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过春天的一百种方式

2020-07-09 03:10陈钱容
新作文·小学高年级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春饼碧螺春莼菜

陈钱容

春天,这个词在大多数人心中是个温柔的存在。虽然古人有时会“伤春”,但春仍然极受人喜爱。杨巨源迷恋那“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王勃迷失在“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刘禹锡轻轻吟唱“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撩乱碧罗天”……

温柔的春天有许多种过法,就像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

春天刚到,有人就迫不及待地买萝卜咬春。这一习俗源自古人说的一句话:“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一年之初,当然得讨个好彩头。春饼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东西,六朝时就有了它的前身——五辛盘,到了唐朝则叫作辛盘,宋朝就改名为春饼了,现在还可以叫片儿饽饽或荷叶饼。元代的《饮膳正要》中还记载了春盘面。到了明朝清朝,饼与生菜外兼食水萝卜,谓能去春困。高邮还有迎春宴。家家户户给邻居送一些青蒿、韭黃,谓之曰春盘。东坡居士还专门为此写过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

立春一过,“二月惊蛰又春分,种树施肥耕地深”。此时,杨柳青青,莺飞草长,小麦拔节,油菜花香,插柳、荡秋千、踢球都是不错的选择。有一架风筝当然是最好的了。你可以看到漫天飞扬的风筝,就如一封封春天寄来的信。有一些风筝上挂了竹笛,经风一吹,便发出清越的声音,如筝般美妙动听。这应该就是风筝之名的来历吧?

这次的春分节气,我们跟随横泾老农,亲手种下小西瓜苗,同时还认领了属于自己的一棵小苗,记录下它长大、开花、结果的全过程。等到收获时,老师说我们还可以亲手摘西瓜呢!想不到饿得肚子咕咕叫的我们,伸长脖子等来的午餐更是独具乡村特色——老师让我们和爸爸妈妈在农户的指点下,自己动手,亲手搭建野火灶,用当地产的横泾富硒大米和自己找来的野菜做一锅香喷喷的野火饭!这哪有不香的道理?我们吃了个底朝天!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清明如约而来。踏青祭祖是每年春天都该做的事。其始于先秦,但也有人说始于晋魏,因晋书上就记载了春游和探春。而到了盛唐,白乐天认为“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杜子美也写诗赞叹:“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清明节的习俗也是我最为喜爱的。不仅仅因为软糯香甜的青团子,此时还是捞莼菜、炒碧螺春、寻猫耳朵、挖春笋、掘野菜、吃婆婆丁的好时机。参加清明节气学校的我们,这次来到了太湖东山茶厂,采摘清明前的嫩芽,看茶厂师傅炒制久负盛名的“吓煞人香”,这足以让我们兴奋老半天。小小的芽尖儿如此可爱,立在茶树的顶上,嫩绿青翠,我都有点儿舍不得把它们摘下来。我们还看到了一排排茶树间已经开花、结果的枇杷和杨梅,明白了碧螺春为什么带有果香味的原因。老师们还带领我们认识春天里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樱花,还有咱们城里孩子难得一见的蚕豆花,教我们制成了花朵标本。萦绕着茶香花香,我们在香滑的莼菜和咸肉菜饭的香味中,结束了令我们回味无穷的清明节气学校。

也不用担心这些节气过后又没了乐趣。春天似乎是在放风筝的日子里过去的,不知不觉天已转热,可天地间仍然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不管何种过法,虽留春不得,但都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指导老师:钮晓萍)

猜你喜欢
春饼碧螺春莼菜
春饼迎春
石柱县莼菜种植现状及引种试验
“绿色”的莼菜
京郊寻春意 胡同吃春饼
苏州碧螺春上市 产量同比增长超20%
吴都碧螺春 一嫩三鲜回甘浓
莼菜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结构初步研究
利川莼菜发展概况及建议
也说碧螺春
鉴别碧螺春茶的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