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胶粘剂对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精度的分析研究

2020-07-09 09:03曾义
粘接 2020年6期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研究分析

摘要: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在已硬化混凝土中钻孔,并用高强胶粘剂植入锚固件,待胶粘剂固化后进行拔出试验,根据拔出力来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与回弹法、钻芯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检测精度高、破损程度小、使用广泛等特点。但在工程实践检测中发现,结构胶粘剂对检测结果存有较大影响,操作不当会造成检测结果存在失真的情况。基于此,文章就结构胶粘剂对后锚固法检测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精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關键词:结构胶粘剂;后锚固法;混凝土强度;研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TQ437+.4;TV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922(2020)06-0023-03

0 引言

目前,建筑结构实体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常用的方法为钻芯法。该方法会造成楼板局部损伤,取芯部位会留下约100mm或75mm的空洞,洞口修补恢复后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渗水或漏水等问题。相对而言,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是在已硬化混凝土中钻孔,孔深在40 - 50mm之间,并用高强胶粘剂植入锚固件,待胶粘剂固化后进行拔出试验,根据拔出力来推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方法。该方法为一种微破损的混凝土强度现场检测方法,其对结构的破坏程度比钻芯法小得多,试验后楼板恢复方便,且不会有渗水或漏水等问题出现。

我国于2010年颁布实施了《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IT 208-2010),规范统一测强曲线为fecu,i=2.1667P,+ 1.8288,测强范围10 -80MPa。

然而作为一种新检测方法,目前在检测市场使用率不高,在工程实践中其缺点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3点:①作过程相对繁琐,受胶粘接干燥时间影响,试验时间相对滞后;②结构胶粘接效果受人为及环境影响大;③检测结果精度离散性大。

基于此,本文通过后锚固法检测楼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操作过程、结合实际工程项目检测数据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及建议,希望能对其推广使用起到一定的作用。

1 试验方法及数据判断

1.1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1)试验步骤。A:避开开裂、蜂窝、麻面等缺陷部位→B钻孔:采用钻头直径为28mm的电锤钻孔孔深45±5mm→C清孔:钻孔后用水清洗孔内粉尘、杂质,并用吹风机吹干→D:安装锚固件并注锚固胶一E:安装测力仪→F:加载至混凝土破坏→G:记录数据→H.按规范要求计算混凝土强度

2)试验装置及方法如图1所示。

1.2 有效检测数据破坏判断

锚固件周边混凝土发生锥体破坏,结构胶与锚固件及混凝土粘接牢固,未发生破坏。

2 结构胶粘剂对检测混凝土强度精度的分析、探讨

本文选择3个检测工程项目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试件均为楼板,其浇筑时间、混凝土强度、施工工艺均相同。部分楼板采用钻心法取样进行试验、部分楼板采用后锚固法进行试验,从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2.1 注胶深度的影响分析

按照规范要求,注胶深度取40mm、45mm、50mm进行对比分析。如图2-4所示。

从上述工程试验表明:钻孔深度越深,锚固件与混凝土胶粘面积大,混凝土破坏锥形体也就越大,拔出也就越大,混凝土推定强度也就越高。其值与芯样试验强度偏差较大。注胶深度在40mm时,测试强度与芯样试验强度较为接近。

2.2 结构胶配比的影响

后锚固胶粘剂通常需现场进行调配,调配比例不当,致使结构胶粘接强度达不到要求,无法进行拉拔试验,最终导致试验失败。因此,应严格按胶的配比进行均匀调试。

2.3 注胶环境的影响分析

除与胶自身性能外,注胶后环境对后锚固检测混凝土的影响较大。注胶完成后,需等待胶干燥、胶粘接强度达到试验要求后,方可进行试验。一般要求注胶完成24h后可进行试验。但遇于冬季检测时,湿度大、温度低,尤其气温在1 - 20℃范围,注胶24h后进行试验往往失败,均表现为锚固件与胶直接拔出,混凝土未破坏。试验时间推迟为注胶完成72h后,方可试验。在夏季检测时,试验时间相对较短。工程试验表明:选用性能良好结构胶粘剂,在环境干燥、温度在25℃ - 35℃以上的条件下试验,最快注胶4h后可以进行拉拔试验。

3 结语

综上实际工程试验分析、探讨,得出以下结论及建议:

1)试验表明,钻孔深度为40mm时,注胶较少,粘接性可靠且试验结果与芯样结果较为接近,符合工程要求。

2)对不同试验环境,应制定合理的试验间隔时间,确保结构胶粘接牢固后方可进行试验。如遇低温、潮湿的天气,且检测时间要求短而急的工程,可考虑使用加热设备对测试点升温、烘烤的方法加速结构胶的固结,从而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及效率。

3)试验检测人员应经专业操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并能熟练掌握试验方法及结构胶粘剂的配比和调制。

4)试验发现,现有钻孔设备对钻孔的深度及垂直度精确难以控制,钻孔设备略显落后,造成钻孔深度误差大,最终导致试验结果失真。建议对现有钻孔设备进行升级、改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JGJ/T208-2010)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王金山,崔士起,孔旭文,等.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原理及影响因素分析[C].全国工程结构诊治与安全控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3.

[3]于长江,由世岐.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精度对比研究[C].首届全国工程质量检测鉴定加固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6.

[4]石立威,王鹏.浅谈后锚固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与设计,2015 (21):304-304.

[5]曹健,回弹一钻芯法在混凝土抗压强度检测中的应用[J].建筑工程与设计,2016( 36):453+1072.

[6]孔旭文,张效岭,孙建东,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工程实例[J].建筑技术,2015(S2):199-201.

[7]宋瑶,混凝土结构植筋技术及工作性能的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09.

[8]崔士起,裴兆贞,王建利.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关键技术及设备开发[J].建筑结构,20IO(S2):566-568.

[9]余锦绣.建筑结构胶的配制与应用[J].桥梁建设,2007(S1):144-147.

[10]彭志强,建筑结构胶及植筋应用工艺研究[J].化学建材,2004(05):50-52.

[11]周建民,李慧.建筑结构胶与特殊环境下固化剂的选用[C].第十二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7.

作者简介:曾义(1984-),男,贵州毕节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检测鉴定及技术。

猜你喜欢
混凝土强度研究分析
结构实体中混凝土强度的检验
浅谈冬季混凝土施工的防护措施
土木工程混凝土回弹法质量检测
对回弹法和钻芯法测强结果存在差异问题的分析和建议
新时期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研究
校园网络安全的体系研究
浅谈广电光纤通信接入技术
关于变压器高压试验技术的研究分析
建立回弹法检测河北省南水北调水工混凝土专用测强曲线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