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主题性雕塑公园的发展探究

2020-07-13 15:47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关键词:石景山主题性城市雕塑

刘 松

(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 100000)

一、从中国大陆第一座雕塑公园说起

我们都知道,中国国内的雕塑公园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雕塑公园在中国的出现,很像某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将对本地发展有益的项目吸收进来。据文献记载,当时著名雕塑家程允贤看到了美国的雕塑公园发出感慨①,尤其是雕塑公园集中展示雕塑的形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便撰文向国内介绍这种独特的雕塑陈列方式,当时北京正在组建中国大陆第一座雕塑公园——北京石景山国际雕塑公园。

1982年,全国城市雕塑规划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成立了两个重要组织机构,对后来全国雕塑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更直接催生了中国雕塑公园的出现,这两个组织分别是“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和“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中国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被委任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组长。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这一机构至今存在,现在全称为“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艺术委员会”,著名雕塑家吴为山为现任主任。由此可见这一机构的重要性。在成立之初,刘开渠就说道:“各地重大的雕塑建设计划和方案,请报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备案。规划组将于有关省、市雕塑部门和城建部门取得联系,对各地新建大型城市雕塑的设计方案以及创作、施工、艺术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必要时将提出意见和建议或根据情况提供必要的协助”。②鉴于当时中国城市雕塑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作为国家级的唯一指导机构,全国城市雕塑规划组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这里的城市雕塑,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城市中的大型雕塑项目,包括单体的大型雕像以及综合的雕塑公园建设。刘开渠的发言明确了当时的任务之一是在北京选择一个公园和一个街头作为建设雕塑公园试点,并要求在当年(1982年)年底就拿出雕塑方案。石景山雕塑公园始建于1983年,由当时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家盛杨主持,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刘开渠题词“石景山雕塑公园”。

由中国内陆第一座雕塑公园的缘起和建设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几个独特的方面:一是主导力量。正如上文所言,没有国家机构和政策的引导,石景山雕塑公园的建成是难以想象的,也正是在集全国的力量之下,石景山雕塑公园方得以在2年内建成并对外开放。国家层面的主导力量成为中国早期雕塑公园建设的主要力量。这种优势除了体现在雕塑公园的建设效率上,还体现在质量上。因为得到国家的支持,雕塑家的创作热情得到激发,能够精益求精,创造出当时艺术水准最高的雕塑作品陈列。二是拿来主义。石景山雕塑公园的建设几乎是一种样板式的,也即中国直接照搬了欧美国家的雕塑陈列方式,不管雕塑公园在西方社会有着怎样的发展脉络和多元样式,但中国当时只是取其一种,这就是石景山雕塑公园的样式,简而言之就是数量可观的雕塑陈列在一起,集中展示。当然,这里的雕塑一定是最优秀的。三是“先园后艺”。所谓“先园后艺”,即在现有的公园基础上进行改造,然后命名为“雕塑公园”。这种方式的好处之一是能够大大缩短建造时间,但劣势也非常明显,就是受到现有公园格局、规模等限制。在特殊条件下,先园后艺的建园方式确实是一种可行选择,但也是不得已的手段。基于当时人们对雕塑公园的理解和社会需求的急迫性,石景山雕塑公园采用先园后艺的建设方式也是无奈之举。

石景山雕塑公园为中国雕塑公园的发展拉开了帷幕。作为中国大陆第一座雕塑公园,它为后来雕塑公园的建设,既提供了建园经验,又常常成为后来人反思的对象。

二、雕塑公园的主题与主题性雕塑公园

虽然,石景山雕塑公园是中国大陆第一座雕塑公园,但其后或者说与此同时,也存在其他拟建的雕塑公园。从发展历程来看,自1985年之后的上个世纪80年代,建成的雕塑公园就至少有七座,包括山东烟台的莱州雕塑公园(1985年)、河南焦作的焦作市雕塑公园(1986年)、湖北武昌的寓言雕塑公园(1986年)、广西南宁的广西烈士陵园南宁雕塑园(1986年)、江西井冈山雕塑公园(1987年)以及上海广中公园(1987年)。由此可见,雕塑公园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的;而且从地理上看,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城市,这种现象一直维持到当下,至少说东部沿海和中部发达地区的城市是中国雕塑公园的主要承建者。我们可以确定,主题性雕塑公园是在中国雕塑公园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所谓主题性雕塑公园,主要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理解:一是题材,即雕塑公园所呈现的是某一类题材的雕塑,如常熟的法制雕塑公园,分为法治之光、常熟历史法制、中国古代法制和世界法制四个主题区域,占地2.3平方米。位于辽宁阜新市的一座雕塑公园则以手文化为主题,园内陈列了12只手形象雕塑,高数厘米不等,这些手的造型与中国传统礼仪内涵相结合,象征成功之手、欢迎之手、好运之手、胜利之手、诚信之手等。这些主题性雕塑公园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其所表现的题材一般都是公众熟悉乐见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法制雕塑公园能起到法制教育作用,手文化可以起到倡导社会礼仪作用。二是主题,即雕塑公园所传达的旨意较为明确,如大连的海纳百川国际雕塑,是全国第一座以海为主题的雕塑公园,由大连市政府与国家级社会团体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联合组建而成,旨在以雕塑的形式表现大连城市海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雕塑公园位于大连陵水湾,成环抱型,面朝大海,它的开放性和独特性充分考虑到了当地市民的生活娱乐。

