我们不得不思考,在印度具有一定实力后,如果真的再次全面挑起边境战争,那么就将是一场体系化的系统较量。

图4 两远问题分析

2.3 两远问题

两远问题主要指我国的远洋问题,主要包括太平洋危机和印度洋危机。美国自冷战结束起就把大洋彼岸的中国看作是自己的重要对手,并一直没有中断对中国的军事研究,2018年美国新国防报告出台更是把美国的国防战略重心从反恐转移到应对中俄威胁上[6]。美国将中国视作是其继续称霸的阻碍,把太平洋战争早早就列进了国防部的研究计划之内。虽说最近,由于要解决本国的失业问题以及美国再工业化的推进,美国在亚太地区已显收缩之势,但是一旦美国修养生息结束,在2035年的世界局势下,美国要想继续捍卫其霸主地位,除了发动一场对华战争以外也没有更好的方法,中国届时将不得不迎战,而可预见到的是这一场战争将直接决定此后至少三十年里世界的走势,也直接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够真正崛起[7]。目前来说,我国的空海军在战斗力上都与美军有不小差距,而日、韩之流也都是不稳定的暗流,所以我国更需要早做打算,特别是要早日收复台湾,利用台湾优越的战略地位建设军港,为大战添加胜算。

印度洋地区位于亚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极洲之间,是一处天然交通枢纽。随着中国大跨步迈入21世纪,我国在全球范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安全利益进一步增多,印度洋作为世界交通枢纽,在中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8]。由于我国的经济正处于快速上升期,对海外资源的需求增大以及对对外贸易出口有很大的依赖,这些都导致印度洋海运交通成为了当今中国经济的命脉所在。中国和中东、非洲、欧洲及美洲之间的进出口的货物,其中约一半必须通过印度洋。近年来,中东和非洲也成为了中国国外石油资源的主要供货商,中国在这两处的进口份额分别约为50%和25%[9]。我国从沙特、安哥拉、伊朗、苏丹、阿曼、伊拉克、科威特和利比亚进口的石油都必须取道印度洋。然而在印度洋地区,我国想站稳脚跟不可谓不艰难。先是有美国的力量干预,其次,印度又对于其在印度洋的主权问题十分敏感,成长中的印度海军在将来也可能会成为我军维护在印度洋合法权益的一大劲敌。因此,我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发展自己的印度洋战略,力求通过印度洋来拓展新的国际活动空间,从一个海洋大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

3 破局——改善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对策性分析

3.1 三海方向:分化与瓦解美国的战略包围

三海方向的问题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其核心因素都是因为美日韩三国同盟侵犯了我国在这片海域的安全利益。我国一贯的政策始终是“主权归我,问题搁置,共同开发”,然而问题始终存在,现在不谋求解决的长远措施,那么将来中美太平洋战争一旦全面爆发,黄海、东海、南海的问题将使得局面进一步严峻。如何打破这僵局,关键就在如何打开美国布下的C字包围。其实美日、美韩之间本身就存在矛盾,近年来,美日韩三国同盟更是已显松动之势。首先是因为美国本身战略收缩的需要导致其要求日、韩更多地为维持联盟关系出力;日韩两国随着本国经济的发展,也想要在政治上发出自己的声音;最后,其实日本和韩国谁都无法给完全与中国决裂买单。举例而言,韩国根据自身的安全战略需求有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期望,同时寄希望于中美两国,中美关系和朝核问题解决的不确定性更使得韩国在外交上摇摆于中美两国之间,“萨德”系统实际上是中美韩三国间的博弈,从中可以进一步清晰地看出韩国在中美关系中的尴尬与困境[10]。所以分化是有望的,在C字包围中,一旦我们实现了分化,甚至只是打通其中一角,都能反守为攻。无论是韩国还是日本的倒戈都会让另一方陷入极大的被动局面,在美国实现紧缩政策,对韩日加高关税的今天,我们如果要缓和中日、中韩关系,最好的切入点就是加大经济交流。在我国全面完成产业升级,保证国产企业有能力接受国际挑战后,如果能实现中日韩的贸易流通互助,那么如今的政治和军事困局也就将最终解决。

