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设计中的“无障碍”
——以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为例

2020-07-13 01:28李云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无障碍盲道坡道

李云

河北美术学院

《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这本书的作者主要对广场的定义是:“广场是城市中户外公共环境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其特点是硬质铺装的结构形式进行,这种硬质铺装的使用对象不包括像驶入的汽车这种大型交通工具。广场的主要功能是漫步,休闲或观赏广场周边风景。然而,与人行道设计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空间,能体现出广场特点的表象形式。其组成元素可能是地被植物、植物造景等,这些元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硬质材料的地面。草地和绿地以及硬地之间的空间占比决定了它是公园属性还是广场属性”,通过以上这些观点,我们不难归纳出,城市广场的功能和空间与景观设施的配置直接相关。广场空间是大众使用频率较高的公共环境场所,也是大众日常生活沟通交流的场所。通过利用无障碍设计的观点,赋予城市广场具有人性化、互动化、参与化等特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有城市公共资源所带来的便捷和生活品质。

无障碍设计的理念是,运用“人性化”设计的观点,对人的环境行为心理及感官意识反应进行研究,优化设计,减少使用对象的限制,消除使用者在使用体验和参与公共环境心理的“障碍”,即核心思想是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在规划人类服装、食物、住房和交通以及各种类型的建筑景观设施的公共空间环境时,需充分考虑不同程度的残障人士和正常行动者的使用和感知需求,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和设备将扩展到人、景观设施和环境等,进行相关研究,以创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现代生活环境,并有效地保证人的安全、便利和舒适。

一、城市广场景观无障碍设计的现状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无障碍设计,大都考虑了其基本的无障碍设施但缺乏整体化与系统化,专为老年人和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设施的利用率和实用性较低,老年人、残疾人和普通百姓共享的设施的利用率较高。其主要体现在:

一是入口坡道,大都设置了阶梯和坡道,但出现了坡道方向单一性和坡度过高或是过缓的情况,缺少了对轮椅使用者设身处地的整体考虑,有些改造后的无障碍坡道或升降台,也多因管理问题而荒废。公共场地铺地不平整,也没有轮椅辅助设施,场地细节度不够,铺装长期踩踏后表面凹凸不平,常积水、磕绊,对人们出行造成影响,雨雪天气防滑效果也常被忽略;二是地面材料的防滑效果不明显,与其他空间的衔接过度相对较差,给老年人和轮椅使用者带来不便;三是缺乏为视力障碍者设置盲道的信息,盲道被占用,没有语音提示,还缺少盲文字体;四是休息设施的考虑,例如公共座椅缺少合理的尺度;五是部分空间不足以进行夜间照明;六是在男女洗手间中分别设置了无障碍洗手间,以致许多身体残疾的人无法与异性照料者同时进入,导致对无障碍洗手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七是一些特殊运动设施,例如使用对象是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在公共环境无障碍设计中,并未考虑到他们的行为特点和心理需求的特殊性,使其无障碍设计无法发挥其本质的作用。无障碍景观设施的建设,是希望更多的特殊人群,积极参与社会公共环境提供的必要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共享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二、城市广场使用者需求分析

人是城市广场空间的核心,其人的行为活动构成了城市广场的最为基础性的特征。广场的使用者应是全体市民,但通过观察研究,在广场上出现最多的人群依次是普通人、老人、儿童、残疾人和一些外国人,由于广场景观实施的无障碍设计没有得到更好的重视,老人、残疾人、儿童和孕妇等群体,并没有很好的参与其中。进年来,一些广场活动的兴起,例如广场舞,老年人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盲人、肢体残疾人等特殊人群还是很少遇见的。

