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OP.46的节奏特点与演奏探究

2020-07-09 03:16周丹
北方音乐 2020年11期
关键词:舞曲重音律动

【摘要】1878年,德沃夏克为钢琴创作了四手联弹作品《斯拉夫舞曲》op.46。这部作品共有八首乐曲,主要含有富里安特、杜姆卡、索赛卡、斯卡契那、波尔卡等五种不同类型的斯拉夫舞曲。作曲家在作品中并没有直接采用民间旋律曲调,而是借鉴了舞曲中的节奏,因此节奏便成为了这部作品构成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本文分别探讨了五种斯拉夫舞曲的节奏特点及节奏与演奏风格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斯拉夫舞曲》op.46;富里安特;杜姆卡;索赛卡;斯卡契那;波尔卡;节奏特点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11-0021-02

【本文著录格式】周丹.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OP.46的节奏特点与演奏探究[J].北方音乐,2020,06(11):21-23.

1877年冬天,勃拉姆斯向自己的出版商西姆罗克推荐了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捷】,Antonín Leopold Dvo?ák,1841-1904)。在德沃夏克的作品出版获得初步成功后,西姆罗克委托德沃夏克创作《斯拉夫舞曲》。1878年春天,德沃夏克完成了《斯拉夫舞曲》(Slavonic Dances)Op.46并大获成功。这种成功不仅是指商业价值上的销量,这部作品更被音乐评论家们盛赞为“民族音乐典范”,而作品对作曲家的意义在于“使德沃夏克从捷克音乐的领军人物变成欧洲最受欢迎的音乐家之一”。《斯拉夫舞曲》是为钢琴四手联弹而作,但同时德沃夏克也把它改编成管弦乐版,只是两个版本中的No.3和No.6是互换的。本文以钢琴版本为研究文本。

德沃夏克并没有在《斯拉夫舞曲》中直接采用民间旋律曲调,而是在构思这套作品时在“充分吸收斯拉夫音乐与深刻理解斯拉夫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各种民间舞蹈的核心节奏与律动,创作出全新的却又具有鲜明斯拉夫性格的旋律”,节奏便成为这些舞曲构成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因此,《斯拉夫舞曲》中五种不同类型舞蹈的节奏特征,成为演奏者特别是斯拉夫民族以外也许不太熟悉这些舞蹈节奏的演奏者,在学习和演奏这部作品时最需要了解和探讨的问题。

一、富里安特(Furiant)的节奏特点及演奏

《斯拉夫舞曲》中首尾呼应的两首富里安特舞曲No.1和No.8,均为四三拍。最典型的富里安特节奏为三组二拍和二组三拍的交错式律动。两首舞曲在开始的主题中都采用了这种节奏形态。

在以上谱例中,已经用虚线区分出三组二拍的节奏律动,而交替出现的二组三拍律动可以参照小节线的划分。作曲家已经对谱面上的重音做出了详尽的标记。演奏时只有在正确的位置上表达恰当的语气,才能显示二拍子和三拍子的节奏律动。

富里安特舞蹈速度非常快,按原速演奏时可以按照两小节数一拍。这样,二拍子和三拍子间的转换就非常自然,两者也能在大的节奏律动上得到统一。两首舞曲的呈示部和再现部大都由这种固定节奏型构成,这种节奏也使得富里安特舞蹈具有非常暴风骤雨般的热情亢奋。

二、杜姆卡(Dumka)的节奏特点及演奏

《斯拉夫舞曲》Op.46中只有No.2不是捷克舞曲,它是一首杜姆卡。杜姆卡是流行于乌克兰地区的斯拉夫民族的叙事诗,一般是由沉思忧郁的部分和激情快速的部分构成。

本首乐曲由稍慢的段落开始。这里乐句悠长,使用了四次跨小节同音连线的A音,在节奏上有着特别的韵味,既延长了音符的时值,同时也延伸了乐句的长度。长线条的旋律在整部《斯拉夫舞曲》中并不常见。

这个主题旋律在全曲中共出现了四次。随着音乐情感上的递进,主题的情绪也逐渐饱满起来,直到最后一次的ff力度,但主旋律在节奏上并无变化。

交替出现的快速主题,神采飞扬、激情澎湃。这里恢复到类似其它舞曲中以跳音、短连线和单个长音为主来构建旋律。節奏律动基本与二拍子的强弱关系相符。

杜姆卡的特点是由慢和快两种速度构成。尽管No.2的开始主题并不算很慢,但这也使这首乐曲能在较长气息的稍慢主题和激情豪迈的快速主题间自然地转换了多次,且保持了整体的舞蹈性。

