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乐吟唱 秋意情怀
——论无伴奏混声合唱《苏幕遮·怀旧》的意境追求

2020-07-12 11:20庞莉浙江音乐学院杭州310000
名作欣赏 2020年24期
关键词:浮萍声部小节

⊙庞莉[浙江音乐学院,杭州 310000]

无伴奏混声合唱《苏幕遮·怀旧》是笔者近年创作的一首诗乐合唱作品。目前这首作品已与北京音桥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约,由该公司组织演出,并出版乐谱。此曲选择《苏幕遮·怀旧》这首宋词作为诗乐合唱的歌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上阕写秋景,下阕写乡愁旅思。作品以词吟乐,用音乐去表达想象中《苏幕遮·怀旧》的诗意空间与诗人范仲淹的诗乐情怀,用音乐意境诠释出宋词《苏幕遮·怀旧》之意境。该作品从表现手段到音响呈现都与古诗词意境声息相通,体现出范仲淹《苏幕遮·怀旧》的诗意内涵。文章从情景交融、虚实相间、意蕴悠远三个方面提炼出作品在创作与表演中独特的韵味,意图找寻作品的意境追求。“关于‘苏幕遮’或作‘苏莫遮’‘苏摩遮’,乃‘泼寒胡戏所歌’,亦是‘泼寒胡戏’之代称。这个词为节庆活动,在农历十一月或十二月之寒冬举行,其间人们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为戏,亦称‘乞寒胡戏’。它晚于北周传入中原,风靡初唐至盛唐,唐开元元年(713年)禁断,‘苏幕遮’后作为词牌和曲牌流传下来。”无伴奏混声合唱《苏幕遮·怀旧》遵循宋词《苏幕遮·怀旧》的结构将歌曲分为两段,上阕为第一段,下阕为第二段,与词的上、下阕相对应。上、下阕结构内部又分为A、B二段,前面两句构成A段,后面两句构成B段。整首歌曲用通谱歌的形式,一气呵成。音乐的上、下阕使用不同速度、力度、音色变换,产生动力。

“意境”是我国古代诗词最重要的境界。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另外,宗白华在《美学散步》中解释诗词意境为:“化实境而为虚景,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体化,这就是艺术意境。”

一、情景交融

关于宋词《苏幕遮·怀旧》,上阕着重写景,以绚丽多彩的笔墨描绘了碧云天、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相接的江面辽阔苍茫的景色,勾勒出一幅明晰的秋景图。下阕着重抒情,描写乡愁旅思,借景抒情。抒写高楼独倚、借酒浇愁、怀念家园的秋思感伤之情。这首合唱作品用音乐的主题与音色去勾勒词作家笔下的景致与情怀,构成四部合唱的情景交融。全曲包括三个主题素材,每个主题赋予不同的意义。

(一)“浮萍素材”贯穿

全曲在最开始的引子处出现的一个五音列,代表水中飘零的“浮萍素材”,这个素材在作品各声部从头至尾贯穿,时而为各种素材的黏合剂,时而独立成片,在诗乐吟唱的前景、中景、背景中穿梭,作品最后的尾声也结束在这个素材上。关于“浮萍素材”的音高,降B、C、D、E、G五音列对比全音阶六音列缺少一个音,五音列特殊的色彩,既有五声化色彩,又有全音阶调的游离。在演唱这段全曲的开始部分,演唱者需要用假声演唱,想象湖面的“浮萍”飘零的画面感,此时这个素材营造了一种浓浓的秋意氛围。

(二)写景主题A

主题A包括主题旋律与呼应的叹息音调、戏曲唱腔的独唱几个材料。

1.主题旋律

第5—7小节主题旋律从第5小节高音声部开始,沉着,肯定。

2.叹息音调

第7小节为全曲的叹息音调,是对主题旋律的呼应与回答。男声演唱的主题旋律与女高音的叹息音调相呼应,演唱中男声的肯定与女声的叹息形成对话空间。

3.戏曲唱腔

第20小节女高音声部独唱的戏曲唱腔,这是作品第二次戏曲唱腔的独唱。关于戏曲唱腔全曲一共有三次,第一次在男高音声部,第二、三次在女高音声部。在此,独唱的方式在演唱中与四声部合唱作对比,另外,戏曲风格演唱的不稳定颤音上下波动,也给全曲以独特的风格。

(三)写情主题B

主题B包括两个材料,一个是七度大跳表达情绪的转换,一个是环绕音调用四声部和声的呼喊。

1.七度音程大跳

第23小节为B段的开始。B段乐风一转,音乐的速度、力度并置对比,速度加快,变为一个激动的动机,主要特征为七度大跳,随后接四声部的大合唱。

2.四部和声式环绕音调

第25—29小节四个声部同时齐唱,用两个强的力度,在这里与前面的七度大跳主题处对比,速度减慢,用和声性手法写作的四声部,演唱用极致的呼喊声,爆发力体现,音乐具有极大的张力与深远的效果。

