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等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我之浅见

2020-07-09 03:15曹翔
北方音乐 2020年9期

【摘要】以自身近二十年在中等专业声乐教育中的体会和经验,针对目前中等专业声乐教育与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及学生的未来发展需求,笔者对中专声乐教育和培养引发的一些自我的分析和建议。时代需要的音乐人才将是有能力的,全面的,能与世界文化艺术接轨的,固守老旧的课程设置,单一的教学手段,培养人才的陈年目的,是否能满足极速发展的社会艺术需求和世界对未来艺术人才的标准?如何在学生艺术起步阶段的专业化学习中,让他们所学所得的专业技能,为他们的音乐学习和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每一个专业声乐教育者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教学多年的自我感受中,从专业化的角度上,以个人看待学生学习中的一些问题,以及走出校园面对职业生涯的一些困惑,提出的在中等专业声乐教育教学中,需要在语言上、学习能力上,舞台实践与表演上的一些想法、分析及建议。

【关键词】声乐教育教学;音乐人才需求;教学手段目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9-0159-02

【本文著录格式】曹翔.新时代中等声乐专业人才培养我之浅见[J].北方音乐,2020,05(09):159-160.

世界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时代。每个时代尽管都有它的与众不同之处,但像当今这样由于科技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让人们身处在一个有着无限张力和可能的大数据时代,则远远超出了想象。网络之发达让人们没有障碍地与全世界更近更快的连接在一起。作为生活在这个网络世界大背景下的音乐人,对于音乐表达的認知及方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怎样能培养的新一代音乐人才更适应社会的需求,展现出这个时代的音乐特质,在变与不变中有所取舍,则是作为音乐教育者所要思考和追寻的目标。

作为一个美声演唱的专业教师,以个人留学及表演交流的经历结合以往17年的教学体验,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演唱确实是一门综合艺术,不仅只是完美的声音技巧,也是多方面艺术表现的融合。在这门艺术中,实践永远优于理论,一切的准备与积累,都是为了在舞台上表演呈现的那一刹那。没有平素的训练,琢磨,积累,沉淀与升华,是不可能在舞台上真正展现艺术之魅力的。有别于科技发展追求新与快,美声艺术的发展是离不开传统与传承的。观之现在世界的美声音乐舞台,传统经典的歌剧一直占有不可替代的绝对主导地位,所谓传承即是积累的一种延续。新时代声乐人才的培养应给学生们创造更全面的学习体验机会,让他们拥有站在世界大舞台上的能力与实力。

在中等声乐教育的事业上,已经取得了不菲的成绩,积攒了丰富宝贵的经验。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上了国际的舞台。作为中等声乐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赢得一个个世界声乐比赛的奖项,而是培养出更多更强的世界性专业人才,让他们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长远地展现声乐艺术的生命力。

美声音乐艺术源于欧洲传统文化,美声演唱的各种表现形式,都离不开这个源头。相对于在欧洲文化熏陶下成长的学生,中国学生对这种音乐在理解与积累上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但凭以往的教学经验而言,我们的学生普遍在声音的条件上比许多国外的学生更胜一筹。我个人认为,一方面应该发扬强化自身的优势,另一方面应该取长补短,从附中开始就对学生加强几个方面的训练,为以后大学的深造及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基本必要的积累和准备,总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语言

美声艺术的世界里,语言的重要性不可言喻。所谓言以传情表志,语言与音乐的内涵是不可分割的。在美声艺术中,歌剧常会用到意大利语,德语,英语,法语等等,艺术歌曲中德语法语亦不可缺,在宗教音乐方面拉丁文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德国一个歌剧院的每个演出季度中,曲目所涵盖的语言必有拉丁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法文等等。在这一点上,由于地理人文原因欧洲人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在德国时发现大部分的歌唱家都能掌握好几门语言。因此对中国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最起码掌握准确流畅的读音是非常重要的。

二、音乐基础训练,视谱与积累

进入到美声艺术的职业生涯中永远需要学习新的作品。从古典经典到现代创作音乐,没有快速视谱学习的音乐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新作品的效率与质量。这种能力包括视谱的学习能力和曲目的积累。据我了解,在德国普通的歌剧院里,除了音乐会,一般每个演出季度要上演六至八部剧目,而剧目原则上最少八年之内不能重复演出。这么大的学习量,没有良好的视谱学习能力是无法胜任的。在德国的留学交流中,我发现普遍的民众对许多歌剧的咏叹调,重唱,合唱片段及艺术歌曲就像我们熟悉流行歌与民歌一样完全耳熟能详。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而言,都是陌生需要学习的未知领域。由此可见,积累古典声乐作品数量的重要性。经验是最好的老师,积累越多能力就越强,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应该在量化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三、表演与表达

