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空间中小众群体的建构与消解

2020-07-09 03:31肖雅雯
新媒体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新媒体

肖雅雯

摘  要  小众群体近年来持续受到社交媒体平台和用户的重视,文章通过分析小众文化类综艺所代表的各类小众文化,探究小众群体在新媒体空间中得以建构和消极的可能性。正是在建构与消解是双向动态变化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小众群体实现“新繁荣”。

关键词  新媒体;小众群体;小众文化;小众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09-0115-02

一直以来,社会生活中不乏有小众群体的存在,但却散落在各处。如今,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进一步推动,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小众文化的热烈追捧者,聚焦小众文化也日益成为综艺节目的新趋势。笔者认为,小众群体的传播地位的日益上升,是小众群体正在新媒体空间中建构与消解双向动态变化的过程。本文立足新媒体环境,分析小众群体在新媒体空间中的建构过程及消解原因,探究新形势下如何正确看待小众群体,以促使小众文化良好发展。

想要理解小众群体,可以联系亚文化的概念:亚文化是基于共同特定的兴趣、意识形态和行为特征的团体所遵循的价值体系,由此我们可以将小众群体界定为:相对于“大众”而言,有着共同的需求、兴趣或特征的相对少的人群。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孕育亚文化的可能性,同时也促进了与其相伴相生的小众群体的壮大。过去,持有小众爱好的人由于分布分散,难以与有相同或类似的兴趣的人接触,既更谈不上聚合成文化,而如今,依托新媒体搜索机制,各种兴趣圈层的人能够形成不同社群,小众群体过去的边界被打破,伴随广泛的互动和传播,越来越多的小众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其本身的独特性也正消解。

1  新媒体空间中小众群体的建构

1.1  小众群体的发现——信息利用与数据挖掘

新媒体时代,有关用户特点、分布等的信息数据化程度不断提高,用户在新媒体中呈现出数据化生存的特点。用户在网络上留下的种种数据成为个体的另一面镜子,在此基础上,许多平台通过对用户点击频率、浏览时间、搜索内容的量化和发掘,可以更加精准描绘用户画像,进而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信息推送和功能服务,促进了以文化背景和兴趣爱好为特征的网络社群的逐步形成与发展。

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为了寻找新的发展契机,开启了对小众文化的探索,被誉为“中国说唱元年”的2017年,正是因为爱奇艺出品的中国首档Hip-hop文化推广节目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这是一档锁定未来的超级网综,网络综艺最快破億记录多次被它创造并刷新。在此影响下,各类传播者开始利用各类平台数据挖掘各类小众群体的兴趣偏好,寻求发展小众文化的可能性。《这!就是街舞》使热爱街舞的小众群体逐渐被人们发现、《声入人心》让更多的人发现美声这一高雅却小众文化艺术形式、《乐队的夏天》带来了乐队摇滚文化的狂欢。在新媒体空间下,以数据形式保存的个人足迹与大众媒体的推出相连接,共同丰富了社会的文化图景,任何一个小众群体的文化形态,都有机会得以找到一个新的市场和社会舞台。

1.2  小众群体的聚集——技术赋权与网络平台

新媒体背景下,社交媒体鼓励每个人对话题感兴趣的人发布信息或者进行反馈,同时,互联网去中心化、低门槛、匿名性、连通性等特点,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表达机会,为小众群体的聚集提供了积极支撑。每一个网民都可以在网上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归宿,从而可以在众多小团体内交流,并以群体的名义向外传播[1]。例如,《乐队的夏天》借助其抖音、微博等官方账号将节目的演出片段及幕后花絮剪辑成视频进行二次传播,摇滚音乐迷通过组建微博超话、建立豆瓣小组等形式聚集在一起,在普及摇滚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该群体的关注度。除此之外,用户在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关键词搜索机制便可发现兴趣圈层相同的人群,例如哔哩哔哩网站设置了“剧番”“鬼畜”“娱乐”等专区以方便就某些话题进行讨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小众群体并非孤岛,暂时的“线索消除”使网络在形成“意见的集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人们之间可以高速、有效的传递和获取信息,这也是导致小众群体的社交网络形成的原因之一。

1.3  小众群体的认同——文化身份和社群认同

社会身份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意识是由社会身份认同和个体身份认同共同组成的。身份认同是我们理解自身与社会关系,塑造自我意识和社会行动的重要出发点。在如今的新媒体空间中,用户参与讨论的平台是多样的,给予小众群体更多可供自由选择的虚拟表达空间的同时,也进一步形塑小众群体的文化认同、身份认同。滕尼斯认为,默认一致“是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成员团结在一起的特殊社会力量和同情”。默认一致是共同体成员“相互之间的、共有的、有约束力的思想信念”[2]。譬如《乐队的夏天》的播出强化了小众摇滚群体对“自由、独立、反叛”精神的标榜与呼吁;《脱口秀大会》则以不同方式塑造了“幽默、积极、乐观”的脱口秀兴趣群体的生活态度。相比于同质化、大众化的产品,嘻哈文化所代表的畅快真实、摇滚文化蕴含的自由潇洒、歌剧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等被更多人了解和簇拥,小众群体更渴望通过有格调的偏好来彰显自己的独特内涵,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新媒体环境将小众文化推向大众视野,让小众群体发现新的自我,形成自己的文化身份和社群认同。

2  新媒体空间中小众群体的消解

2.1  文化信仰弱化,身份象征凸显

如今,小众文化成为人们彰显自我的一个新名片。不过,新媒体空间中的以网络社区为代表的“弱关系”和以微信为代表的“强关系”的并存使网民游走于各个不同的共同体之间,网民话语共同体呈现出更加复杂化、更加不稳定和随意松散的趋向[3]。目前,亚文化的发展一方面为个人身份认同提供了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寻求与自身相适配的文化圈,个人会获得某种认同感和满足感,甚至安全感。新媒体的即时传播和空间压缩使人们对小众文化的探讨往往被视为一种行为仪式,人们的情绪往往会盖过理性,忽视小众文化背后的精神内核,只为获得一种身份认同和群体狂欢,而且也会随着事件热度的降低而消退。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