从广义上理解,所有雕塑公园都是具有主题的,这些主题在建设雕塑公园之前都已经确定,它决定了雕塑公园作品的来源、价值取向以及公园本身的发展方向。而本文所谓的“主题性雕塑公园”是从狭义角度理解的,即雕塑公园具有非常清晰而明确的主题旨意,一般会体现在它的命名上——但并非绝对,也非必需。倘若在雕塑公园的名称上得到体现,说明了此雕塑公园建设者的意愿在于让公众能够一目了然地认识到雕塑公园的定位,突出特色。如果这些雕塑公园与当地的文化或城市建设息息相关,如大连海纳百川国际雕塑公园,则意在突出了大连海洋文化的特色。此类雕塑公园不仅为当地市民服务,还能吸引外地人群的观光旅游。从发展的时序上看,主题性雕塑公园发生了从广义向狭义的转向。也就是说,主题性雕塑公园从早期注重题材表现,到当下注重主题思想的延展和表达。

三、文化自信与主题性雕塑公园

主题性雕塑公园在题材和主题思想的选择上并不是二选一零和博弈,而是雕塑公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两者在雕塑公园的发展中起到调和公众审美的作用。“主题性”这一美术范畴,据邵大箴先生考证,“大概是五十年代从苏联美术评论中引进来的”,其俄文的意思主要指那些有情节的历史题材画、风俗画等。③主题性美术,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具有各自的传统,如中国古代绘画中描写风俗、婴儿、梅兰竹菊等特定题材的绘画作品,就具有题材明确、主题鲜明的特点。西方绘画中的耶稣、天使以及基督受难等主题就是数百年来画家反复创作的灵感来源。在中国,主题性绘画还有另一个特点,即意识形态。主题性美术创作一直存在中国的绘画流变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一创作内容和形势依然经常出现在中国画家笔下。主题性美术创作在特殊时期能够起到一定的社会功能,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主题性美术创作成为中国人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罪行、鼓舞中国人民奋起抗争的有力武器。不管是历史事件还是影响当下的社会思想或现象,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表现的对象;而对象的明确与否、创作群体的数量多少,又往往与时代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经历了一次大的转向,艺术家对艺术作品的主题表达有了新的感悟,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主题性美术创作的选题范围日益泛化,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而更加关注社会和生活现实,关注小人物的塑造、小事件的刻画,通过小人物和小事件也可以反映出宏大的历史和现实主题”④。如由当时文化和旅游部于2017年组织启动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其选题方案就保持了一定的开放性,围绕“2018年改革开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⑤,既给创作者提供了相对明确的创作范围,又为他们留下了足够创新的余地。

主题性雕塑公园的发展与艺术家对艺术主题的理解以及主题性创作取向在绘画、雕塑等美术长期运用有很大关系。而不管是从组织者还是艺术家角度来看,主题性创作倾向在美术创作和雕塑公园建设中出现根本体现了当代中国艺术家和组织者的文化自信、自觉。正如前文所言,雕塑公园是中国直接照搬西方雕塑陈列和展示形式而来的,当初既无建园基础更无理论依托,也就无自信可言。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艺术家积极通过雕塑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文化力量,彰显了当代中国艺术家非同以往的创造力,由绘画、雕塑等主题性美术创作,到以主题性雕塑公园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体现了中国艺术家以及相关组织者文化自信的认知高度和深度。从数量上看,2000年以来的主题性雕塑公园占多数,如文化名人类雕塑公园、体育类雕塑公园、科学类雕塑公园、法治类雕塑公园等,从小的方面来说,这些雕塑公园的主题往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从大的方面来看,则表现了当代中国的城市文明建设面貌和审美特征。

总体来说,雕塑公园在中国发展,既是雕塑艺术、城市公共艺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更是中国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第一座雕塑公园在北京落成之后,雕塑公园的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方兴未艾,成为当下中国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公共艺术发展的重要形式。虽然并没有 “主题性雕塑公园”这一约定俗成的称谓,但中国主题性的雕塑公园却展现了当代艺术家和组建者高度的文化自信。

注释:

①程允贤.华盛顿雕塑公园一瞥[J].《美术》,1983年8月,P62.

②刘开渠.全国城市规划、学术会议开幕词[J].《美术》,1982年11月,P3.

③邵大箴.更上一层楼——看四川美院画展有感[J].《美术》,1984年6月,P14.

④孙小光 孔新苗.一个需要自主探索理论的时代——21世纪开启的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综述[J].《美术》,2020年4月,P9.

⑤闻艺牧.以人民为中心 与时代同步发——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的策划与实施[J].《美术》,2020年4月,P30.

猜你喜欢
石景山主题性城市雕塑
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生产与传播效应——以山东“腰斩黄河写生活动”为例
与冰雪共舞为冬奥添彩
珠海隧道透水事故已致13人遇难
北京市石景山区汛期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外国城市雕塑大观 费城城市雕塑
挪威城市雕塑
公共环境与城市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