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个案研究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视角

2020-07-13 01:49贵州大学550025
大众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案主恐惧症社工

(贵州大学 550025)

一、认知行为理论概述

认知行为理论是由社会认知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两者有机整合而成,它不同于认知理论与行为主义理论只强调认知或只强调行为的重要性,而是聚焦于案主的内在认知与外部行为。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人的内在认知与外部行为都会导致案主行为的改变。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应通过对案主的内在进行认知重构,同时修正外部行为,才能帮助案主脱离困境,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二、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及其危害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进入高校的大学生数量逐年呈递增趋势,因学业与家庭压力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其中,社交恐惧症已经成为大学生健康人际交往中的一大障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表现的是对公开场合进行社交的无理性的焦虑,它属于一种精神疾病。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在他人面前或一些正式公共的场合前有一种很明显而又持续性的害怕,恐惧自身的行为表现会出现难堪的状况。大学生属于青少年群体,处于这个阶段的他们对自我形象很在意,并且有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希望能够和身边的同学与朋友相处融洽,渴望有一种被团体所接纳的归属感。但据调查研究统计,有八成的社交恐惧症都产生于大学生群体之中。如果社交恐惧症患者长期得不到治愈,对自己以及周围的人、事、物都会产生一系列的消极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关系到大学生未来一生的生存与发展。其危害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层面:

(一)认知层面

在校大学生的心智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还没有达到健全的程度,对自我的评价要么过高或者过低,因此在社交上难以用平常心去对待,进而产生自卑甚至自闭。

(二)生理层面

如果大学生社交恐惧症患者得不到治愈,他们的内心会很痛苦,表现为自卑,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思维行动发展缓慢,影响身心的和谐发展。

(三)行为层面

大学生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弱,社交恐惧症患者通常逃避与消极对待人际关系,这也是不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的。

三、个案介入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之一,它帮助个人或家庭发挥自身潜力以及运用自身与周围的资源脱离目前面临的困境,改善个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个人及家庭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通过个案工作,能够聚焦社交恐惧症的特殊性,从而解决大学生社交恐惧症的问题。

案例介绍:芽芽,女,21岁,贵州人,某大学大二学生。进入到大学以后的芽芽感觉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在公共的场合与陌生人讲话会发生一系列的不正常的反应,例如脸一下子就变得很红,心跳会急速跳得很快,甚至有时手心的汗会把自己的衣角打湿。走路喜欢低头走,总害怕看见别人或者别人看见自己。

笔者运用认知行为理论的治疗方法对此案例进行介入。介入过程被分成了四个阶段,分别是专业关系的建立与预估问题的阶段;改变案主的认知与行为阶段;回顾及巩固阶段;治疗评估与结案阶段。

(一)专业关系的建立与问题的预估阶段

1.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这是服务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首先要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才能为有效介入打下坚实基础。社工要将自己的身心全面地融入到当前服务案例的情景中来,要尊重案主的个性化,接纳其负面情绪,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始终保持一种不评判的态度,同时运用尊重、积极倾听等专业技巧让服务对象消除对社工的不信任感,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利于接下来的服务开展。

在案例中,社工应该积极倾听案主的内心想法,并给与案主相应的反馈,让她感觉到社工是真诚的,从而愿意配合工作者进行下一步治疗。

2.预估案主存在的问题

预估是在收集与案主相关的详细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过程,需要工作者与案主共同参与。案例中的芽芽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认知层面与行为层面来分析:

(1)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与孤独心理

芽芽对自我的评价过低,对自己的交际能力进行自我否定与怀疑,这种消极心态长期存在形成了芽芽极度自卑的心理,不愿意积极主动的与同学和朋友沟通,常常感觉孤独。

(2)对自己的行为无掌控感

由于芽芽长期少与其他人交流,内心积压了大量的负能量。当在与他人即将交流的时候总出现消极的逃避行为,芽芽对自己的行为已经无力控制。

3.根据对案主问题的整体预估,与案主共同商论并制定了服务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的目标:

(1)短期目标:接纳真实的自己,建立自信心;认识自我,学会表达自我;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学会与周围的人相处。

(2)长期目标:完善其人格,提升其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发挥个性潜力,养成阳光积极的心态。

(二)改变案主的认知与行为阶段

1.重新构建案主认知

认知理论认为,正确认知促成正确行为的产生,错误的认知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形成,重新构建案主的认知可以提升案主未来脱离困境的能力。

在案例中,要让案主深刻的认识到不良认知是所有问题的来源,是由于自己的错误认知导致的社交恐惧症,造成了自身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与孤独等负面心理问题。面对案主的社交心理焦虑,要诚恳地告诉她,只要能够积极主动配合自己并接受服务,社交恐惧症是完全可以治疗痊愈的。