三、索赛卡(Sousedská)的节奏特点及演奏

索赛卡舞的速度略比其他快速舞蹈慢。《斯拉夫舞曲》中有两首索赛卡舞曲:No.3和No.4,均为四三拍。这两首索赛卡在基于三拍子的节奏律动上,设计了第三拍或是第二拍上的重音。落在长音上的重音,好像是舞步在这个节奏位置上做出了一个顿足的停留。

第三首是诙谐的小快板。呈示部主题主要由在强拍上的两音小连线、两个八分音符跳音以及第三拍上一个长时值的四分音符重音(有时这个音上有装饰音)构成。这种节奏型带来演奏上的特点是小连线有着强调第一拍的意义,但第三拍的长音在音乐上的语气更多。

第四首中段主题和这个主题类似,都是在正常强拍基础上增加了第三拍上的重音,也带有装饰音。在整部《斯拉夫舞曲》中,只有索赛卡舞曲在主要主题中加入了装饰音。

第二拍上的切分重音出现在第三首中段主题和第四首呈示部主题中,显示了索赛卡从容的舞步,也不失幽默愉悦的气氛。

第四首的呈示部主题是弱起节奏,这是《斯拉夫舞曲》中唯一一首在高声部开始处是弱起的主题,另外一个弱起主题出现在第五首的中段,其他所有的主题都是从强拍位置开始演奏。通常强拍进入的主题在演奏时需要语气上——并非一定指力度上——较肯定地进入,而弱拍进入需把休止给“无声地”演奏出来。

正常节拍的强弱律动和意外出现在非强拍上的重音及装饰音和弱起节奏的运用,展现了索赛卡的田园气息和表达较自由的特点。

四、斯卡契那(Sko?ná)的节奏特点及演奏

《斯拉夫舞曲》中也有两首斯卡契那舞蹈:No.5和No.7。这种舞蹈情感热烈、动力强劲、律动较规整、速度很快。这里的两首都是四二拍,其节奏特点基本与四二拍的强弱律动相符,重音大部分都出现在强拍位置上。

只有第七首主题中的节奏型态有些例外,在某些第二拍上有重音记号。但这首乐曲速度很快,可以按照两个小节为一个律动来数节奏,这样就比较好理解和统一这里的节奏律动。第5、7小节强拍上重音的程度超过了后一小节第二拍上的重音。演奏时,fz的力度更多,后一个重音记号更多代表保持时值以及舞步在某个节拍上的停顿等这些意义。

有一些节奏型很好地显示了斯卡契那舞曲轻盈快速、气质幽默的特点。例如No.5第1小节中的节奏型,强拍上的八分音符跳音是輕盈的。又如,从第11小节开始以及后面出现多次的十六分休止符都是斯卡契那跳跃轻快的舞步。

还有一些连续出现的节奏型类似于舞步中的快速旋转。例如,在No.5第79小节处连续出现的这种节奏型、两首舞曲中都有连续出现相同音型的十六分音符,都是代表斯卡契那中的转圈舞步。

在第五首中还有一个有特点的节奏型:它类似装饰音,但演奏时重音放在第一个音上。在第27小节至第74小节这一段落中,这个节奏型频繁出现,且力度很强,表达了斯卡契那舞十分激动和热烈的情绪。到第75小节后,这个节奏型改变为较规整的前十六后八节奏,情感稍平缓。

斯卡契那的速度也较快,但没有富里安特快。除了热烈的情感外,斯卡契那舞蹈还有幽默轻巧的表达。含有复调因素的写法也是这种舞曲的另一个重要特点,No.7中多次使用了卡农的写作技法。

五、波尔卡(Polka)的节奏特点及演奏

波尔卡是德沃夏克最喜爱和擅长的舞曲之一。“德沃夏克流传至今的第一首曲子,是一首质朴的波尔卡钢琴曲。”《斯拉夫舞曲》 No.6就是一首波尔卡,四二拍。波尔卡的特点是舞步很小,一次跳半步。一开始的主题节奏型态就具有这个特点。

