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管理中的策略

2020-07-09 03:17薛斌王树磊
考试周刊 2020年57期
关键词:先机借势融合

薛斌 王树磊

摘 要: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和管理,都会因学校的历史和地理位置所不同。“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明确“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到“心中有盘棋”,既要有远景规划,又要灵活变通,因时而变,与时俱进,积极地根据时代和形势的发展做出相应调整,拒绝因循守旧。

关键词:借势;先机;融合

一、 乘势而上,借势而为

何谓“势”,“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这是《孙子兵法·势篇》中的一句话。激流之所以能够把石头给冲走,是因为他的“势”。学校发展要想成效卓著,就必须借势。

(一)借天时之势

每一个年代,必定有特定的历史时期,有特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如2013年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方针,2019年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关于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青岛)建设总体方案,2019年召开了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等,所有这些,看上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关系不大,但细思深究,这恰恰是“天时”。“一带一路”建设和上合组织示范区的建立,国家必定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周边国家的来访、投资、建厂、生产、管理、销售等,以及我们国家的出访、投资、合作、交流等,需要大量的外语人才,所以英语外的小语种人才必将得到大范围的重用,学校的小语种教学迎来春天,抢占先机就是抢占成功。引进小语种教师,开设小语种教学,培养小语种学生,加强与小语种国家的人才交流和学术交流必将成为先机之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召开,让一直受冷落的思想政治课得到了空前重视,给现行的高考制度下的选课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升学,就业,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新的选择。

(二)借地利之势

学校的地理位置,不仅决定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同样决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地处老城区的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相对雄厚,周围居民多,学生生源质量会很好,但学校规模受限于占地面积,所以要在优化办学特色上做文章,打造老校名校。城乡接合部的学校,学校规模有发展空间,生源兼顾城区和农村,应当以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作为品牌,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和全国名师,在教育教学成绩上有挑战城区名校的底气,势必迎来发展良机。地处开发区的学校,短时间是比较荒凉,没有人气,但政府的政策会有所倾斜,会大力扶持周边发展,并且新的学校,必定新的定位,新的发展,所以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抓住机遇,抢先发展,回想深圳当年还是小渔村的时候,敢于“吃螃蟹”的捕获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有了学校,有了优质教育,自然有居民群聚而居,这就是发展的眼光,这就是正向思维。

(三)借人和之势

学校的底蕴在学校的发展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丰厚的办学底蕴中,打造了浓厚的学风和醇厚的校风、教风,这都是教师发展的底气。学校既要人性化管理,立足实际,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生活,让老师们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又要建章立制,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激活教师的考核机制,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激励教师追求事业,激奋“有能”的教师更有“劲头”,让“有为”的教师更有“甜头”,让“有位”的教师更有“奔头”。每一位老师,都是学校发展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学校要引领教师静下心来研究教育教学,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幸福感。

二、 敢为人先,抢占先机

20世纪的深圳,绝不是单单一个“划了个圈”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以“时间就是金钱”的敢为人先的精神,没有敢为人先的迈出改革开放的第一步,就不会有现在的经济飞腾。

(一)什么是“敢”

《红楼梦》中讲“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我们要敢于借助刮到学校的“好风”,努力飞上青云,敢闯敢创。邓小平理论就充分体现了敢闯敢创。改革开放这条路,是摸着石头过河,怎么摸?那就是——敢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产生,这就是敢创。那么对于学校来说,怎么敢闯、敢创?“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每一届学生都有不同年代的烙印,学校教育教学策略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敢于打破固有的模式,因时而变,因势而变,要摒弃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冲破制约发展的旧框框,走出“路径依赖”的怪圈,探索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之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二)什么是“为”

为,就是有作为,古语说“为者常至,行者常成”,有思想,才会有发展,有为才有位。针对学校发展的瓶颈,必须敢于冲出常理的束缚,以逆向思维看待问题。学生生源差了,老师上课不敢讲了,就怕学生吃不下,所以,一味地降低起点,降低容量降低难度,长此以往,教师、学生的知识面窄了,储备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新形势下的考试。“木桶原理”中,只看到了短板的消极作用,没有看到长板的积极作用。抬高起点,加大密度和容量,附以精准落实手段和分层任务教学,既能保证了优生的“吃得下”,又能兼顾其他学生的“吃饱”,让学生有成就感和收获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下去,学校的教学哪有不突出的道理。

(三)什么是“人”

