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建筑企业经营特点与融资风险刍议

2020-07-09 03:17邓波
好日子(下旬) 2020年5期
关键词:融资风险PPP模式建筑企业

邓波

摘要:针对当前建筑企业广泛参与PPP的经营方式,结合PPP模式融资的主要特点,对建筑企业参与PPP融资的风险进行分析,以期使建筑企业在PPP实施过程中,融资结构更为融合,管理更为精细。

关键词:PPP模式;建筑企业;融资风险

近年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行业迎来了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投资热潮,在加大基建投资稳增长与规范政府举债防风险的双重宏观政策目标下,公私合作(PPP)模式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有效路径。建筑企业,尤其是资质等级高、技术管理能力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成为“Private”社会资本的重要力量。与传统建筑业务相比,PPP模式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环节,而是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期限长,不确定性较大;参与主体多元、合同体系复杂;传统银行信贷、投行、产业基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合,使PPP项目的融资结构更为复杂,管理更为精细。

1、建筑企业参与PPP模式的经营方式

1.1、适应PPP模式的建筑企业角色定位

财政部在2014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预算中提出“推广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鼓勵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和运营。”国内PPP实务主要集中在各新建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城市轨道交通等公共服务项目,国内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及维护技术成熟,市场竞争充分,较高的工程资质等级和资金门槛为建筑企业,特别是大型土木工程建筑公司利用PPP模式介入市政施工项目,跨区域整合市场资源和提升公司业绩提供重要契机。

PPP项目主办人是项目存在的前提,影响项目成败的是主办人三项关键能力,即财务能力、设计与建设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在项目的发起阶段,不同背景的主办人以单独或组成联合体的方式,获得政府特许经营协议,工程承包商等专业公司作为股东的参与,有利于增强包括政府、金融机构在内的各方对项目成功的信心。

承包商作为PPP项目的重要股东具有广泛代表性。特别是在项目发起阶段,即从立项到施工建造、设备安装基本完成的阶段,融资、建造、技术等不确定性因素最多,拥有丰富经验、土木工程和安装专业综合资质等级高的总承包商适用于不同的项目类型。

对于大型的PPP项目,由于工程总承包合同金额高、承包盈利空间和规模大等因素,工程承包商往往是公路、桥梁、铁路等固定资产投入高的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社会资本合作方,并常常偏向于取得控股权,以确保项目总承包权益的获取。再次,建造和财务是PPP项目的两大风险类型,工程承包方作为主办人有利于从技术层面,加强对项目可行性的论证,降低投资风险;从管理层面,有利于保证项目进度、质量和安全、成本控制,规避建设风险,确保顺利完工交验。

2、建筑企业PPP模式融资的主要特点

首先,传统建筑施工的融资需求以合同订单为核心。获取订单是建筑企业正常经营及盈利的前提条件,是建筑企业经营链条的重要环节,融资需求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对应企业在建造施工中,由于资金投入与回收的期限差异导致的资金需求。施_丁企业相对建设业主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体现在过程付款比例低、结算付款周期长、资金占用量大等方面,这决定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流动资金投入;二是在项目投标及施工的完整周期,需要依次开立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质量保函等产品。对于大多数建设项目,国内施工技术较为成熟,建筑企业对于项目的整体完工风险较为有保证,传统建筑业信贷的风险主要来自于投标报价不合理和业主付款的风险。

其次,作为PPP项目主办人的建筑企业承担项目投资和管理责任。PPP模式是建筑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上的重大创新,由“乙方”施工转为“甲方”项目业主,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是提高盈利能力和改善资产结构的重要途径。但由于项目总投资大,期限长,不确定性较大,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项目风险评估和决策能力。

3、建筑业实施PPP模式融资风险分析

PPP模式的融资风险存在于项目从前期融资、建设、运营和移交的整个过程中,与融资结构、运作过程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回归PPP模式的基本属性,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应当从项目参与方、项目本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及政府实力等三个维度面分析PPP项目的融资风险。建筑企业作为主要社会资本方,重点参与是市政工程、棚户区改造、城市轨道交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3.1、建筑企业资信实力不足的风险

PPP项目是由社会资本方承担设计、建设、运营以及维护的责任,要求社会资本方需要相当的资金实力,应该有充足的技术力量、具备建造和管理类似工程的业绩和经验,以及政府部门在标书中要求的条件和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投标主体所必须的资格条件。一般来说,能够中标政府PPP项目并作为主办人组建项目公司的,基本上都是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行业地位的大型建筑企业,但商业银行仍需要对其投标资质、项目经验、偿债能力和信用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审查。

3.2、合同体系不完善、责任分担不当产生的风险

PPP项目边界条件,主要包括权利义务、交易条件、履约保障和调整衔接等必须以完整的合同体系界定。合同体系主要包括PPP框架协议、特许经营协议、股东协议、融资合同、工程承包合同、运营服务合同和保险合同等。合同体系的完备性、合同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是整个PPP项目赖以运作的基础,也是PPP融资(包括权益性的股权融资和债务性的项目长期贷款)的基础。商业银行首先审查项目边界条件是否明确,包括:合作双方权利义务是否分工明晰;建设过程中的建设条件要求、工程后期验收、保修和监管条件;项目进入运营期的条件、服务标准和要求、收入及价格调整机制、违约责任认定、不可抗力事项是否完备;项目移交的范围和安排事项是否明确等方面约定的有效性及合规性都需要深入审查。需判断该项目的风险识别和分配是否在合同内容中落实,社会资本承担的公共责任、政府和社会资本方风险分担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有无利益冲突的动态调整机制。从近年来PPP实践看,某些项目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双方,都存在风险意识不足、风险分配不当的问题,政府方因资金短缺而进入PPP,建筑企业则是为了承接工程业务,仍沿袭建筑企业BT政府投资项目的老路,没有真实可持续的项目现金流构建,本质上是“新瓶装旧酒”通过垫资修建、保底承诺、定期回购安排等变相举借隐形政府性债务。

3.3、项目手续不完善的合规性风险

PPP项目属于政府投资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投资项目,项目建设是以满足公共需求和提供社会性服务为最终目的实施的,社会资本保持政府合作关系的长期稳定和获得合理投资回报的前期是项目的合规性。PPP项目合规性应关注两方面,一是应具备政府审批和公开程序获得的建设手续批复和许可文件,项目应经政府有权部门批准,立项手续齐全;借款主体资格满足监管要求;项目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政策要求;项目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要求。二是采用PPP模式项目已经进入有权部门公布的PPP项目库的证明文件,在项目识别阶段,应取得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

4、结语

公私合作(PPP)模式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有效路径。建筑企业,尤其是资质等级高、技术管理能力强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成为“Private”社会资本的重要力量。与传统建筑业务相比,PPP模式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环节,而是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资期限长,不确定性较大;参与主体多元、合同体系复杂;传统银行信贷、投行、产业基金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深度融合,使PPP项目的融资结构更为复杂,管理更为精细。

参考文献:

[1]  盛和太,王守清.特许经营项目融资(PPP/BOT)资本结构选择[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  王舒.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分析分担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2012.

[4]  王灏.PPP的定义和风险研究.都市快轨交通[J],2014(5).

(作者单位:中能建西北城市建设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融资风险PPP模式建筑企业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防范研究
浅谈“营改增”对建筑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浅谈兰州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紧迫性和可行性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建筑集团心理整合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供应链融资模式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分析
当前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分析
市政 BT 项目投资人融资风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