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2020-07-10 16:48张裕岭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1期
关键词:过渡探索

张裕岭

摘 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渐跌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救国,探索振兴中华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经过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在艰难曲折之中,探索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改革开放中,又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共和国未来之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心所向,勇往直前。

关键词:抉择;过渡;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路走来, 70年春风化雨、春华秋实,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一、历史和人民的抉择之路

从开天辟地,至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到康乾帝国,我们为人类创造了辉煌历史,引领着世界文明的发展。可是,当“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1]时,我们帝国的主宰者“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资本的血腥,发展到帝国主义的残暴,中国这架牛车却迷失了方向。

1840年,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中用洋枪大炮击碎了清政府“天朝上国”的迷梦。之后,封建统治日益腐化衰败、西方列强大肆入侵,中国迅速滑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已是积贫积弱之国,随时都有亡国亡族的危险。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

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洪秀全等人提出天朝田亩制度,即“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后期,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想法。但是,农民阶级没有先进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因此也无法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最后以失败告终。

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发起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引入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具,希望以此改变中国落后的生产力。提出求强、求富的口号,尝试改变中国的面貌。但由于洋务运动的固有矛盾和缺陷,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也宣告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后,中国的仁人志士对国家出路的探索并没有停止。当时一些仁人志士认为,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不能改变中国的面貌,就要进行制度层面的变革。于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开始探索制度层面的变革,并发动了戊戌变法。但由于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保守主义者的势力,最后遭到了残酷镇压,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被砍头示众。这种试图通过和平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来实现中国制度层面的变革,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者意识到和平的方式无法改变中国的贫穷面貌,于是决定发动武装革命。在孙中山的领导和推动下,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地纷纷独立,清政府顷刻间土崩瓦解。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辛亥革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中国封建帝制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变革。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所固有软弱和妥协的缺陷等,让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袁世凯进一步倒行逆施,恢复帝制。当然,最后被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

历史与人民期待中国走上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路。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民族资产阶级都试图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但是都没有寻到一条合适的道路。虽然孙中山已经意识到要振兴中华,并提出民族、民权、民生思想,但最后也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了军阀混战之中,民不聊生,人民依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敢问路在何方?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结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时期,各种主义和思潮都进行过尝试,资本主义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等也都‘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引导中国人民走出了漫漫长夜、建立了新中国。”[2]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九四九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3]

中国不可能回到原始部落,更不能再走奴隶社会、封建帝制的朽路。历史的车轮只能前进。那么,中国如何选择?

先看资本主义道路。近代以来,我们多次向西方学习,以英美作为自己的先生,但是我们一再失败,一再遭到英美“老师”的欺压侵略。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一直扼制我们的经济命脉。在这种状态下,要想通过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发展走上工业现代化道路,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再看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是以个体农业经济为主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力量相对弱小,民族资本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在当时资金、资源、技术力量有限的情况下,只有集中社会力量才能办大事。除此之外,新中国刚刚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对我们进行经济上的制裁、军事上的包围、政治上的孤立,俨然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而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義国家对中国采取了友好态度。新中国刚刚成立,就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决定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那么,一边是对我国的孤立、扼杀、制裁,另一边对我国帮助、友好,我们如何选择?再次,二战后,苏联的经济实力很快恢复,与此同时,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表现出了勃勃生机。而资本主义国家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当时的资本主义国家(除美国外)可以说一片哀鸿。那么,在勃勃生机与奄奄一息之间,我们又该如何选择?

马克思主义的政党性质,决定我们必然选择勃勃生机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踏上过渡之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是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那时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就像苏联那样,改变生产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大家一起按劳分配。而新中国是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经济社会十分形势严峻。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66元,人均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彼时,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缺,物價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认为,必须让各种经济成分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继续发展,使国民经济恢复,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实行社会主义的步骤。

到1952年,国家经济就迅速得到全面恢复,社会的经济运行体制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国营经济占据了市场的主动权。于是,从1953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当时提出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设想通过经济制度的变革和生产关系的改善,来加速工业化的进程,然后进入社会主义。

在农村搞农业合作化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手工业的改造也很顺利。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政府采取的办法,不是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那样,也不像苏联那样,进行无偿的没收和剥夺,而是搞公私合营,和平赎买。这种办法减少了社会震动,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这就是典型的“中国特色”。

从1953年到1956年底,集中主要力量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用了4年左右的时间,全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的任务。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从那时起,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门槛。

