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谷方舟

2020-07-10 13:15秦磊
建筑与装饰 2020年6期

秦磊

摘 要 本项目为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科创中心项目,位于江北新区西南部,是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的核心平台,方案规划以“绿谷方舟”为设计理念,通过“科技之心,绿谷之脉,山水之园”的“三环”规划结构将各功能组团有机的融合为一体。

关键词 科创中心;绿谷方舟;山水之园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南京国家级新区江北新区西南部,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基地位于行知路以南、浦云路以东、象贤路以西、绿水湾路以北区域。园达路以北为A地块,以南为B地块(图1)。A区占地面积202亩,容积率3.0,总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地下18万平方米,建筑密度40%。B区占地面积130亩,容积率3.0,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地下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建筑密度40%。

2设计理念

设计分析从项目自身及周边条件出发:①项目北侧行知路,西侧浦云路,中间的园达路为城市主干道,对城市形象要求较高,规划采用外围规整的布局,形成百米塔楼序列,便于形成统一的园区形象。②园区西北部和西南部是园区重要节点,建筑采用双子塔的造型,突出建筑的标志性,形成园区门户。③东侧的象贤路为城市次干道,相对安静,景观较好,设置酒店、公寓、独栋企业总部等相对低矮的建筑组团,便于形成视觉通廊。④园达路分割南北两地块。规划考虑从景观及建筑形式上形成整体性连续性设计,并建立立体交通联系[1]。

结合以上分析和项目需求,规划以“绿谷方舟”为设计理念,形成“科技之心,绿谷之脉,山水之园”的“三环”规划结构(图2、3)。科技之心:以平台共享的原则,将实验检测和生物科技等平台置于园区的核心,形成园区各组团均可共享的创新核心,围绕它打造园区农业产业链闭环、实物展示中心等。建筑造型采用方舟的概念,富有动感、标志性和展示性;绿谷之脉:外围建筑与方舟之间形成宽度35~60m,最大宽度达100m 的两条绿色“绿谷之脉”,左侧与高密度研发总部区形成科技谷,右侧与低密度建筑群形成休闲农业景观谷;山水之园:建筑组团围绕绿谷,形成围合式的园区形象,建筑立面简洁规整,内部建筑立面丰富,通过退台绿化,悬挑等处理,使得面向园区景观的建筑形象绿色生动,富有山水之意(图3)。

建筑单体主要采用塔楼和裙房相结合的方式,塔楼主要为办公研发功能,裙房为共享功能,设置实验室,商业及餐饮活动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筑采用切削的处理,通过雕塑感的体量,使得园达路两侧建筑形式形成对话式关系,形成门户形象;塔楼的建筑造型理念来自于树叶,通过两篇卷起来的树叶形成富有动感的建筑造型,有一种升腾的动感,形成标志性门户(图4)。100m的塔楼,由于标准层面积和经济性,导致建筑高宽比无法做到很大,为了凸显挺拔的效果,立面通过中间凹入的建筑造型,使得比例更加修长、挺拔。通过延续会展中心的屋顶形式,将波浪形的构筑物屋面延续至配套商业的裙房上,形成北侧连续的立面效果(图5)[2]。

3功能分析

基于以上规划结构,项目分为以下建筑组团:A地块包含研发及配套组团、研发大楼组团、展示中心组团、高端服务组团、实验室平台组团;B地块包含总部大楼组团、生物农业组团、其他产业组团。建筑单体面积根据需求分为3个不同档次以满足各类型企业需要,降低开发风险,分别为:150~250㎡的创业企业孵化器;含300、700、1500 ㎡几种类型的中小企业;1500 ㎡以上的总部或分支机构。从经济效益角度出发,采用1800㎡左右的平面面积指标(每层一个防火分区),即最小分租单元800㎡~1000㎡,从而满足一般意义的公司辦公要求且实现较高的利用效率。

建筑单体采用模块化设置,采用9m×9m和8.4m×8.4m的标准柱网,便于形成模块化空间,使各建筑在追求独立的同时又可分可合,衍生出适应不同客户发展性需求的组合形式,从而适应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办公建筑层高采用4.1m高度,能够达到2.7~2.8m的使用净高,同时4.1m层高也便于实验室等功能的扩展。在裙房区域设置实验室,建筑层高4.1~6m。产业城部分层高为4.2~5.1m,检测试验区层高4.5m~6m,局部8m。

4交通组织

车行系统:在主要来车方向设置园区出入口。园区内采用外环式机动车交通系统,人车分流,保证内部景观的纯粹性。就近设置地库出入口,方便迅速入库。设置连接南北地块的地下人车通道;人行系统:园区内部考虑地铁与展示中心两个人流集聚点之间的强动线联系,将人行系统和景观展示路径等相结合,融合到“绿谷”之中。其中在绿谷西侧设置二层过街连廊,串联南北两个地块,并且将地铁、总部区、研发区,试验区,商业区及会展进行便捷的联系,也成为园区共享交流的平台。

5景观设计

在满足农业种植与科研的要求的前提下,分区分主题设计。景观形态流动自然,有良好的引导性。绿脉结合垂直农业,温室、灌溉湿地系统、地景建筑及下沉广场等元素,形成体验性、展示性较强的农业景观。西南地铁广场入口结合的微型植物园设置,形成别有洞天的效果。景观设计结合净水、渗水、蓄水、绿色屋顶等系统,满足海绵城市要求。

6结束语

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科创中心项目,通过“绿谷方舟”的设计,科技之心,绿谷之脉,山水之园的打造,实现科技与生态引领的现代农业产业中心,力争成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参考文献

[1] JGJ67-20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2] 佚名.南京市建筑设计导则(试行)[ED/OL].http://www.doc88.com/p-2127812056694.html,2018-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