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2020-07-09 03:31刘素贞
学周刊 2020年22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应用题现状

摘 要: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后续学习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对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和实际的学习情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并采取相关措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应用题解题技巧,也能够大幅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现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2-003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2.017

目前,虽然有许多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记忆相关的概念和公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题解答过程当中还会出现迷茫、不知所措的情况,而这也是阻碍学生取得良好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来优化、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应用题解题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

(一)教师对于题目材料的把握不够准确

就现阶段而言,小学数学教材会根据改革的一些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这就会使教材本身的内容不但更加丰富,而且形式上也会有所创新。这就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将应用题设为单独章节的形式,转变为能够运用多元化的图画样式来表现出应用题当中所涉及的条件和问题,能够不断将应用题融入平常的练习当中。但是教师在面对相对比较分散的知识点和多元化的应用题类型的情形下,很难正确地把握应用题教学当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避免走入应用题教学的误区,教师应该在教材进行更新和改版之后,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应用题教学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上,只有对教材足够熟悉的情况之下,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掌握得更加准确,从而在教学过程当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

(二)学生应用题审题能力薄弱

在应用题教学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教师往往只会关注学生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方面的培养,但是并没有关注学生对于应用题审题能力的培养。而对于一些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语言能力和认识汉字的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对于应用题当中所涉及的文字描述,不能很好地把握,虽然教师能够对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理解透彻其内涵,因此没有办法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相关教学内容。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仔细、反复的阅读和分析,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对于题目当中所涉及的条件、数量关系能够形成一定的联系。如若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没有办法了解题目当中的内容,这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一些事物来对题目进行替换,从而能够保证学生在应用题审题上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二、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充分利用情境教学

无论是在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上,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兴趣既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学生积极学习的源泉。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做游戏、表演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并对解答应用题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明确知道,审题是解答应用题当中的首要步骤,也是重要步骤。但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能够发现,很多学生对于审题不能很好地把握,而在问题上也不能够很好地理解,那么接下来一系列的计算、验算等步骤的正确率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由此可见,学生应用题出现错误的情况不一定是题目太难,也有可能是学生对于题目当中所涉及的信息理解不准确。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对待审题这项步骤。审题也就是读题,学生在读题时一定要更加的仔细认真,并在思考的同时,清楚给出的条件有哪些,而要求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有必要,学生还可以借助一些简单的草图或者线段图来辅助学习。图画解题法,能够使应用题的解答更加简单。而在实际的解题过程当中,一定要先理清题目当中涉及的主题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对解题方法进行最为科学合理的选择。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用题解答的正确率和效率,而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但要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在审题后对解题思路进行整体的分析和把握。利用画图解题法,使学生对于题目当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有整体上的分析和把握,而后选择用最适合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正确的解答。这样就能够使题目当中所涉及的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更加抽象化的概念变为简单化。这样,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上就会更加的容易一些。只有正确地掌握题目的意思,才能为后续的解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重視基础知识教学

从小学数学整体题目来讲,应用题的解答难度远远大于其他题目的解答,但是我们一定要能够清楚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也就是说,所有的题都是来源于教材当中最基础的知识。而在小学数学课本当中的应用题解答,当然也不例外,只是增加一些教学内容,但是解题的基本步骤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能够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不是只教学生从应用题当中寻找答案。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讲比较深奥,而所涉及的知识面和范围也比较广,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能够从最基本的知识内容来组织教学。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课本知识以及相关的课外知识,才能使解题效率得到保证。

(四)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

无论是在应用题当中,还是在其他类型题的解答中,数量关系之间的分析是影响这一道题结果是否正确的重要因素。数量关系是指题目当中所隐藏的已知、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只有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才能够运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将数学当中涉及的问题转化为最简单的数学式子,而后通过正确的计算来进行题目的解答。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对小学生整体的认知、学习、发展规律有最为全面的掌握,而后从实际的生活和已知条件出发,将题目当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进行生活化、情景化的概括,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能够将较为抽象的已知条件转化为相对简单的数量关系,从而能够使题目结构简单化,利于学生解题。

(五)培养学生验算和总结能力

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当中,也离不开对答案检验的步骤。通过检验,我们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准确率,还能够使学生逐渐形成检验的良好习惯。而在培养学生检验习惯的过程当中,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检验的方法,如,检查列式和计算的合理性、准确性等。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代入法来进行检测,也就是说,将解答出来的结果代入到题目当中,检查是否符合题目当中给出的已知数量关系,也可以运用其他方法来检验计算,而后,对比检验的结果是否一致。在检验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在解完题之后还要写上“答”和“单位名称”。

除此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应用题的总结能力。学生在解题之后,无论是正确的结果还是错误的结果,都会有一定的收获,而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学生能够很快就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能够轻松获得正确的答案,但是还会有许多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思路,没有办法进行应用题的解答。不管结果如何,学生在解答过程当中一定会积累一些相关的经验。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经验进行自我总结和归纳,避免在日后解答类似问题的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总结和归纳,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记录,而后就可以耐心地为学生解答在应用题解答过程当中存在的误区。最终,通过教师的帮助,学生逐步提高了自我检验和自我总结的能力。

(六)将应用题分类,反复练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会涉及许多应用题,而应用题的题型相对比较多,学生在掌握起来相对也比较困难。如若教师通过讲解一些经典例题,课后做幾道练习题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如果想要使学生对应用题有更加透彻的了解,掌握更扎实的技能技巧,还要进行分类学习。像小学数学当中涉及的工程、行程、追击、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对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的解答技巧都能熟练掌握。但是这种练习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而要在这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编排上也要有所创新。而常用的几种创新方法如下:首先,叙事方法的创新,也就是指在应用题题意不变的前提下,对题目当中所涉及的词语、句子叙述的方式进行创新,而后由学生进行解答。其次,对题目当中的重点词语进行创新。所谓的重点词语就是在题目当中连接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提问中涉及的一些关键词。掌握这些关键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题意,梳理好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最终找到正确解题方法。再次,对题目条件进行创新。将题目当中涉及的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进行互换,而应用题的问题则不改变,而后使学生进行作答。最后,问题创新。问题创新是指条件不变,变更问题。这种方法会使具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发生变化。

通过上述的几种创新方法,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具备举一反三和一题多解的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再结合题型分类和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掌握全面的应用题解题技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根据学生学习、成长、身心发展的特点来组织教学。笔者相信通过上述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有效措施,能使小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和教师应用题教学质量得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殿喜.提高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3).

[2]张承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现状及解题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7(S1).

[3]杨翠平.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2).

[4]俞幼飞.关于小学数学应用题的解题技巧分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2).

作者简介:刘素贞(1982.12— ),女,汉族,甘肃岷县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应用题现状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解应用题要过“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