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匠心,创新发展
——浅谈紫砂作品《高脚潘壶》的创作理念

2020-07-09 10:30孙祥正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5期
关键词:高脚器型壶盖

孙祥正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有的从古陶器、生活器具取型,有的从自然界中仿生取型,有的借经典器型改作,在艺人充满智慧的匠心和灵巧的双手下,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造型艺术宝库,让人叹为观止。紫砂壶最初只是简单的实用器,在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承创新下,在实用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其审美价值,并在文人雅士的参与推广下融入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其文化精神价值不断延伸,给人以美好的遐想和心灵的享受,因此,紫砂壶从众多传统手工艺品中脱颖而出,发展至今已在当代文化艺术之林占据重要的地位。

紫砂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留下了很多经典之作,这些经典器型经过时代的检验和岁月的洗礼,始终深受人们的喜爱,流传下来。它们或依经典而作,或在经典的基础上稍加改制,使其既保留传统的韵味,又有新的元素。这样的经典作品有“仿古壶”、“石瓢壶”、“西施壶”、“竹段壶”等等,它们可谓紫砂器型中的标杆,不仅为前人所接受,也让一代又一代的后人模仿、仿制,对紫砂艺术的器型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紫砂作品“高脚潘壶”(见图1)便是由经典器型改制而来,它的原型是“潘壶”,“潘壶”作为一款经典的光素圆器作品,始终深受人们喜爱。据史料记载,晚清时期紫砂壶盛行,经常有名仕到宜兴定壶,作为交际之用,一起喝茶玩壶、读书作诗。“潘壶”便是一个名叫潘仕成的人来宜兴定制的,潘仕成祖籍为福建人,居住在广州,是晚晴时期著名的商人、富人,他继承家业、经营盐务,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祖籍福建,世居广州,是晚清享誉朝野的官商巨富,其先祖以盐商起家,成为广州十三行的巨商,是广州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无常和变故面前,他的私宅和财富如此不堪一击,终于湮灭于历史和时间的河流之中。但他集藏和刊印的中国古典文献、名家墨宝、书迹等,为中国文化的传续所做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潘仕成喜爱饮茶,他所定制自用的“潘壶”也流传下来,也有人说,“潘壶”是潘氏在女儿出嫁时送给她的嫁妆,他希望女儿在夫家相夫教子、宽容持家,希望夫家也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希望女儿一生安好。后人常用“潘壶”赠人,祝福对方富贵平安,同时,“潘壶”肚大能容,象征着宽厚温和、有容人之量,也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提醒人们保持宽厚平和的心境,和善待人、宽容处世,以好的心态度过一生。

图1

传统“潘壶”可谓融会贯通之壶,其形制融合了“掇球壶”与“仿古壶”的特点,它由柔和圆润的线条勾勒而成,是光器的经典代表,充分体现了圆器的“圆、稳”,其壶身上缩下丰,沉稳厚重;壶肚圆润,象征宽厚能容,“潘壶”给人以一派雍容气象。“高脚潘壶”在“潘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此壶较传统“潘壶”形制稍高,改变最为明显的地方在于底足,此壶底足为圈足形式,底足较高,撑起壶身,稳定地立于平面,给人以稳定端庄之感;壶身上缩下丰,但更为挺拔有力,筒壁较传统器形稍直,下部有肉,有上托之力;圆形壶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壶盖饰以唇边,唇边与壶口一圈线相互贴合,增加了层次感,同时又与壶足上下呼应,壶盖为压盖,与壶口严丝合缝、通转流畅,壶盖盈起自然的弧度,形成了饱满的张力;三弯流从壶身蓄势而出、转折有力,壶流从根部向流口由粗及细,变化均匀;壶把上承,又匀势而下,流线柔和有力,流、把架子转承和谐、骨力十足,提升了作品的气势;壶钮为扁珠钮,又稍显轮廓,给人以刚柔并济之感,壶钮如同珠玉,闪烁着喑哑之光,有画龙点睛之用。整壶造型比例协调、骨肉亭匀、饱满周正、端庄有力,曲线张弛有力,作品通身光素可鉴、温润如玉,简约而不简单,大气高贵,着实是改良的成功之作。

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经历了几百年的传承,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是在一代又一代艺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如今的辉煌。紫砂壶作为传统手工艺品,其发展一定要基于传统,离开了传统,紫砂艺术就等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可也不能被传统桎梏,离开了创新,紫砂艺术就失去了生命的活力。紫砂作品“高脚潘壶”将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传统器型的基础上对局部作出改进,使其既不失去传统的韵味,又平添几分刚劲之感,整体相互协调,让人耳目一新,可谓雅俗共赏。

猜你喜欢
高脚器型壶盖
伪造的情书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美的历程
啜饮
高脚竞速运动员身体形态及专项素质指标与运动成绩的多元回归分析
浅谈紫砂壶的器型与功能
小羊首圆炉
福州脱胎漆器器型创新设计思考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制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