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媒体视域下微团课的运用

2020-07-09 21:02梁媚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1期
关键词:爱国教育新媒体

摘    要:“微团课”作为一种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应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主要运用新媒体手段创新教学形式,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方面借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来改善思想政治引领教条刻板的现象。“微团课”作为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手段,不仅有利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贴合到大学生的日常实际,还有利于将爱国主义与时政教育以更平易近人、通俗易懂的形式融入到大学生的生活中去,是增强共青团组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示新时代青年精神风貌的重要舞台。本文主要探讨融合媒体视域下微团课的运用,分析其优势和意义,并嘗试提出新的应用角度。

关键词:媒体视域;微团课;爱国教育;新媒体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运营的兴起与普及,各高校共青团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也在不断革新,为了更好的把党的科学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地将目光锁定在新媒体手段上,尝试利用网络平台贴近大学生生活,贯彻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创新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

一、高校团课的教育现状

1、教学内容教条刻板,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普通高校课程的设置一般是以专业和社会岗位需要为导向的,在市场环境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徒增,社会和学校对学生的考核基本围绕在校表现和成绩绩点展开,学校在专业课程和思想教育工作之间往往更偏重于学科和理论知识,存在部分教师群体和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是一个“面子工程”的现象,甚至觉得是对自身思想自由的约束,总的来说原因在于整体氛围的缺失和不重视[1]。在此背景下,我国普通高校的团课教育教学缺少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师生间的教与学都“不走心”,教学内容缺乏创新,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让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设立团课的目的和作用并没有得到实现,同时团课的教育效果微弱,拖慢了高校的思想教育进程。

2、教学形式及内容枯燥,不能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三会两制一课”中的团课形式单一 ,内容枯燥与实际生活脱离严重,气氛沉闷,形式主义色彩浓厚。团课中的交流形式普遍为读文件读新闻,没有深入分析和探讨的过程,而那些与青年学生息息相关或是青年学生十分关注的的热点时事和个人发展问题,如国际发展形势对本专业的影响、时事政治与民生热点、专业就业与发展、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就业与创业的抉择问题或者是个人价值观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等,都在课程中被淡化和边缘化。这一类不能与时俱进教学内容减弱了团课的意义,没有针对性和引导性,亟需得到改善。

3、教学手段单一,缺乏深度和广度

现阶段的团课按照教学手段是否依托互联网技术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线下团课指的是面对面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学习氛围,但对团课教学的实施者要求较高,且教学手段单一,容易让青年学生产生枯燥的感觉;线上团课指的是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帮助下改变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深入了解[2]。前者已经逐渐为后者代替,但是后者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正视,形式有变化但内容跟不上,表现为微团课的逻辑杂乱、知识点分散浅显,缺乏连贯性和深广度。

微团课作为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教育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明确微团课的优势和创新之处,深入研究如何利用媒体视域推动微团课实现更好的教育便具备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微团课的优势与意义

1、教学形式更具加多样,有利于提高年轻群体的积极性。在微团课教学中,教学一改往日的固定模式,增加了微博、微信、QQ、微视频等丰富多彩的形式,使得教学内容可以以更加多种多样的效果进行呈现,青年学生作为新媒体平台的主流用户,对这些新的形式敏感度更高,学校将其与团课相结合打造形式多样的“微团课”,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爱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普及到学生的日常娱乐中去,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年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更具创新的可能性,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团课的核心思想。借助新媒体手段发展起来的“微团课”内容不再局限于抽象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容纳很多新颖和与时俱进的东西,在“微团课”中融入学生日常关注的时事政治、个人发展、职业规划以及就业择业等方面的事情,将爱国知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而言更容易理解和体会团课的核心思想,以便更深入的消化和巩固。

3、互动性强,参与度高。与传统的团课相比,“微团课”本身更强调互动和交流,试图改变将教育做成理论输出、把培养信仰变成僵化体制的现状。在新的“微团课”中,学习和分享都是相互的,学生可以通过QQ、微信、微博等平台沟通和讨论、点评和回复,甚至由学生参与到微团课的讲课当中,激发团课的生命力和活力,“微团课”的这种优点可以说是对传统团课形式最大的冲击,它增强了学习者间的互动性,提高了学习者间的参与力度。

三、融合媒体视域下微团课的运用

1、应注重“以小见大”

“微团课”的“微”在于开展团课的平台“短、精、便”,把“三全育人”应用于网络育人,通过短、精、便的网络微团课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宏观壮大的“大主题”在小平台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展现出来,将青年大学生所关注的时事政治和话题等转化和分解成有趣的小故事,并结合青年学生的大学生活掌握媒体宣传的方向,向大学生宣传正确的思想理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积极发挥微团课的引导作用,达到利用新媒体立德树人的良好效果。

2、应注重“做减法”

“做减法”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是减少老师台上形式化,念文件说教式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减少把对成年人或者党员领导干部的宣教照搬到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利用精短易懂的小视频形式,学生随时点开手机观看,方便快捷;二是积极发挥“微团课”的微,尽量简化团课组织的场地,把讲课场景运用到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着力于创作力度和创作水平,推出更多短、平、快,但又导向鲜明微视频作品。因此在媒体视域下开展微团课时应注重“做减法”,让学生在几分钟视频学习过程中浸润式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应注重“寓教于乐”

“微团课”的特点之一即为寓教于乐,通过新的学习工具如手机、电脑、PAD等载体强化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再结合青年学生生活中常用的“流行语”将团课变得更“时尚”。在“微团课”制作和学习过程中,应尽量注重“寓教于乐”的方式方法,简化“微团课”的严肃性,加深学生对“微团课”的理解和学习兴趣[3]。把党的科学理论的“大道理”转化为青年喜闻乐见的“小故事”,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优选学生骨干参与团课策划,策划过程,打造“网红老师学生”系列,吸引更多的学生群体关注,形成良好的教师学生榜样力量。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微团课”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规律,新媒体视域下的“微团课”是高校开展爱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途径,探寻“微团课”的发展方向和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如何应用“微团课”向青年学生讲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道理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若.微团课在学校共青团工作中的运用[J].知识经济2017(24):149-150.

[2]陈梓淳.网络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究——基于对高校"互联网+微团课"创新模式的分析[J].青年时代,2019.

[3]于扬.“微团课”——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8):55-56.

[4]陈俊宏.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团建工作创新探微--以微信为研究视角[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4)

[5]张衡宇. 新形势下高校团课教育创新的思考[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

作者简介:梁媚(1987-),女,汉族,籍贯:广西梧州,单位: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爱国教育新媒体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爱国教育分析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大学军事教育中的理性爱国教育
面古怀今 展望未来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
德育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