二、虚实相间

(一)整体A、B两段的虚实对比

这首合唱作品中A段与B 段无论从情绪、力度、速度、音乐织体形态、演唱风格都构成强烈的对比。A段由男高音首先进入主题与女高音的叹息主题相呼应,另外A段的独唱戏曲唱腔,分别有三次,表现出天地广阔、空灵虚幻的意境。两次B段四个声部同时呼喊“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为全曲高潮,情绪激动而悲情,此处营造的实景实情与A段形成虚实相间的意境,同时,B段的四声部齐唱又与自身灵动的七度大跳动机构成虚实对比。如此结构,与范仲淹一词诗乐对应,构成相辅相成的虚实之情景。

(二)局部营造虚实空间

全曲在36小节的男低音声部将“浮萍”素材在低音声部作固定低音,与女声两个声部形成空间的对比、拓展,音区的架构产生天地空间。该作品主题以D商雅乐调式为主调,穿插了调式调性上下半音化的游离以及小二度调即降D商雅乐调式对置,调的游离产生调色板渐变,形成五彩斑斓的色彩。作品第64—72小节女高声部与女中声部的模仿中,半音化的转换色彩,造成调式的游离,飘零的状态。第67—70小节女高声部与女中声部的“浮萍”素材转换,从67小节女高声部降D音开始的5音列到69—70小节的女中音声部还原D音开始的5音列“浮萍”素材,造成演唱和聆听效果的偷换,音色渐变以及音高半音化渐变,细腻而精致。

三、意蕴悠远

在创作风格上,从主题旋律与叹息、戏曲唱腔独唱、主题A与主题B的对比到调的调色板变化与游离,音色的对比,音域空间营造,作品音响追求创作的意境空间,并在演唱者的表现中得以延伸、拓展,使这首合唱作品与词意融合,亦词亦乐,赋予音乐以意境悠远及深厚的情怀。在演唱风格上:“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是赋予音乐作品以生命的创造行为,它不仅要忠实地再现原作,而且还要通过表演创造,对原作加以补充和丰富,甚至超过作曲家的设想,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正是音乐表演作为二度创作的本质意义所在。”演唱中颇有情趣的是男高音的主题旋律与女高音的叹息主题相呼应。另外,A段结束处有单独独唱的戏曲唱腔式的震音处理,体现出戏韵声腔的特点。此时,全部声部停止,一个独唱震荡的颤音,完全模仿戏曲的拖腔,体现出意蕴的深远。B段的演唱是发自内心的呼喊,非常具有冲击力的音响效果,而浮萍素材飘零的假声,又给作品营造出秋意的相思之情。

“无论何种音乐作品都要追求美,听觉上的美,心理体验上的美,在音乐创作中必须考虑到音乐形象含有的重要文化内涵和高度概括的文化象征。”乐中有诗,诗中有乐,诗词的意蕴底色就注定了音乐作品的风格。在这首合唱作品的创作中,因为词的景致及情怀,作曲实践过程中笔者把自己想象为文学家范仲淹,或是想象为文学家范仲淹的朋友,与其对话交流。创作体验中将深厚的意蕴融入于心中,融化于音乐中。

无伴奏混声合唱《苏幕遮·怀旧》从音乐创作上与词的意境完美融合,是与创作者、表演者与宋朝文学家范仲淹的完美对话。中国当代出现大量的古诗词诗乐艺术作品,特别是古诗词歌曲,运用西方的音乐创作技法为古诗词配乐成歌,“与西方的艺术歌曲以及我国古代音乐文化都有较深的渊源,其文化底蕴丰厚,诗意、曲情、声情融合,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从宏观范畴看此类艺术歌曲的创作也形成了一定的风格,从微观个案看,有个性的作品还不多,期待中国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在这个领域的关注,以及独特的思考,个性化的音乐创作,为这个领域留下更多优秀的作品。

①马冬雅:《关于苏幕遮研究的几个问题》,《西北民族研究》2014年第3期,第197页。

② 转引自秦缘:《中国唐诗艺术歌曲中的意境呈现》,《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第164页。

③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年版,第70 页。

④ 张前:《音乐二度创作的美学思考》,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⑤ 夏海蕾:《音乐审美的至高追求:意境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109页。

⑥ 罗卉:《浅析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中国音乐学》2009年第1期,第94页。

猜你喜欢
浮萍声部小节
池上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快把我哥带走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浣溪沙·浮萍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离开你,我是一片浮萍
节节草的秘密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