连线模糊了节拍中强弱的律动关系。它也像是滑行的舞步,如同往右跳两次(或一次),再向左跳两次(或一次),一次只跳一小步。这首波尔卡气氛较轻松愉快,且略带甜美。演奏时按照连线的奏法,但更需要注意划分出长的乐句。因为两音小连线仅仅指这两个音的联系较紧密,而具有横向思维意义的乐句仍然是长线条的。还应看到左手在强拍位置上的重音记号,它提示了大的节奏律动不应受到右手小连线的影响。

和杜姆卡一样,这首波尔卡也是在两个速度的主题中轮流转换。但No.7中两个速度都是快的。

第29小节开始更快速的主题中,先是短短长的节奏型,热烈且肯定。随后出现的节奏型非常轻盈地,就像是两脚飞快交替的舞步。

第66小节开始的第二插部中出现了切分节奏,这里是典型的波尔卡节奏。主题所有四分音符在演奏时需予以语气上的强调。

探讨《斯拉夫舞曲》中的节奏特点,源于德沃夏克在写作这部作品时并没有直接引用民间舞蹈的旋律,而是留下了其精髓——节奏。只有掌握了节奏的特点,才能理解斯拉夫舞曲中或愉悦或鼓舞人心的精神。

谱面上对于重音的标记十分详尽。杜姆卡和斯卡契那的主题和大部分段落中,重音位置基本与其节拍强弱律动相符,个别时候会出现非强拍位置上的重音(一般是第二拍)。富里安特、波尔卡和索赛卡在演奏时要注意理解重音的意义。在这几类舞蹈中,重音一般都在长音上,但不一定是在节奏律动的强拍上。这些作品中通常在第二拍或第三拍上出现需要强调的音。

《斯拉夫舞曲》采用舞曲体裁,因此,除了杜姆卡的稍慢主题使用了较长的连线外,其他所有主题和段落大都由较碎的小连线、跳音、和单个长音构成,表达了民间舞蹈亢奋地情绪和各种样式的舞步。我们需理解这些细小的要求——例如跳音可以是热烈地跺脚,也可能是轻盈地跳跃——并且在节奏的范围内演奏出来,同时应注意不要让细碎的节奏型态破坏了大乐句的划分和结构的整体感。

即使是相同的节奏型,但由于跳音、连线、或重音的位置不同,也蕴含着各自不同的音乐气质和情绪表达。例如这种节奏型,在《斯拉夫舞曲》中经常出现。四二拍的No.2杜姆卡、No.5斯卡契那和No.6波尔卡中都有。第二首中,在语气上强调并拉长了第一个八分音符,第二拍的两个八分音符跳音又保持了舞蹈的跳跃感。第五首中第一个音变为跳音,显示的是斯卡契那舞步轻巧和幽默愉悦的特点。第六首中的这个节奏型使用了跨小节同音连线,和前后的小节接在一起,变成了典型的波尔卡节奏。

《斯拉夫舞曲》中有时也会以节奏变形这种方式来进行重复,这同样也和舞蹈的风格特征息息相关。例如No.3第43小节开始的主题,刚出现时为八分音符跳音加上八分休止符,舞步从容,且具有田园气息。这个主题第三次出现由低声部演奏时,第一拍的八分音符变为两个十六分音符,变成了类似倚音的效果,诙谐的捷克农民形象跃然纸上。主题第五次出现时,保留了部分强拍上的八分音符加休止,其他地方都变为四分音符长音,取消了休止符,力度也随之加强,舞步变得庄重。因此,索赛卡舞的表达是较自由的。又如杜姆卡的快速主题中也有一个节奏上的变化:在再现重复时变形为的形态:体现了更为亢奋和炫耀的意义。

这些节奏特点揭示了德沃夏克的根是来自于斯拉夫民族的音乐文化和歌舞创作。德沃夏克“的内心是与民间音乐息息相通,人们今日还在乡村唱的民歌和舞蹈,就在他的心里,在他的耳朵里。”

参考文献

[1][英]尼尔·温伯恩著,仲文明,李芸昕译.德沃夏克传[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2]温潇潇.从捷克的淳朴到斯拉夫的深挚——德沃夏克<斯拉夫舞曲>音乐风格探析[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1.

[3][德]库尔特,霍诺尔卡著,关惠文译.德沃夏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周丹(1981—),女,汉族,武汉,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与教学。

猜你喜欢
舞曲重音律动
阿基与乌龟之重音
和谐律动
单词重音
重音和语调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重音朗读,让朗读更有韵味
再寻绿野仙踪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