一是以人为本。以老师和学生的发展为一切发展的核心,一个学校,老师发展了,学生发展了,那才是真正的发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坚定通向罗马的大路成百上千条,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要只限定于自己单一的学科,学科之外的其他领域,只要思路得到开拓和轉变,同样可以有突出的成就。一个语文老师,在竞争激烈的学科中,要想出人头地,完全可以避其锋芒,在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科技发明、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有所建树。同样,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仅仅“一桶水”是不够的,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教师需要“长流水”。二是开发人力。我们老师的发展就是人力的发展,只有老师发展了,才有学生的发展,老师没有发展,学生何谈发展?当年李希贵写《学生第二》,“学生第二”,要体现老师第一,因为老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老师的力量挖掘出来了,那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也是自然的。

(四)什么是“先”

所有的无先例都是机会。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凡事都能先人一步。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决定了随时都会有新的研究领域,新的领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陌生的,但谁又能一开始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去参加优质课比赛,那些评委在这方面就真正走在前面吗?未必。其他学校的老师真正走在前面吗?同样未必。所以为什么说一个企业要争当“微笑曲线”的两端,真正的企业是出标准的,我挣标准的钱,我不挣加工费。一开始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谁先研究了谁就占得了先机,你只要参与了,有可能你研究的就是标准,你展示的就是成果。参加一次明白一次,参加一次提升一次,日积月累,直至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三、 融合发展,出奇制胜

学校发展,有了“势”,还要融合学校内部力量。学校的文化底蕴和优秀传统,骨干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青春活力,融合在一起,会形成一股强大力量,施加于教学中,可以促使教学质量向更高层次发展。

(一)攻得下,守得住

教学中同样要讲究“攻守理论”,既要“攻得下”又要“守得住”。一是攻得下就是要有高分意识。我们要攻得下,很明确是抓出高分。什么是高分意识?就是要高度关注吃不饱的学生。关注吃不饱的学生,并不是放弃吃不下的,实施分层教学、分类推进、因材施教,完全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二是守得住就是体现两个不一样。不同层次班级的课堂容量、作业量必须不一样。两个层次的班级,在B班你竭尽全力完成了教学任务,再加课堂容量就大了,学生接受不了,这就是标准。然后拿着这个标准放到A班去,还是上完了,那么A班这节课就失败了,因为这两个班的学生水平不一样,这个班学生没有“吃饱”。同一班级的学生的作业必须不一样。即使在同一班级中,学生的水平也是有区别的,在同一课堂上,必定有“吃不下的”“吃不饱的”,所以必须有分层练习和作业,给“吃不饱”的学生加量加难度,高分就是这样出来的。

(二)钻得进,挖得出

钻得进的过程也就是深入学习的过程。面对新形势和新高考,不能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必须加强个人的深入学习和研究以及备课组的共同研讨,借鉴外部经验,提升整体水平。挖得出,就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训,正思我们的经验。我们以前只提反思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时候,我们要正思我们的教学。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一年一年的輝煌,一定有丰富的经验,怎么把它正思出来?在反思和正思的基础上,个人、集体、外部经验会高度融合,凝练升华,达到质变。钻得进,挖得出的最终结果是守正出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对常规的东西,我们要在坚持好的基础上怎么突破?怎么去出奇制胜?就是要研究、要讨论。

(三)耐得住,吃得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两个方面来体味,一个方面是慎独,独处的时候,最能体现一个人高的修为。当老师不容易,要有很多的额外付出,廉不言贫,勤不道苦。我们慎独的能力怎么提高,就是要树立理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第二个方面,要豁达大度。“观夫汉高之兴也,非徒聪明神武,豁达大度而已”,平时,换位思考,胸襟开阔,能容人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四)说得出,做得到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和做。如何说到做到?一要高标准要求,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好,而是标准太低。二要严制度落实,“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一勤天下无难事。

路虽弥,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学校的管理与发展,管理者需要有“吃螃蟹”的勇气,又要有“担当作为做泰山工”的锐气,还要有“宰相肚”大气,坚定“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必定会带领学校以加速度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宁立新.人本管理理念下的高中学校管理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5).

[2]刘金辉.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学校管理的探索[J].学周刊,2018(31).

[3]柏茂东.高中学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教书育人,2012(35).

作者简介:

薛斌,王树磊,山东省胶州市,胶州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先机借势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借势奥运,潮玩撬动创意新品
融合菜
国内手办市场崛起 谁将占得先机?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融合》
隆力奇 抢占国际先机
“借势”等十二则
慢得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