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典造型在紫砂壶创新中的作用
——以“创新石瓢壶”为例

2020-07-09 10:30高红娟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壶盖气韵款式

高红娟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陶制艺术品与茶道文化中的重要“成员”,受原料紫砂泥功能、特性及多元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紫砂壶在艺术水准及实用性能上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在世界上丰富多样的艺术品当中也是比较罕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紫砂壶在坚守古典审美特征与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融入时代大潮中去,这就产生了紫砂壶艺术创新的时代命题与发展命题,从各色创新型紫砂壶作品当中,我们能清晰地体会到经典造型在紫砂壶艺术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此件“创新石瓢壶”为例来具体分析紫砂壶艺术当中经典性与创新性的双重构建,及由此产生的全新的艺术价值。

“石瓢壶”是紫砂壶经典款式“曼生十八式”中的一种。这种壶以金字塔形或八字形的壶身造型为基本艺术特征,稳健大气又具有辨识度,是紫砂壶中比较受人喜爱的一种款式。“石瓢壶”这一造型相传由苏东坡开创,后经杨彭年移植到紫砂壶创作中,又与陈曼生等人合作,将诗画等融于壶中。这样看来,“石瓢壶”是一种颇具文学色彩的款式,内涵意蕴美感丰富,充满智性气息。

“石瓢壶”以刚柔结合为主要特性,着重展现内部力度美,各个部分要构成精准比例,方能呈现美感、气韵与使用标准。此件“创新石瓢壶”以“创新”二字为重点,首先便提醒人们该作品具有不同于以往的独特之处。从整体上看,此壶与经典石瓢壶造型基本一致,关键在于由线面结构变化所铸就的独特气韵,使壶于经典之中透露出个性与创新意味。

此壶表面无多余装饰,仅靠造型结构彰显艺术个性与创新价值,这就使壶能够较好地展现经典款式的特点,增添了公益表现难度。壶身呈上窄下宽的梯形,是典型的石瓢造型。手工艺人对壶上下比例进行调整,使壶较之以往石瓢壶更加圆润饱满,尤其是底部两侧圆润的转角,使壶的柔美气质更加强烈。底部取消钉足设计,直接由圆形大平底作为支撑,使壶更加稳重,有憨厚可爱的艺术气质。

从壶身造型来看,其创新之处在于对石瓢壶硬朗气质的重构。壶的线条运行与转折着重强调柔美自然,牢牢稳定着壶面,大有几分“以柔克刚”的韵味,使壶于精巧可爱中带着一股韧劲儿,将力度美内化,使壶由内而外散发力量美与古朴气质,在连接传统与个性中完成了创新表达。

与精悍圆融的壶身相配合的是壶身两侧小巧的壶嘴与把手。壶嘴为经典直嘴,身形娇小,与壶身连接处的线条过渡十分自然优美,似与壶身一体打造而成,丝毫不见镶嵌痕迹。把手在经典耳状环形把手上进行改良,达成一种外方内圆的美感,增强了此壶线条的表现力。紫砂壶的壶嘴与把手是与壶身镶嵌起来的,从此壶上看,首先这三部分的结合十分紧密,保证了壶的质量;其次二者线条与壶身过渡自然,保证了壶身一体效果;最后,二者线条直曲有度,与壶身圆润不失力度的美感保持一致,使壶整体结构紧凑均匀,气韵稳重。

壶身上部是有一定厚度的圆形平盖,主要表现工艺技法的精湛,与壶身相接触细腻非常。壶盖中央部分是桥型的壶钮,壶钮与壶盖过渡自然,如同壶盖上“生长”起来,保证了壶盖部分的整体美感。桥型壶钮造型逼真,如同一座弧度优美的拱桥,中间形成端正的半圆形孔洞,人们仅用一指便可轻松提起壶盖,增强了此壶的使用性能。

壶的表面色彩及质感打磨延续以往精致细腻的路径,通体红润,色泽鲜亮饱满,其中不乏泥料的细致纹理,尽显大气高贵的艺术格调。与富有创新意味的造型结构相配合,使壶沉稳地立于经典与现代之中,在展现此壶个性风貌的同时说明了经典造型在紫砂壶创新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此件“创新石瓢壶”通体素净清爽,没有多余装饰,这就为其做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细小的瑕疵或误差都会影响此壶的工艺水准,可见手工艺人的匠心与一种严肃端正的执业精神,使石瓢壶这一经典款式在创新中得到发展,在当代艺术世界中展现自身经典性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结 语

此件“创新石瓢壶”给了我们一种启发,紫砂壶经典款式的创新与发展不一定要凭借特立独行的装饰或夸张变化的造型,更多的是凭借一种内部结构变化所形成的独特气韵,这样才能保证紫砂壶内部结构或精神文化的稳定,依靠传统进行创新,不断发展紫砂壶经典款式才是紫砂壶艺术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壶盖气韵款式
伪造的情书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气韵非师”辨
局部加热服的款式设计及其舒适性评价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浅谈美学中的气韵生动
Dream Bag
最火的单品款式
初为人母的着装困扰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