2.重现情景与有效放松

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公开场合与他人进行交流是充满焦虑情绪的,只有在相同的情境中才能感同身受,从而找到缓解社交的紧张与恐惧的方法。

在与芽芽的会谈中,社工找来志愿者帮助案主重现情景。假设案主与志愿者在校园某一个场合下相遇,社工要求案主积极与志愿者主动沟通交流,整个过程不得少于3分钟,同时变换多个场景进行多次练习。社工在旁边认真关注以方便让案主改变自己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例如,不想与他人打招呼,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喜欢放快说话速度等。让案主有节奏的深呼吸、局部或全身心的放松肌肉与发挥想象力等方式,让案主进行多次体验,鼓励案主将学习到的放松方法与技巧应用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

3.教授人际沟通技巧

缺乏一定的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是形成社交恐惧症原因之一,社交恐惧症患者是把焦点放在了自己的身上,过于关注自己内心的想法,从而产生紧张与恐惧感。

在此案例中,社工应给予案主一些有效的人际沟通方法与技巧。如在与别人交流时要进行眼神的接触,深呼吸放松的同时把焦点放在讲话的内容上,积极主动的寻找话题,并练习这些方法。社工给案主安排了一个任务,就是每一天至少都要主动与一个人打招呼和交流不得低于3分钟。坚持每天写以“沟通”为主题的反思日记,重点记录案主与人沟通之后的感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继续发扬,哪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正。

(三)回顾及巩固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会谈的总结与回顾,理清整个服务的介入过程,强化案主的认知,巩固已经取得的进步,对介入进行阶段性的评估。

在案例中,社工先让芽芽填写一个人际交往调查问卷,根据芽芽所填的情况,对她能够正常沟通的状态表示肯定与赞扬,给与案主鼓励。通过写反思日记,案主已经明白,别人并不会过多关注她,社交恐惧症都是由于自己的胡乱想象造成的,她能够在与人交流时自如地放松自己了。只要不去过度关注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谈话上就不再害怕与人交流,能够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

(四)治疗评估与结案阶段

最后这个阶段主要是对整个服务过程及服务效果的评估,评估部分由社工观察、案主自评及心理测试和周围人对案主变化的评价组成。在完成主要的服务内容以后工作者可以结束此次服务。

通过前面几个阶段的治疗,案例中的芽芽在自我认知与行为上有了十分显著的变化。在最后一次会谈时她看起来比以往精神了很多,说话时呈放松状态,也为再进一步巩固案主的治疗效果,实地观察案主的沟通能力,社工邀请案主负责组织与主持一次小组活动。在主持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案主能够尽力克制自己的恐惧感与紧张感,并且还为小组组员讲述了自己的社交恐惧经历,分享了自己积累的关于人际沟通的方法与技巧。这次活动芽芽得到了同学们的肯定,在同学面前说话的时候不再自卑,而是大方又自信,面带微笑的和大家沟通交流。

最后进行结案,工作者与案主约定会定期回访,遇到了其他问题可以找社工倾诉。

四、认知行为理论下社会工作介入的注意事项

(一)认知行为理论有它的局限性。一个方面,在认知理论中,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和人的行为是交相影响的,但是实际上这三者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工作者难以分清这三者的不同作用。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人的意识指导人的行动,可以通过改变人的认知来达到改变人行为的目的。但在现实的社会工作服务中,认知有时是否已经变化是难以观察到的,这在某种程度上,会使服务难度变大。

(二)社工的角色是一位引领者、指导者。社工带领案主整理自己的情绪,与案主一起分析案主的认知过程,指导案主学习新的认知技巧,在整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必须做到每一环节心思细腻、认真、谨慎处理。社工还应细心观察案主的个别化认知,只有知道服务对象怎么想,才能应对服务对象为什么那样做,观察到服务对象的认知是应用认知理论开展服务的前提。

(三)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各个领域的实践都有运用到它。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不仅要洞悉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的上的细微变化也要认真的理解与领会认知理论的内容与精髓,有效利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五、结语

社交恐惧症会对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行为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个案工作能够与案主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在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可以更好的帮助案主纠正错误认知,接纳人际交往,完善社交恐惧症患者人格,有效整合资源及发挥个人潜力,进而促进和协助大学生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案主恐惧症社工
A Social Crisis
错失恐惧症
青春社工
密集恐惧症
案主自决的实务挑战对社会工作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浅析计划阶段的案主自决
重掌生活主导权
——认知行为治疗介入精神障碍康复案例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在残疾人个案中的应用
我有开学恐惧症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