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维权现状分析及对策
——以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

2020-07-12 08:00李翠沈盛强吴怡靓王林
消费导刊 2020年31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维权权益

李翠 沈盛强 吴怡靓 王林

衡阳师范学院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维权背景

2020年,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均称新消法)经历了多次修、改、增,以更全面、更契合、更合理的形式再次出现在大家面前,修改后的新消法的相关条款鲜明地向消费者倾斜,更加体现着以人为本、以消费者权益为重的立法精神。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消费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变大,日常消费中遇到的侵权几率也随增加,大学生被侵权的现象层出不穷。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却很少有人会站出来发声。经过此次事件的发酵,更能够引起广大消费者共鸣,提高大家的维权意识。维权本身就是维护个人和群体的合法权益,它并不桎梏你的身份和职业,只要你的合法权益收到了侵犯,都可以通过合法合理的途径去进行斗争。

近几年来,我国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过大学生对于消费权益的维护现状。张晓妮通过多渠道的调查了解到大学生维权意识的薄弱以及高校的维权教育还有待加强;郑升娅采取走访问卷调查的方式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不合理性,以及大学生消费和维权的盲目性,针对存在的网购漏洞还需要相关机构完善政策和系统机制。沈永真着重分析了大学生维权意识薄弱,没有树立好自我保护意识,并展开分析大学生如何维权的途径。本文主要是在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的社会背景下,采取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展开对大学生消费维权意识、现状的分析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措施。

二、大学生消费者维权现状分析

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为例,利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大一到大四的同学进行了调研,调查内容主要是大学生对于消费权益的认知、维权意识和途径的了解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消费权益受侵现象严峻且复杂

在消费过程中有70.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遇到过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只有29.73%的同学表示权益未受到侵犯,但这少数学生通常存在以下情况:一是合法权益遭受侵犯,但是自身并未意识到。二是生活中极少消费,并都选择在自己认为良好或信用度高的平台或商家,故而认为自身权益并未受到侵犯。

在大学生群体中导致权益受到侵犯的行为主要是虚假宣传,其次是价格欺骗和商品质量,然后是售后服务,最后是霸王条约。大学生通常容易受到虚假消息的误导进行消费,使自身合法权益缺少保障,从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尚且不足,同时虚假信息在大学肆虐这一问题值得深思。价格欺骗和商品质量与经营者的诚信经营相关,也与大学生自身的维权意识有关。

(二)大学生主动维权意识有待加强

数据显示,近70%的学生在遇到侵权行为时选择偶尔维权,还有12%的人从不主动维权,经常主动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仅占到样本总数的20%不到。在面对自己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大学生消费者对于这方面权益的维护意识是十分欠缺的,而这也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大学生自身树立了这种维权意识我们的正当权益才能受到更好的保护。

(三)大学生维权途径过于狭隘

调查表明,大学生消费者在维护自己消费权益时通常会选择最直接的沟通方式:与经营者进行协商。无论从时间、效率等角度衡量,买卖双方直接沟通确实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沟通方法,但同样也有其局限性,当双方观点都过于偏执时很难找到平衡点,不利于维权事件的解决,这是第三方的介入是很有必要的。从数据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消委会、学校等求助反映的情况,我们可以归类为第三方求助,但是大家对于这些机构的求助度并不是很高,最高也不足36.5%。可是从选项可以看出第三方路径是很多的,这届反映了消费者对于维权途径的了解程度还不够,所以无法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维护合法权益,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只占有5.41%,这就体现了我校大学生消费者对法律维权意识十分薄弱。

(四)大学生消费维权常识单薄,无法有效捍卫正当权益

调查表明,只有8.78%的大学生基本了解消费投诉的程序,12.84%的大学生基本了解新《消法》的内容,但没有人非常熟悉新《消法》的内容。在总的调查中,只有消费者热线知晓度较高,有64.86%的大学生知晓消费者协会的监督热线,这是因为我们会经常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宣传广告,顺口的热线电话也就更加了然于心。但根据调查报告来看,对于维护消费权益的一些途径,不了解或者只了解部分的大学生仍占多数,这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于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常识积累和具体措施的认知有待增强。

大部分大学生都会在消费时进行商品质量的确认和账单核对,79.05%的大学生学会利用法律武器进行维权,而20.95%的大学生还没有这个意识,24.32%的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甚至不会阅读服务条款,这也是不良商家贩卖伪劣产品从中谋利的原因之一。

根据调查报告可知,85.81%的大学生认为维权过程复杂、时间长,从侧面可以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更多人会选择自认倒霉,另外还有63.51%的大学生发现想要维权时,并不能很好的拿出证据,对于自身情况而言,耗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较高,3.38%的大学生补充说明自身相关知识薄弱,不能很好的找到采取维权行动的切入口,因此不了了之。

三、应对措施

根据调查分析,本文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己树立好保护观念,增强消费维权意识

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工作前,更多是在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庇护下生活,没有太多的自我保护观念和意识,所以当他们在消费的时候,若是遇到侵害自身消费权益的情况更多的是选择自认倒霉而不了了之,很难懂得如何主动维权,主动找到商家、工商局或消费者协会等进行理论。随着年龄增长,社会阅历的加深,维权意识程度也在逐步加深,从调查报告的结果来看,很明显高年级的学生比低年级的学生更具有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对于大学生而言,遇到消费侵权如何进行申诉处理具有一定的知识盲区,对于过程的繁琐,不太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进行维权,所以需要大学生进行消费维权知识的学习,积极关注社会动态,积极参与社会各类消费维权事件的讨论和实践,增强自身的消费维权意识,树立好保护自身权益的观念。

(二)高校开设相关课程,加强学生消费维权组织建设,完善维权机制

重视法律知识的灌输,在这个宪法法律逐步完善的时代,高校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尽管在很多高校也有进行相关知识的宣讲,但更多都只是流于表面形式,要说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却寥寥无几。高校对于法律知识传授的重视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开设相关课程,对于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引导学习,让学生不管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都可以学以致用;加强消费维权组织的建设,当学生的消费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第一时间向学校进行反馈求助;积极开展关于法律知识,消费维权的相关活动,让维权意识可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增强学生自身维权意识。

(三)加强高校周边市场的治理、督导和检查

高校周边鱼龙混杂的市场作为大学生的日常活动范围,侵害大学生消费权益的情况肯定时有发生,不良商贩冲着大学生识别能力弱而进行贩卖假冒伪劣产品等侵犯消费权益的行为。学校并不能杜绝学生出入周边市场,所以学校需要对周边市场进行严苛的治理、督导和检查,从根源上解决大学生消费侵权问题,以此来保障大学生的消费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维权权益
意外伤害与权益保护
维权去哪里?
自流井区:即时调处欠薪案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漫话权益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网购遭欺诈 维权有种法
为游客的合法权益支起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