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闻采访时需要注意的四个“必须”

2020-07-10 00:56李玥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采访技巧

李玥

摘要:采訪是每位一线记者每天的“家常便饭”。遇到好的题材,记者们会非常兴奋,抓住好的线索,将新闻资源“吃干榨透”也是每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能力。这就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好提前功课,备足采访提纲,并且灵活掌握采访技巧,现场情况随机应变等都是记者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本文将从提前准备、把握采访者心理、采访提问技巧、营造融洽的采访环境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并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采访提纲;采访技巧;采访环境

一、拉好提纲做足功课

采访其实对于记者来说,也是一场战役。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在采访前,记者要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做好提前功课,将必备的采访提纲准备好。

首先,要将有限材料先占据,先有一个整体印象。这里要分为采访对象是公众知道的“名人”,还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普通人。如果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在掌握一定材料前,自己还要通过互联网或相关单位了解到采访对象曾经的情况,和目前他(她)正在专注的活动。比如采访对象是一位当下比较红的作家,那么记者要做的功课就是如果可能读上一或两部该作家的代表作,即使来不及读代表作,也要知道代表作梗概及主要主人公。还要了解该作家最近在忙的社会活动,以及最新创作的作品。

其次,要先通过采访对象的周围,来对这个行业的整体形象、整体共同特征有一个宏观把握。比如在2017年年初,《新晚报》策划了系列报道“首届哈尔滨大工匠”人物系列报道,几位一线工人都是没被报道过的,先通过基层工会或厂办公室,对大工匠的工种有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每个工种主要负责什么工作。这样采访起来就会有个入门了解,而不会生涩。

二、站在采访者角度以情感人

来到采访现场,与采访者面对面,到底该以何种形式进行采访,最能拉近与被采访者距离的应该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以一种专业又不失专业、关心又不失尊重的方式,让被采访者愿意敞开心声。

首先在提问语气上,尽量不要语气过硬、过急,更不要上来第一句话就是“您是怎样认为的?”、“你的态度是什么?”等等。这样过硬、过于模式化的提问,会瞬间拉开与被采访者的距离。

其次应该在采访的15分钟内消除被采访者的排斥心。我们在初次采访总是听到了很多次“对不起,现在无法进行对外宣传,等到有消息时,再通知你。”“不好意思,这个现在不太确定。”“我说不好,不如你问问别人吧!”……这样的僵局,该如何打破。其实在进行提问前,记者可以通过寻找共同点、共同经历、生活交集的地方来拉近与被采访者的距离。比如笔者曾经采访一位百岁老人,可老人的家属因为考虑到老人年龄大,不愿意被打扰,所以一直不接受采访。当时笔者找到老人家,老人家属不得己让进家门。可墙上挂着一张山东地图,原来老人是山东人,从当年闯关东来到东北后,几十年都没有再回去过。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思乡却越来越浓。这恰是一个共同点,从山东后裔、老乡开始,笔者与老人交流得非常顺畅,从小跟着山东的奶奶长大,到现在笔者也能说出几句非常正宗的“家乡话”,正是这个关键的共同点,赢得了老人和老人家属的信任与亲近感。

三、采访提问讲究技巧

采访其实也是一场有准备的问答记录。所以一篇新闻稿件的成功基础,其实也是在采访的丰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在采访技巧。

第一点,要将最核心的问题,要从第二或第三个问题开始。一般进行采访时,第一或第二个问题是用来缓和气氛,营造一个相对轻松的采访氛围,而进入主题最核心的问题要放在第二或第三个开始。重要的核心问题不被拒绝能顺利进行的根本是问题本身专业而且能引起被采访者兴趣。

第二点,在采访问题衔接上,尽量做到一环扣一环。一旦一个问题被拒绝或没有回答好,可以用下一个问题来进行补救。记者可以将回答先用自己的想法来做出回答,来引导被采访者的回答。看是否能用“抛出的砖”引出“玉”。也可用激将法,看被采访者的态度,用”不对”引出对方的解释欲,通过设置悬念,让采访很顺利地变成答疑。

第三点,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可将开放式问答设置为闭合式问答。这样的采访模式类似于判断题或是二选一的选择题。“是不是”,“是这样或是那样”等,指向比较具体,提问比较明确,被采访者需要做出的回答,也是在给出的范围内做出回答,缩短了采访时间。

四、营造融洽的采访环境

采访环境的轻松融洽,不仅能让被采访者精神愉悦,采访内容更丰富,更能让双方通过采访建立彼此信任、互相尊重的基础,来获得下次采访的先机。因此采访时的氛围很重要,除了信息交流外,情感交流也非常重要。

1.尊重被采访者不“强迫”采访

尊重第一项意义,就是尊重被采访者的意愿。记者要认真倾听叙述,尽量不要插话、打断。如果遇到被采访者不愿意回答,不想答的环节,就不要穷追不舍,刨根问题地追问。要适时收回问题,给他人被尊重的空间。

2.注意细节通过细节来丰富采访内容

新闻作品能够让读者觉得鲜活的原因,其实也是来自于细节。记者在采访中要留意闪光的细微之处,比如一个动作、讲到一个节点的语气,家里装饰能体现与新闻稿有联系之处,被采访者用的物品等。既能证实新闻稿件的真实性,又能保证采访的特别之处。让人读起来感觉非常生动,不枯涩。

3.让被采访者的周围人也参与进来

采访其实是一个辐射,基本从一个人,一件事辐射到其周围相关的人或事。这样才能让新闻作品更丰富。

所以优秀的记者,会在采访时找到恰当的机会,将与新闻稿件相关的被采访者周围的人和事也采访到,从而形成立体化报道。

猜你喜欢
采访技巧
如何恰当运用采访技巧提高电视新闻采访的质量
当代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
探讨新闻采访特征分析前提下采访技巧的提升
电视新闻采访技巧的分析及思考
如何有效运用采访技巧来提高电视新闻采访质量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一位新华社记者谈调查性报道的采访突破技巧
基于新闻采访特征分析的采访技巧探讨
从电视访谈节目看名记者的采访技巧
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