声乐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只有好的声音结合适宜的方式演绎,加之与其他音乐家的配合重叠在一起,才能发挥动人的魅力。在美声艺术世界中,技术上对声音完美的控制与表演的艺术(对角色的把握,肢体的语言,表达的方式……),是音乐舞台上一对缺一不可的翅膀,只有找到二者的平衡,才能真正在音乐的天空中畅意飞翔。

怎样把这三个方面更好地运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我的建议是学以致用,学用并行,避免技巧与实际表演的分割,实现能力与积累的训练一体化,在教学中强调学习与实践互为支点,在学习中积累,在积累中强化学习能力的实践性学习理念。

针对以上三个方面在学习的教材教编配置中建议应有相应的调整和更改。

从语言上,我建议除了意大利语与英语之外,给学生们增加德语,法语与拉丁语的语音课。据我所知,在德国,普通学校的学生,从五年级开始,除了母语以外,都必须学习拉丁文与英语,之后再选择性增添法语,意大利语等其他语种。由于美声专业对语言要求的特殊性,我建议在课程的设置上不以语法为重点,而侧重于语音和口语。由于歌剧的许多题材与传统欧洲神话与戏剧密不可分,在材料上可以多偏重于欧洲的文学名著与古典神话。在学习语言中不强求学生完全读懂原文,首先解决发音的问题,做到可以流畅无误的拼读这几门语言,进而通过翻译软件了解文字内容,并试图用中文表达表演。通过一点一滴的学习与积累,帮助增进他们对作品的理解与对语言的把握,相应减轻日后学生们在职业生涯中的负担,起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在音乐基础训练与视谱上,更需要侧重于实用。针对声乐学生的视谱训练上,我建议把歌剧与艺术歌曲的曲目,按难易程度集成视谱的教程。在选择曲目上,除独唱作品之外,加入重唱,合唱等多声部的视谱,以解决学生独唱时没问题,一到重唱与合唱就容易跑调找不到音的问题,从而增强他们在音乐上的合作能力。学习是一个延绵不断的成長和成熟的过程,附中三年并不是孤立的三年,整个学习生涯也不是学校的八年,如果能在训练视唱识谱能力的同时,积攒大量声乐作品的曲目,岂不是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在表演与表达的训练方面,我建议更加强调孩子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只做乖的好学生,很难成为一个能独立思考的成熟艺术家。一方面,需要专业性的老师对学生进行从台词到身体语言表达的训练,另一方面让学生们多多实践,鼓励支持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作品,这样让他们对一个作品产生的流程有理性与感性双方面的了解与体验,提高他们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以及如何把握作品全方位的技巧,完善他们未来在职业生涯中的独立思考表达的能力。

以上三个方面的训练,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是孤立单一各自为营的,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训练理念,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附中的学习中,为大学以及将来的学习生活增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充裕自己的知识文化艺术积累,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更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一点小小的尝试,比如经常带我的学生们排练举办德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在曲目上除了独唱以外还融入了合唱表演的舞台形式。虽然只是小小的尝试,我却发现在与学生们一起排练的过程中,他们展现了巨大的热情和不可同日而语的积极性,我能感受到他们在享受做音乐的乐趣。如果说以后等待他们的是大舞台,作为音乐教育者就是为他们先搭建一个小舞台,让他们磨练、学习、体验、经历,经过这些打磨大舞台不过只是小舞台的延伸,最终达到培养出不仅拥有完美技巧的声音,而且真正热爱音乐,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并能诠释出艺术魅力的音乐家的目的。

好的学习经历是职业生涯前的铺垫和预习。如果在原来的教学基础上再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学生们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更多欧洲的文化艺术,掌握更多语言,提高语言学习的能力,可以在学习专业技巧的同时积累自己在美声艺术世界里的知识及表演实践的经验。于我而言,并不以培养一个获得了好成绩的乖学生而自豪。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更愿意听到曾经的学生对我说,老师,感谢在学校里所学的,让我在现在的职业音乐生活中受益匪浅!

四、结束语

用适合未来艺术发展需求的专业基础学习和艺术实践,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开始他们对艺术人生的不懈追求!

作者简介:曹翔(1975—),女,湖南长沙,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