对于行动不便的人,他们可以在狭窄的空间内侧向移动,并可以在方便轮椅使用者的空间内自由移动。他们不像轮椅使用者、推婴儿车的人需要更多空间。一些轮椅使用者可以在公共环境中自由移动。他们通常独自在家活动,可以自己走动,然后去餐馆、银行、火车站、游泳池、旅馆和其他类型的公共场所进行所需的活动。尽管他们有处理相关事务的能力,有些轮椅残疾人可能比普通人坐在轮椅上做得更好,他们能坐在有独立生活能力的轮椅上,并且能够完成与普通人一样的活动。在广场上推婴儿车的人也将被“禁用”,因为通道和公共厕所的台阶没有为婴儿车的成人和婴儿留出足够的空间,因此,对景观设施的尺寸和设施会有一些特殊的要求。视障人士在行走时需要使用辅助设备,例如盲棍和导盲犬,对这些设备的尺寸也有一定要求。

许多环境设施也是根据健全成年人的活动方式和使用需求而制定的,因此不适合老年人和残疾人使用,这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物质障碍,甚至是一些无法克服的障碍。这些障碍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而且使大量残疾人无法正常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交生活,从而造成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压抑和焦虑。

三、广场景观设计的无障碍设计原则

人作为景观设施的主体,景观设施中人所需尺寸、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特点与周围环境直接相关。无障碍景观设施的设计应充分考虑人的身体尺寸、心理状态和思维方式,体现景观设施与使用者在生理和心理上相适应的关系。这就需要设计城市广场景观设施时,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景观设施的完整性主要体现在无障碍设计的设计理念以及城市广场与整个城市规划的融合中。无论是从视觉取向还是从景观设施的使用价值上,它都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的协调。无障碍的景观设施只是城市广场景观设施的一部分,因为融入了一个统一的景观设计体系,有个体向整体的展示。采用整体性的设计思维,将相对的无障碍设计的景观实施也能进行有序的规划和利用,使广场每个实施能够与无障碍景观设施遥相辉映,展现人与景观实施、无障碍环境共融共生的关系。

无障碍景观实施的存在形式和配置数额要进行系统整体性规划,依据城市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神风貌,设计出符合地域特色和满足人民的功能和精神需求的无障碍景观设施。例如广场景观休息座椅的设计,休息座椅的位置、数量、间距设置,满足了使用者的私密性要求,充分考虑到人的使用习惯和行为路径;休闲座椅的设计像轮廓线一样流畅,在地面上分散的布置,不仅可以满足不同人的交流需求,而且可以灵活自然地适应原始地形,呼应城市的自然广场地形。

无障碍设施还要与城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保持整体性,自然环境决定了这些特殊的设施的材质;而人文环境决定了这些特殊设施的色彩和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与人文环境密切融合的景观设施。

(1)基于传统课程结构,重新整合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原有主干专业课程(如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书籍装帧设计等)的基础上增加具有一定传承性与延续性的数字设计课程,以拓展主干专业课程的教学体系,满足新媒体时代对视觉传达设计人才的更高需求。例如在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课程基础上,增设“电子书设计”课程,以满足数字出版行业人才需求。

(二)功能性原则

功能性原则在广场景观设计中是一项重要的原则,其满足各种人群的不同需求,使使用者在获得公共服务的同时,是否能增加心理上的愉悦感全面决定了人的方便性,在城市广场无障碍景观设施设计中,功能性原则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无障碍景观设施应具有易于操作、识别和清洁等功能。广场中的无障碍景观设施要具有便于操作性,这要体现在这些设施的使用率层面,使用率较高的景观设施,符合人的使用体验需求。这对于设计者便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景观设施在结构上、设计尺度上要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强,且在外观设计上色彩和材质符合各个年龄段、各种人群的喜好。实用的无障碍景观设施不仅需要功能设施的技术特征,还要求技术性要与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密切联系。

在设计无障碍景观设施的过程中,设计者应优先考虑景观设施的安全性和易操作性,设施的环境和位置、使用者的特性以及使用环境,还有它的使用过程和未来发展。例如,城市广场设置垃圾分类,对于特殊人群,垃圾桶的设计的高度、尺寸、摆放位置等因素,德国生活小区中的地面下沉式分类垃圾桶。这种下沉式垃圾桶扔垃圾的口只有45厘米高,而且可以坐着轮椅,推着助步车一直到垃圾收集口,即使是行动不便的住户也可以自己扔垃圾。