三、艰辛和曲折地探索之路

工业化的景象让人激动,让人感到新奇和自豪。当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的时候,之前连铁钉都要进口的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制造的汽车、飞机、机床和电子工业。

1956年秋,毛泽东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说,我们要“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除了苏联的模式,谁也没有见过;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除了苏联的做法,谁也没有干过。

摸索的过程就像是雾中行走,既曲折,又艰辛。为了早日脱贫,1958年搞了“大跃进”。一是全民炼钢。因为在那个年代,钢铁是一切工业的基础,代表着国家的生产力水平。但“大跃进”炼出来的钢铁,基本是不能用的。二是为了提高农业产量,许多地方弄虚作假,竞相“放卫星”。三是为了提高生产力,把若干农业合作社合并成为更大规模的人民公社,生产资料以及某些生活资料不分社队统一调配[4]。结果在分配上,是一大二公,平均主义。

正是基于对这段弯路的反思,中国共产党逐步积累和创造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和理论。如走自己的路,独立自主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和技术革命上来;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建设方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张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走中国式的工业化道路,战略目标是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等。[4]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困难和挑战面前,更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的故事,永远地留在历史的记忆中。如铁人王进喜,好事做了一火车的雷锋,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那群隐姓埋名远赴大漠戈壁的“两弹一星”功臣等等。

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国经历了从1966年开始为期10年的政治动乱期。中国共产党人一向旗帜鲜明,“文化大革命”必须否定。因为它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严重灾难,给后人留下深刻教训。于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们重拾起 “建设四个现代化”的口号。一个时代结束,新的探索开始了。

四、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走进死胡同,而且经过“文化革命”的破坏性冲击,经济濒临崩溃边沿。1977年,7亿多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只有117元,按官方汇率合68美元,其中2.5亿人口生活在100元贫困线以下,实际处于赤贫状态,很多人吃不饱饭。由于担心农民进城谋生影响农业生产,制定了严格的城乡分离的户籍制度,禁止人口向城市流动。对城镇职工实行了“低工资、多就业”政策,职工的人均实际工资水平在20年计划经济时期每年下降1%。消费品供应严重匮乏,食品、日用品都严格限量供应。这样,就倒逼着我们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中国的改革开放起步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安徽小岗村自发的包产到户实践,闯出来中国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改革的一条路子。人们把农村体制改革的办法概括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办法使农民迅速解决了温饱。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习仲勋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香港、澳门,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广东特殊政策,得到了邓小平的赞同。中央给些政策,让他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把创办经济特区,打开开放的窗口,从西方国家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办法,比作“杀出一条血路”。[5]

土地承包和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两大突破口。突破口一开,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释放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脚下的路也就有了眉目,并通向四面八方,编织出改革开放大格局。于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社会各领域都搞起了改革开放。

立足于基本国情判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来了,人们简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经济改革的目标,也确立起来了,叫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正在干的事业,有了个新的名字,这就是邓小平说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有其开创性标志,即人们常说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其实践动力,即“改革开放”;有其明确主题,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到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再到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有其阶段性行程,即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成功开创”,世纪之交的“成功推进”,新世纪新起点上的“成功坚持和发展”,一直到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四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在基本路线上延伸出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这五大建设途径,等等。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的体制。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6]

党的十八大报告界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历史和时间中淬火而生。它凝聚了中华文明5000年的精神力量,总结了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历史经验,凝结着新中国70年的持续探索,又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检验。

五、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回看走过的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福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2]

比较别人的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不是靠掠夺剥削其他国家发展起来的,这条路早就不通;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只有五星红旗在世界高高飘扬;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的冲击和影响,只有中国龙岿然不动;人口大国印度艰难曲折的发展,与中国的距离越拉越大等等。静观大千世界,“风景这边独好”。我们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个在近代屡遭帝国主义列强欺凌而渐渐陆沉的神州,正是由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今天终于迎来了最接近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远眺前行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接下来的路必须这样走: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必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承载着中国梦前行,接下来有这样一个战略安排: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布满荆棘,充满坎坷,但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定会逢山劈路,遇水架桥。向前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心所向,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迎来伟大复兴的曙光。

参考文献:

[1] 陈学明.重读《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175).

[2]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J].求是,2019,07.

[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11).

[4] 陈晋.人民共和国一路走来[J].求是,2019,02.

[5] 刘龙飞.习仲勋主政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J].南方,2018.22.

[6]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5(22-25)

[7] 胡绵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J].求是,2012.22.

猜你喜欢
过渡探索
新课标下中小学语文教学过渡与衔接的思考
灰空间在建筑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探索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