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素“瓦”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与发展

2020-07-13 01:28程浩
河北画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青瓦瓦片装饰

程浩

河北美术学院

一、传统元素“瓦”的由来

瓦在中国最早的记录是来源于《说文解字》这一著作,在其中提出关于瓦的概念:“瓦,土器已烧之总名。象形也。”最早是作为烧制陶器的一种称谓,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建筑房屋的构件。作为承担建筑的保护和遮挡功能,是建筑顶部构建之一。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进步,传统元素瓦也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变化,从大小、工艺、外形等各个方面进行演变,种类和样式变得更加丰富。在现阶段对瓦的理解,是指通过泥土烧制等工序得到的结构构件,用于建筑表面等位置,用于装饰。

二、瓦的基本形态与属性

(一)瓦的形态

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中,瓦从形态上进行划分,可分为青瓦、琉璃瓦、木瓦、竹瓦等不同的类型,在建筑装饰中最多用到的瓦的类型是青瓦和琉璃瓦。

青瓦主要是指没有上釉的瓦片,基本颜色为青灰色,也是使用情况最多的一种瓦片,它的基本制作程序是通过泥土烧制而成。将泥土加清水制作成泥浆,接下来制作成陶坯,接下来进行入窑烧制,就可以得到我们常见的青瓦。

琉璃瓦的制作需要建立在陶瓦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上釉操作,以形成不同颜色的瓦片形式,相对于青瓦会显得品质更高。

(二)瓦的物理属性

瓦从其物理属性上来说,作为屋面的铺设材料,常用于保护传统木建筑的结构。而且有较好的防水性、保温性以及遮蔽性。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技术不断进步,同时人们的精神需要也不断得到提升。瓦在起到其功能性保护属性的同时,逐渐开始开发其装饰功能,不再仅仅局限于屋顶,而是以装饰的方式出现在房屋立面、地面等各个地方。明代计成在《园冶》中的“铺地篇”就有关于瓦的装饰性使用“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在地面装饰的使用过程中,既有一定的审美性,同时对于地面装饰起到很好的美观作用。

(三)瓦的文化属性

瓦在传统建筑的运用往往会出现在宫殿建筑和民居建筑中。但在两种建筑类型中的用法会截然不同。北京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史上的巅峰,工艺精湛,美轮美奂。整个宫殿建设过程中,大多使用琉璃瓦进行铺设,由于当时年代的等级特征明显,宫廷建筑的琉璃瓦可以用最高级的黄色,以显示建筑使用者身份的尊贵。而民居建筑中用的青瓦,往往被认为最低级的瓦片形式,颜色为青灰色。这样看来,瓦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建筑使用者身份层级的不同和差异。

瓦在使用中被位于建筑最高处,某种程度上是通过瓦的样式和图案,来宣告建筑物的设计理念和设计追求,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价值。可以通过不同的瓦来判断其内涵的价值和文化倾向。秦汉时期的人们认知有限,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产生图腾崇拜,将一些饕餮纹、动物纹样绘制到瓦上,反映当时时代对不可认知事物的敬畏。唐宋时期,瓦采用均衡对称的手法,会出现鱼、水纹等纹样,来象征风调雨顺、年年有余,也表达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美好期盼,是人们地域文化特征的一种表现。

三、“瓦”元素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的应用与发展

(一)新材料、新工艺的结合

在传统建筑的建造过程中,由于技术工艺落后,瓦在建筑空间中的使用十分有限,大多作为屋顶功能性的结构构件和小部分的地面墙面装饰,瓦的基本工艺及铺设形式也很有限。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及新工艺、新材料的不断出现,瓦也逐渐呈现出新的造型及形态,可以被用于更多的地方和情况下。如沥青瓦,方便铺设几何图形,有防风防火的特性,方便营造比较浓郁的建筑特色;水泥瓦,立体感比较好,承重较好,可大面积使用于别墅和古建筑的表面;彩石金属瓦,具有较强的可循环性,隔音降噪,可选性强,常用于一些轻钢结构来进行装饰。