图5 三海方向破局

3.2 两边方向:活用非对称优势,加强非对称作战能力建设

图6 两边方向破局

因为近期我们在朝鲜半岛不会有直接与美国作战的可能,所以说就目前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来看,我国的边境问题虽然不少,但是都是基于非对称对抗基础的。中朝之间巨大的实力差距、中印之间中国则坐拥喜马拉雅山强大的陆上压制,中俄方面经济实力的差距。这些都正说明了以上的作战方向往往都只会是一些乘火打劫行为。但是不惧并不代表不防,对待乘火打劫的宵小行径,我们不但要打,还要痛打,并且要讲究速战速决。这些都要求我们对这些具体的多类型作战有具体的把握,而且士兵和指战员都要有丰富的针对训练经验。当然,所谓现代非对称作战,最核心的还是在科技实力、作战能力的非对称上,我们要专攻于下一代技术研发,并把技术优势进一步转化为装备优势和战法战术优势,最终转化为战局优势。

3.3 两远方向:加强海上力量建设,坚持“两洋战略”

图7 两远方向破局

太平洋问题是我国海上领土权益是否能得以保障的关键,而印度洋更是我国经济、生产发展的交通命脉[11]。我们当然不希望在这两个方向上发生战争,但如果有外域势力始终违反国际法来插手地区事务,甚至要将战火燃烧到这里,我军必须做到决战决胜。为此我国要加强海上力量建设,战争辩证法告诉我们“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就越可能挨打”[12]。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军打现代化战争能力还远远不够,所以在海军建设上,系统作战研究必须下大功夫,先进武器装备开发必须下巧功夫,官兵训练必须下苦功夫。

在新时期的海洋问题上,无论我们是走出去,还是不得不闯出去,都必须敢于迈开步子,要始终坚持中国独立自主、奋发向前的大洋战略。我国在太平洋问题的战略方向上主要有北上,南进,东出这三条进路。考虑全局来说我国应先东出,收复台湾的深水良港,在美国的大洋封锁上打开一个缺口。一来中国的航母及核潜艇部队就可以借此直逼关岛、夏威夷乃至于美国西海岸,美军将失去西太平洋的广阔纵深,西太平洋形势便会随之走向攻守易形;二是可以使东北亚、东南亚的空海军敌对势力无法实现机动支援,将西太平洋问题彻底分划成东北亚问题和东南亚问题两个局部以求各个击破;三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甚至澳大利亚等国就可以从美国的压力中解脱,重新考虑其政治处境,为我国最后的南进打下基础。东出稳定之后,我国可以凭借军事政治实力再行北上之策,将美国在东北亚的势力拔除,为我方中美谈判中创造有利条件。最后再以政治经济实力行南下之举,稳定东南亚局面,共同构建和平稳定、共同发展的西太平洋新秩序。

与太平洋战略不同的是,中国印度洋战略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基础上谋求拓展国际活动空间。中国的印度洋战略,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大国身份参与到印度洋事务中;与周边国家建立、巩固良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13];强调中国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存在和影响力;参与建立印度洋地区新秩序;保证海上咽喉要道的安全运行;打通中国与印度洋的陆上通道等。这是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命脉不受威胁的关键所在。如果中印之间在印度洋问题上有所冲突而使得我国在印度洋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我军应当使用海陆并进的战略,利用我国强大的陆军实力及地理位置带来的天然的陆上压制力缓解海军海外作战压力,快速结束战斗,减少双方伤亡。

4 结语

本文结合目前的政治格局,对我国未来作战方向进行分析。总体而言,三海和两边的问题离不开两远问题的合理解决,而这一切都要以我国的国家实力和体系作战能力为保证。历史的回声中,只有克劳塞维茨的声音最清晰:“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

猜你喜欢
印度洋边境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与南亚高压相联的欧亚大陆-印度洋经向环流
美国在印度洋的早期经略探析
去印度洋
时政
海啸·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