(三)人性化原则

在城市广场上,我们经常发现人们坐在广场的椅子上聊天,拍照并谈论生活和工作中的轶事。人们需要交流以了解事物,他们也渴望获得关怀和理解,广场便是一个这种性质的场所,景观设施是促进城市生活情感空间的场所的配置。人们对景观设施的共同要求是使用它们时要感到舒适,方便和安全。这是设计师在设计人性化景观设施时应考虑的第一个因素。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使这种情感交流更加人性化,并深入研究其行为和心理体验。比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他们对景观设施的需要就有别于一般的成年人。例如广场中残疾人标准化卫生间:降低洗手池,升高并有扶手靠背的坐便器,紧急求助装置都是必不可少的。

广场上的坡道设计应布置在容易发现人群的入口处,并应与楼梯等疏散设施平行布置,以便人们做出合理的选择。在狭窄和较长的空间中,设置了单向折叠坡道以节省空间。在一些狭小的空间局部使用短坡道以激活空间气氛。轮椅必须防滑,坡度应平缓。当斜坡长度超过10m时,需要一个休息平台。坡道和台阶的起点和终点应配备水平休息平台。在坡道的起点和终点,应有一个轮椅缓冲区,其深度不得小于1.50m;楼梯和坡道两侧的地面上方也应提供连续的栏杆和扶手,距离地面0.90m和0.65m。注意实用性和艺术性,坡道不应仅仅追求形式美而太曲折或冗长。

(四)体验性原则

知觉在体验性原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视觉使人们感受周围环境的变化,丰富人的心理活动;触觉,减少人与公共环境的距离感;嗅觉、听觉在公共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人的多种感官、感知相互产生作用,我们的生活环境才更加多姿多彩。例如盲道的设计,所谓盲道,并不只是针对盲人,也服务于有不同程度视听障碍的人群。在无障碍规划设计时,尤其是在广场道路设计中,一般都要尊崇“多感官信号设计原则”进行设计。也就是说设计中的信息能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方面被人们感受到。德国的盲道设计将浅色铺地与盲道引导铺装之间加上一段深色的较光滑铺装,使得盲道更容易被看见和感觉到,盲道标识的道路节点,跟随盲道引导,甚至在盲道和道路之间设置高差、盲人钟,对于盲人来说,该地区是一条道路。在广场空间中设置喷泉,美丽的水流声不仅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成为人们视觉探索的听觉指南,同时也可以使人们记住这个空间的美好性。

不同年龄的景观设施的设计也应充分考虑不同年龄的感知差异。儿童的视敏度较高,但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可以通过颜色、材料和空间比例适当增强广场上游乐设施的设计。听觉、触觉、动觉等方面的感知体验。让孩子们更多地参与广场活动;绿化设施的优点是:根据用户需要设置合适的开放空间、半开放空间和覆盖空间,同时根据人类的视觉、触觉和嗅觉增加整个绿化设施。

五、结语

真正意义上的广场景观设施的无障碍设计,需要做到各个层面上的“无障碍”,整个城市中与人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都应该属于规划设计的内容。这是建立在一个成熟完善的城市系统的基础上的,也是我们真正需要学习与积累的地方。也许就是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才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去广场博物馆、逛书店、到歌剧院,都可以坐船、乘飞机、坐火车,都可以游古堡、去海滩、让山林的无障碍通行到最广泛的实施吧。

猜你喜欢
无障碍盲道坡道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夏天的样子
车辆运输船坡道行车仿真方法
“盲道十八弯”之忧
盲道
火星车转移坡道柔顺性优化设计及动力学分析
浅谈家居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浅谈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设计中的人性化因素分析
请为盲人留出一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