河北美术学院的教学城堡群,在城堡顶部多采用彩石金属瓦,具有较强的可塑能力,并且外立面关系美观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二)作为建筑表皮界面装饰

在传统建筑中,由于设计思维以及传统文化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利用到设计活动当中,瓦对建筑的影响也是很有限的。如今随着设计思潮的不断萌发,建筑材料的多元化、多样性发展,使瓦在建筑空间中的用途越来越多,往往通过对建筑表皮界面空间的装饰,来达到理想的设计效果。

建筑师王澍在《造房子》书中曾说过:“瓦在我眼中不仅仅是种建筑材料,它代表一种境界,也代表我的建筑观,我认为我从来不是在设计一个房子,而是在建造一个世界。”在他的代表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里,层层叠叠的瓦檐、波浪般起伏的瓦顶以及瓦爿墙都是瓦对新的设计理念的阐释,通过这种方式来重新塑造建筑表皮的界面装饰。用于实际墙的瓦片是直接从一度占据场地的村庄的废墟现场回收的。这不仅反映了一种恢复传统的建筑材料的渴望,但也使其获得了让结构可持续使用再生材料的额外好处。

(三)重新界定空间关系

瓦在传统建筑中,只起到功能性和装饰性,但是在现代建筑中,由于材料的更新和设计理念的发展,瓦通过结合其他材料,可以为空间塑造新的生命力。现代建筑中最重要的就是空间关系,那么如何通过材料、色彩、空间结构来界定空间关系就尤为重要。瓦可以通过堆砌、叠加、重复等手法,创造新的构建形式,或者通过与新材料的结合,去作为界定空间形式的材料。

在成都郊区的中国美术学院民俗艺术博物馆隈研吾所设计的“瓦山”。整座建筑采取瓦片的形式呈现,将水景和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瓦相结合。外立面的瓦片全部由特制的绳线串联起来,宛如漂浮在空中一般。一片片由不锈钢索铆固着的瓦片构成了外墙的表皮,同时还起到控制室内光照的作用。建筑屋顶和外墙表皮所使用的大小不一的瓦片来自当地的传统房屋,这有助于建筑与环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时的瓦并不简单是装饰功能,而是通过瓦重新界定了建筑内外的关系,瓦片间的缝隙,给了建筑呼吸的空间,周边的自然环境也隐约可见,不会被建筑完全挡住,使建筑内外空间得到很好的交融和融合。

(四)作为文化符号寄托情感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文化会通过象征性的符号流传下来,瓦作为传统建筑元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文化特征。在物质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瓦越来越成为一种符号化的表现,来寄托传统元素的特征与文化特性。将瓦本身的形态做符号化的处理,使其变形并重新给予它新的时代意义,让建筑空间中的人看到该文化符号就可以感受到传统元素的情感寄托,并带来美好的文化回忆。

非常建筑事务所在北京四合院设计的新中式餐厅“京兆尹”,在设计过程中就将瓦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作为场地中的一种语言进行情感寄托。由于场地整体风格是新中式,选用瓦作为传统元素符号,作为空间的主要元素,在场地入口处通过重复、阵列、变形、交叉等方式,构建“瓦墙”,作为入口处景墙的存在。这样人在进入该场地的同时,会感受到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的一种交融,使人寄情于景,找到文化归属感。

四、结语

如今随着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动,传统元素瓦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突破了其本身材料属性和工艺属性,产生了更多的设计可能性。瓦不仅仅是一种传统建筑构件的存在,而是逐渐成为一种对精神、对文化的寄托形式,进一步拉近现代与传统的关系,使现代建筑变得更富有内涵。

猜你喜欢
青瓦瓦片装饰
青瓦
打水漂
鲤鱼旗装饰坠
青瓦搭成梦
青瓦上的乡愁
乡村瓦语
惯性
落在院墙上的白幕
DIY装饰沙漏
DIY节日装饰家